太巧了,我今年读的三本书都是关于十五岁左右的少年。
他们所处的年代相距不远,战前,战争中,战后。
一本是黑塞的《在轮下》
一本是阿尔诺迪的《我十五岁,还不想死》
一本是塞林格的《麦田的守望者》
故事梗概:
《在轮下》,汉斯,一个穷人家的聪明好学孩子,从神学院被退学后成为钳工
学徒不到一周后,死在冰凉的河水中。
《我十五岁,还不想死》,中产阶级的女孩一家三口在二战行将结束时,和好多人
一起躲在地下室,饥渴,肮脏,炸弹,鲜血,尸体,惊恐,绝望。
《麦田的守望者》,中产阶级的孩子霍尔顿,第三次被从名校退学。
善良有礼貌有责任,嫉恨虚伪的社会和人。
他想到一个无人认识的地方,装聋作哑,做一名加油工,然后遇
到一位美丽的聋哑姑娘,结婚生孩子,然后在家里教育孩子。
口袋里有钱家里有钱,退学后,过了几天最放任的日子,喝酒约会。
他最喜欢的妹妹要辍学和他一起去流浪,他慌了,他认为妹妹应该在
学校,于是他放弃了做一个聋哑加油工的想法,和妹妹一起回了家。
感想:
《车轮下》的汉斯家里有等着暴打他的父亲,没有母亲,没有妹妹,没有钱,他除了
继续做一个钳工学徒外别无出路,他如果想到钳工这么苦,那他肯定不会
在神学院得神经衰弱了,他如果想到他的出路除了钳工就是死,他怎么能
离开那个一生无忧,唯需要刻苦读书的神学院?
当然死是出路,可是这一条出路总是存在的,就像史铁生说的样,死是无
须着急的事。
苟活还是铮死?当然是苟活。
而且有阳光,有空气,有面包有溪水,有女孩,有酒,这不是苟活。
汉斯讨厌神学院生活的虚无,但他缺乏苟活的能力,也没有逃离的能力。
《我十五岁,还不想死》中的女孩时时在死亡的阴暗威胁中,她要一块面包充饥,
她要一盆清水洗脸,她盼望阳光下的新鲜空气,她要活着。
她该有多羡慕汉斯,多羡慕霍尔顿啊!
《麦田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考试不及格被退学,但是他不能接受优秀的妹妹辍学。
他以后自己的孩子,他要自己教他们学习。
他要赚钱造房子,存钱结婚,生孩子,还想到了孩子的教育。
到时候恐怕他自己也不能接受他孩子的厌学和被退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