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高考阅卷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2014-05-30 09:15:31)
标签:

小强大生物

教育

分类: 生物教学

 

中学老师参加高考阅卷工作,虽然非常辛苦,但也有很多收获。当一份份考生的答卷从你眼前通过时,你的情绪也在一次次起伏跌宕。当你看到一份答案正确、字体漂亮、格式工整的试卷时,你会忍不住大声叫好。当你看到一份涂了又改,改了又涂、反复几次,最终改错的试卷时,你会忍不住为考生叹息。仔细分析这些让你心情起伏的试卷,你可从中得到很多启示,悟出很多道理,为自己、为同事、为高三一线老师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1、列出高考试题双向细目表,进行认真细致研究

国家考试中心今年命制的新课程卷,分I卷和II卷。不论是用哪套试卷,老师们都要依据试卷中的生物试题,列出命题双向细目表,甚至可以将近三年的高考新课程卷试题列出一个总的双向细目表。认真细致地分析研究高考试题,尤其是近三年来的三套试题在各个知识板块出现的频率、分值,找出命题热点、在一套试题中的权重,为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提供参考依据。

如:2013年全国高考新课程I卷双向细目表(满分:90分)

知识内容

题序

题型

认知等级

赋分

模块

遗传的物质基础

1

选择题

Ⅰ、Ⅱ

6

必修2

细胞增殖

2

选择题

6

必修1、2

物质的跨膜运输

3

选择题

Ⅰ、Ⅱ

6

必修1

免疫调节

4

选择题

6

必修3

种群和特征、生态系统的功能

5

选择题

Ⅰ、Ⅱ

6

必修3

基因的分离定律

6

选择题

6

必修2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代谢

29

非选择题

Ⅰ、Ⅱ

11

必修1

血糖调节、物质的跨膜运输

30

非选择题

Ⅰ、Ⅱ

10

必修3

基因分离定律、基因突变

31

非选择题

12

必修2

生态系统

32

非选择题

6

必修3

泡菜的制作

39

非选择题

Ⅰ、Ⅱ

15

选修1

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胚胎工程

40

非选择题

Ⅰ、Ⅱ

15

选修3

 

 

 

 

 

 

 

 

 

 

 

 

 

 

 

 

 

 

(1)从今年新课程I卷的双向细目表中不难看出,今年考查的知识都是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识:细胞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生态学知识等。

(2)今年试题的分值,一改前三年在三个必修模块分配不均的风格。必考题75分,在三个必修模块中的分值分配差不多,其中必修一22分,必修二27分、必修三26分。这样的分值分配,启示老师们在组织教学或考前复习过程中,对三个必修模块应该均衡发力,不偏不倚。

(3)从双向细目表中还可看出今年新课程I卷试题考查的认知层次。这套试题对认知层次Ⅰ考查的考点并不少,如第1、3、32、39题等,但几乎每一道试题都在考查知识层次Ⅱ。其导向作用是:教学中更应关注知识的理解,特别是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2、加强培养考纲要求考查的四种能力

考试大纲要求,高考试题要对考生进行四个方面的能力考查。今年新课程I卷的试题,的确从四种能力的考查角度进行了设计,但对获取信息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更突出。如第4题给出了四幅图,每幅图都对应一个选项,考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识图能力并能排除干扰从图中获取正确信息,方可作出正确判断;第29题的种子萌发时间与干重及脂肪的变化曲线图,更是考查考生从题目给予的坐标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由此进行分析推理,得出合理答案。 第31题第(2)问突出考查了实验与探究能力: “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要求考生必须具备很强的实验设计与探究能力,只有将此白色植株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一一杂交,根据子代花色的情况,方可判断出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

3、着力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审题能力其实是获取信息能力的基础。审题,就是要审出题干中的关键字、关键词或关键句,寻找答题突破口,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从而正确做答。理综测试题量大、时间紧,许多考生为了抢时间而在审题时,一目十行,结果导致审题不准,答非所问,事倍功半。请考生们牢记一句俗话:“磨刀不误砍柴工”,审题是磨刀,答题是砍柴,切不可吝惜审题的时间。

例如31题中的“偶然发现了1株白花植株”就是关键句,其中的“偶然发现”就是解答这一道题最为关键的一个关键词。正因为是“偶然发现”,这样的白花植株就是非常难得。如果紫花品系是杂合子,由于它与白花品系“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则其自交后代应该有3/4(假设白花由显性基因控制)或1/4(假设白花由隐性基因控制)是白花植株,这显然与“偶然发现”不相符,因此,该紫花品系只可能是纯合子。

由此产生的新问题是:该紫花品系是显性纯合子还是隐性纯合子呢?

