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沃森《The Timeless Swing》————第三章 挥杆(10):挥杆秘籍

分类: 本侯根/伍兹/汤姆沃森/老米 |

*** 我的挥杆秘籍
1994年,我参加了在海港城的传统高球赛,在一轮非常糟糕的挥杆之后,令人欣慰地我居然找到了挥杆的秘籍。那时候,我的球经常会打右,从打痕上可以看出是杆趾部入土深,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
在那些日子,触球时,我的身体呈反C。在顶点开始下杆,我的双腿过于朝向目标方向,触球时膝盖屈或者说不稳定,使得我的左肩高耸,右肩低垂,这就造成下杆时过度的延迟释放,结果是击球时的杆面打开。而我的习惯是早释放,所以我总是找不准击球时机。
我很无奈很烦,我的球总是右,我希望我的杆能击向左,但是怎么才能做到呢?
无望中,我想起了科里帕维的不同寻常的试挥,上杆时,他刻意inside,下杆时刻意outside。



***
多年以后我问科里为什么他试挥是这样的?他说他这样矫枉过正其实是为了让自己的上杆下杆都在同一轨道上。触球时,为了阻止倒C的出现,他设法保持自己的右肩不要太下沉。他让自己感觉右肩“coming

我从3铁开始,按照科里的试挥方法进行挥杆。我感到我的右肩在下杆时正常转了。我用三号铁打出了连续三个极好的球,打痕平整完美,趾部不再打深,触球后,杆挥向左,我不再设法提早释放来保证杆面的方正。我的挥杆从来没有这么轻松过,我击出了一个又一个好球。
我的肩头转动平面变得水平些了,科里的试挥方式让我的上杆下杆在同一平面上,我的脊柱保持了同一角度,我的球不再跑向右边,我的背部也减轻了受压。
现代职业挥杆就是保持了这个肩膀的转动,也就是绕着身体的转动,我们这些老同志明白这个能保持稳定的挥杆,希望我的这个“秘籍”也会帮到你。
***肩头转动平面
自从我找到了让我的双肩在下杆时更加水平,我就用这个方法来进行肩头转动平面的教学。站直,

把一根杆横在脖子后面,与地面平行,抬头。有时候我会用一根棒子或者扫把。这时候杆与脊柱是成直角,转动肩头向后,脖子上的杆依然平行与地面,然后肩头向前转动,杆依然保持与地面平行。
瞄准的站位,从腰部屈体,试着做一个挥杆动作。保持脊柱角度,肩头的转动平面与屈向地面的脊柱成直角,就像站直了的时候的肩头连线与脊柱成直角一样,这时的杆因为你屈体向地面的缘故不会始终与地面保持平行,但依然在同一个平面内。
因为右手握杆在左手下面的缘故,我的右肩总是比左肩要低一些。但是在我模仿科里触球时保持右肩高度的试挥动作之前,我的右肩太低,我的左肩太高。
正确的肩膀转动的前提是从瞄准到击球,脊柱角度保持不变或者基本不变,这样就保证了头部的稳定,肩以脖子为基座,在头部稳定的基础上转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