如果是隐性纯合子,只要8对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基因偶然发生了突变,其自交后代就会产生3/4的白花植株,而不是“后代均表现为白花”,这显然与题干不相符,也与“偶然发现”不相符,因此,该紫花品系只可能是显性纯合子。

4、语言表达能力不容轻视

今年的试题中,有好几处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答好的记分点,如30题第(2)问、31题第(2)问。 语言表达能力欠佳的考生,答题时往往不能准确运用生物专业术语,心里明白却写不出或写不全,即使勉强写出来,却词不达意或意思完全相反。

5、指导学生答好高考试题

(1)用标准的生物学术语答题

非选择题中的填空题,往往是填写标准的生物学术语。

例1、第40题第(1)问第4空“农杆菌的作用是        ”。标准答案是“将目的基因导入(转移到)受体(植物)细胞 ”。

 部分考生由于对生物学专业术语的掌握不牢,答题不规范,过于口语化。如“将基因弄到(带进、弄进)植物细胞”、“带领基因表达载体侵入植物”。

例2、第40题第(3)问后两空“在资料丙的实例中,兔甲称为         体,兔乙称为        体”。标准答案是“供 ”、“受”。

 部分考生却答成:“受孕体”、“供卵体”、“代孕体”,甚至出现“后妈”这样的口语词,令人啼笑皆非。

要答好这些题,需要考生将一些常用的生物学术语牢记在心。如: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自我调节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融合、降低反应活化能、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决定性状、结构决定功能等等。

(2)用规范的名词答题

非选择题中的填空题,还有一些是要求用规范的生物学名词、核心概念答题。

例1、第30题第(1)问,“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       。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的运输方式是        。”标准答案是:“胞吐”、“协助扩散”。

部分考生对生物学名词、核心概念掌握不牢,将“胞”字写成“包”、“泡”、“袍”、“咆”,“吐”字写成“肚”字,“协助”写成“胁组”、“协作”等 。

例2、第40题第(1)问的标准答案是:“显微注射”、“限制酶 ”、“DNA连接酶 ”、 “将目的基因导入(转移到)受体(植物)细胞 ”。

不少考生将“显微注射”写成“显徽”、“注设”; 将“目的基因”写成“目地基因”;“导入”写成“倒入”; “DNA连接酶”写成“DNA连结酶”等。

高考阅卷要求,生物学名词、核心概念中,不能书写错字、别字,也不能多写字、少写字,更不能改变字序。

常见的错误举例如下:

(1)不知道写字:囊胚——囊、桑椹胚——桑椹、免疫——疫、细胞融合——融、睾丸——睾、腺嘌呤——嘌呤、胞嘧啶——嘧啶、骨髓——髓、肾盂——盂、噬菌体——噬、黏性末端——黏、吲哚乙酸——吲哚、流动镶嵌模型——镶嵌,等等。

(2)写别字:竞争——竟争、纺锤体——仿锤体、测交——侧交、胚胎移植——胚胎移置、内质网——类质网、神经中枢——神精中枢、类囊体——内囊体   遗传性状——遗传性壮、麦芽糖——麦牙糖、吞噬细胞——吞食细胞、DNA连接酶——DNA连结酶,等等。

(3)写错字:肾脏——贤脏、线粒体——线绿体、抗体——杭体、光合作用——光和作用、蔗糖——庶糖、黏性末端——沾性未端、缢裂——溢裂、健那绿——键那绿、载体——截体、胰岛素——胰鸟素、显微镜——显徽镜、嘧啶——密淀、嘌呤——膘吟,等等。

(4)多写或少写字:光反应——光合反应、细胞质——细胞基质、优良性——优良性状、原生质——原生质体、核糖核酸——核糖核苷酸,等等。

(5)改变字序:囊胚——胚囊、单克隆抗体——克隆单抗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第二次减数分裂,流动镶嵌模型——镶嵌流动模型、标志重捕法——重捕标志法,等等。

(6)概念相混:囊胚——胚囊、易位——基因重组、极体——极核、原癌基因——抑癌基因、赤道板——细胞板、滋养层——饲养层、健那绿——甲基绿、启动子——起始密码子、终止子——终止密码子、DNA连接酶——DNA聚合酶、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等等。

因此,考生要牢牢记住一些规范的名词,不要出现书写错误。

(3)看清答题要求再答题

近四年高考试题的非选择题中,都有部分填空的空格后面附有括号,括号中有要求填写的答案,或2选1,或3选1,考生只要认准了其中的一个答案,就将其填写到前面的空格中。少数考生偏偏不按括号中提供的供选答案答题,而自己想到了什么就书写什么。还有个别考生出现抄写错误。

例1、第32题第(2)问,“在有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其答案来自于题干的表格中,正确答案是:草丛、常绿阔叶林。少数考生却将“草丛”写成“草从”、“草原”,将“常绿阔叶林”写成“长绿阔叶林”、“常绿阈叶林”等。

例2、第32题第(3)问,“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      (填“简单”或“复杂”),……”正确答案是“复杂”。可个别考生写成“明显”、“多层”、“层次多”、“多样”等。

这些实例,充分反映了考生没有看清答题要求,或者是由于时间仓促、心情紧张而出现抄写错误。

(4)填涂好选做题的题次

理综答卷上,理、化、生的选做题均只有一个答题框,三(或两)道选考题由考生选定并填涂相应题号后,再在答题框内做答。近四年来的选考题中,均出现了不少考生忘记填涂题号,这样的试卷,只好由评卷系统抛到待定区内。有的考生填涂了甲题,做的却是乙题。如果是认真负责的老师遇到这样的试卷,他可能将这份试卷作为问题卷处理,那还有可能得到重新评阅的机会,但评卷老师都是处在高强度的阅卷工作中,当某老师看到的试卷答案与所评试题答案不相符时,很有可能将这样的试卷作0分处理。

(5)尊重原题的题序

理、化、生的选做题,不论是3选1还是2选1,答题卡上均只有一个答题框。由于各位考生的选做情况不同、各个选做题的设问情况也不同,答题框中也就没有标明答题的题序,需要考生根据自己选定的选做题,而在答题框中标明各小问的题序。近四年的答题卡上,总会有少数粗心大意的考生,不尊重原题的题序而自己乱编题序,如今年的第39题,本来只有4个小问,可某些考生的答题卡上出现了5个甚至8个小问的现象。阅卷老师评卷时,只能按标准答案中的题序给予评分,因此,尽管考生认为自己答对了,但得分甚少。

(6)注意题中小问的填空次序

例:第40题第(2)问,“资料乙中的技术属于            工程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            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              的技术。在该实例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该酶肽链的              序列发生了改变。”

少数考生不知道前3空的答案,而知道第4空的答案是“氨基酸”,于是就写成“(2)氨基酸”,在该答案之前,并没有留出前三空的空格来。评卷老师认为该答案就是第1空的答案,因此,判为错误。建议考生答选做题时,除了尊重原题题序外,还要注意题中小问的填空次序,如果遇到某空不会填写时,要用“        ”标注在相应位置,再答后面空格中的答案,甚至在答好了的答案下方划一横扛,将你答的每一空,都明示给评卷老师。

 

 

 

高考阅卷对高三生物总复习的启示 全国高考卷普遍采取了在局域网上阅卷的形式。把学生的试卷扫描到电脑里,评卷人只能从显示器中看到所评题目的答案部分,除此外皆不能看到。同时也实行双评制度,即一份卷要在电脑中出现两次,由两位评卷人来给分,若给的两次分数相差不超一定分数不同分数的题目限制不同,则取两者平均分为该试卷分数。若超过这个值,则再由第三个人仲裁评,若给分同其中一个给分相近则取相近两者分平均值若三者都有很大差异,提交由专家来定。可见现在改卷真正的体现了公平、公正性。在理综第 30 题、31 题阅卷过程中发现学生答题存在很多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只要平时训练稍加注意就可避免或减少。现就一些主要的问题做出总结和分析,以供教师和学生参考。1.题目、答案和答题情况 (理综 I)30.回答下列Ⅰ小题1.1.题目:Ⅰ、玉米和小麦在适宜条件下光照一段时间后,将叶横切片用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结果发现玉米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被染色,小麦叶片的被染成 ,被染色的原因是 。由此可知,玉米属于 植物,小麦属于 植物。当用碘液对某一植物照光后的叶横切片染色时,却发现被染色的叶片同时出现上述玉米和小麦叶片的染色结果。据这个实验现象可推知:从光合作用角度来说, 该植物具有 植物的特点,其光合作用固定 CO2 形成的最初化合物有种,即 。答案:30.Ⅰ (11 分) 叶肉细胞(1 分) 蓝色(1 分) 光合作用积累的淀粉与碘液发生反应(1 分) C4(1 分) C3(1 分) C3 和 C4(2 分) 2 (2 分)三碳化合物和四碳化合物(2 分)1.2. 第 30 题,全省平均分 10.52。各空情况:1.2.1 第 1 空:学生答的很好,得分率较高。错误主要是答成“维管束细胞”1.2.2 第 2 空:学生答的很好,得分率较高。错误主要是答成“紫色、砖红”体现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1.2.3 第 3 空:在评分标准中强调只要在陈述中有“淀粉” ,就可得分。学生答的很好,得分率较高。错误主要表现在:1 没有细致审题,题中问的是染色的原因,学生误解是玉米和小麦染色部位不同的原因,从而回答没有出现“淀粉”而失分;2 答成“呼吸作用产生淀粉”或“叶绿体、染色体、蛋白质、有机物、葡萄糖、糖类被染色” ;3 错别字:淀粉→沉粉。1.2.4 第 4 空:学生答的很好,得分率较高。“C4”或“碳四”均可得分1.2.5 第 5 空:学生答的很好,得分率较高。“C3”或“碳三”均可得分1.2.6 第 6 空:学生答的很好,得分率较高。“C3 与 C4”或“碳三与碳四”均可得分,两者顺序可以颠倒1.2.7 第 7 空:学生答的很好,得分率较高。“2”或“二”或“两” 均可得分 1.2.8 第 8 空:学生答的很好,得分率较高。“C3 与 C4”或“三碳化合物与四碳化合物”均可得分,两者顺序可以颠倒错误主要是答成“C 5 ” 1.3.题目:(理综 I)(理综 I) 30.回答下列Ⅱ小题Ⅱ、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回答下列问题:(1)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请说明理论依据。(2)在进行扦插枝条生根实验时,一般需要剪去扦插枝条上的一部分叶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 ,同时还应使扦插环境保持较高的 ,避免扦插枝条干枯。答案:30. Ⅱ(15 分)(1)在该同学使用的两种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低浓度和高于高浓度的范围的增加一系列的浓度梯度以及在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取消蒸馏水的对照组。(9 分) 原因是生长素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可以促进扦插生根,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起到促进作用。(4 分)(2)扦插枝条的蒸腾作用 (1 分)湿度(1 分) 1.4.具体情况 该题在所有主观题中得分率最低,学生失分最多。 1.4.1 在评分标准中要求 ① 陈述中分别有: “设高于高浓度一组”(3 分) “设低于低浓度一组”(3 分)“设两浓度一组”或“设高浓度与低浓度之间一组”(3 分) ② 陈述中有“设计更多浓度梯度”的含义得 6 分, 再描述出标准答案①中的三个范围,共得 9 分。学生的错误表现为: 1.从题干中“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学生答题时有两种误解1.从曲线上,理解为可能适宜浓度处于两浓度之间,只设了两浓度之间的实验,只能得 3 分或是 6 分。2.两浓度差异不大,只是加大两浓度之间的差距而已。 2.对生长素浓度值理解不透。生长素是植物激素是高效能物质,浓度极低,学生选用了 0.2mol/L 3.审题不细,“参考该同学的实验”。自行设置实验。 4.变量不清。该实验的变量是外界生长素浓度,可能受第 2 问第 1 空的影响,学生对实验的改进仅只是去掉扦插枝条的顶芽和叶片,避免枝条自身产生生长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殊不知,成熟叶片分生组织很少,几乎不产生生长素。 5.没有抓住重点,过分去强调等量因素,如:温度、湿度等,而忽视了本实验的存在问题。 6.对“扦插”的实际不理解。用含有生长素的完全培养液培养,营养不足,从而导致没有生根,使用完全培养液。或是用琼脂块培养。 7.没有明确实验目的,“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而直接配制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或是从其它途径查阅。 1.4.2 理论依据: “ 陈述中有: 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浓度范围是一定的”含义、“适宜的生长素浓度促进生根”含义或“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促进生根”含义均得分(4 分) 学生错答成: 1.只是答出生长素生理功能的二重性,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没有结合本题实际分析作答。 2.浓度过高或过低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 1.4.3 在(2)中的第 1 空:只要有“失水”的含义就得分(1 分) 学生答的很好,得分率较高。学生的错误表现为“蒸腾作用的消耗有机物”;“呼吸作用”;“避免枝条自身产生生长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蒸发失水”;“蒸馏失水”。 “湿度”“水”“水分条1.4.4 在(2)中的第 2 空:只要有“水分”的含义均得分(1 分)如: 、 、 、 。学生答的很好,得分率较高。件”“ 水分”本题侧重对学生信息摄取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的考查,学生首先必须对实验目的、实验材料与用具、以及已有的步骤等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才能明确后面的实验思路。有了实验思路,还必须有很强的语言表述能力,需要考生能用恰当的词语准确、清晰、流畅地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表述出来,才能将实验步骤的改进方法和理论依据表述清楚。 1.5.题目(理综 I)31.回答下列Ⅰ、Ⅱ小题Ⅰ、雄果蝇的 X 染色体来自亲本中的 蝇,并将其传给下一代中的 蝇。雄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 色体上, 染色体上没有该基因的等位基因,所以白眼这个性状表现伴性遗传。Ⅱ、已知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显性。现有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B、XbXb和XbYb的四种果蝇。(1)根据需要从上述四种果蝇中选择亲本,通过两代杂交,使最终获得的后代果蝇中,雄性全部表现为截毛,雌性全部表现为刚毛,则第一代杂交亲本中,雄性的基因型是,雌性的基因型是 ;第二代杂交亲本中,雄性的基因型是 ,雌性的基因型是 ,最终获得的后代中,截毛雄果蝇的基因型是 ,刚毛雌果蝇的基因型是(2)根据需要从上述四种果蝇中选择亲本,通过两代杂交,使最终获得的后代果蝇中雌性全部表现为截毛,雄性全部表现为刚毛,进行实验?(用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表示即可)答案:31. Ⅰ (4 分) 雌 雌 X YⅡ(12 分)(1) 分) bYb XBXB XBYb XbXb XbYb XBXb (6 X(2)(6 分) XbXb × XBYB 截毛雌蝇刚毛雄蝇 ↓ XbYB × XbXb F1 刚毛雄蝇 截毛雌蝇 ↓ XbXb XbYB 雌蝇均为截毛 雄蝇均为刚毛 1.6. 第 31 题,全省平均分 7.91。第Ⅰ小题各空情况 1.6.1 第 1 空,学生答得较好,得分率较高。 学生的错误表现为:“雄或雌”、写错或写成其他错别字表述不规范,例如将“雌蝇”写成“母蝇”或“女蝇”或将“雌”字的中间“匕”字省略。 1.6.2 第 2 空, 学生答得较好,得分率较高。 学生的错误表现为:“雄或雌”、写错或写成其他错别字 1.6.3 第 3 空,学生答得较好,得分率较高。 学生的错误表现为:“Y 染色体”“性染色体”“常染色体”“同源染色体” 1.6.4 第 4 空,学生答得较好,得分率较高。 学生的错误表现为:“X 染色体”“性染色体”“常染色体”“同源染色体” 1.7. 第Ⅱ小题得分情况 学生答得一般,得分率一般。 答案分析:刚毛为显性(B) 截毛为隐性 , (b) 要最终获得雄性全为截毛 bYb) (X ,雌性全为刚毛 XBX—,XB只能由上一代个体的雄性个体提供,且它提供的Y一定是Yb,因此第二代杂交亲本中基因型为XBYb和XbXb,要想获得XBYb的雄性个体,那么第一代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应该为XbYb和XBXB。 学生的错误表现为: 1.没看清题目的回答顺序,把要写雄性基因型的空回答为雌性基因型的空,导致全部被扣分。 2.学生定势思维在作怪,没有认真阅读题目,认为染色体 X 和 Y 上不存在等位基因,因此一部分学生认为在 Y 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出现。 3.基因型写不规范丢分。如 Y 书写不规范写成了像 X 的,B 与 b 写得模糊不清导致丢分,等位基因写在左上边,左下方,右下方 把杂交写成自交,XY 写成小写 xy 等等。 4.许多考生可以推理出第一代的基因型,也可以推理出第二代的父本基因型。但是很多考生却不懂得可以从原题所提供的XbXb作为第二代的母本,他们狭隘地认为一定要从子一代中找第二代的亲本。 5.没有规范使用生物学专业用语,标识混乱,分不清P、F 1 、F 2 所代表的含义。2 给理综生物学备考带来的启示2. 1 提升考生的书写能力防止非智力因素失分 从评分细则看对考生的文字书写要求比较严格凡错别字都要扣分。虽然教师在备考中一再强调考生不要写错别字。但在评卷中很多考生照样错写不误。如“肉”写成“内”、“碳”写成“炭”、“腾”写成“滕”等等。造成考生写错别字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电脑的普及考生动笔书写汉字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二是对于生物学练习考生乐于做选择题对于非选择题大多数考生平时懒于动笔。在备考中要想纠正考生写错别字的问题光靠教师苦口婆心的强调是不行的。应从实战出发强化考生的书写能力。建议教师们从两个方面加强督促。第一:要引导考生多读教材特别注意教材中一些平时少见的生物专有名词如“吲哚乙酸”、“嘌呤”、“嘧啶”等。第二: 要注意练习的质量。我们不提倡题海战术但一定要细选精练。学校安排的生物学课时偏少教师们把练习一般安排在课外进行。虽然每次练习教师都作了例行检查但练习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特别是非选择题的书写要求更难得到落实。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达 70以上的考生没有认真地去做非选择题。理由有很多如非选择题书写量太大做了不一定对反正老师要评讲非选择题看看答案就行了没有必要去书写平时作业太多没有时间去做做非选择题浪费时间、抄抄答案就行等等。备考中建议教师一定要精选一些试题在课堂上认真训练强化考生做非选择题的意识防止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不必要丢分。2. 2 注重考生答题规范性、层次性、条理性的培养 近几年理综生物学考试对考生的文字书写量要求很高。从评分细则看阅卷教师是将答案分层次采点给分而不是论考生实际书写量多少。考生答卷中较普遍的现象是:答题随意、语言抽象、笼统、不得要领模棱两可、拖泥带水、层次感不强、条理不清。有些考生错误地认为只要文字书写得多得分就一定会高一些。阅卷中的实际感受是:有些考生的一个答案中往只写了 5~8 个字却可能得满分而有些考生洋洋洒洒写了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字最后却是零分。阅卷教师的评卷速度是很快的在答卷中逐条寻找与标答相近的关键词有则得分甚至得满分无则得零分。如 30 题的Ⅱ小题评卷中就是逐条寻找考生是否设计了三个明确的浓度段每寻找到一个就可得 3 分。这就要求考生对照题目的要求分层次做答。答案不在于文字量多少在于是否紧扣题目要求条理是否清晰。同样规范性答题像也值得我们教师思考。 31 题第Ⅱ题基因型书写不规范 如将“XbYb ”“XB 、 Yb ”写成“bXbY”、“BXYb ”等不规范无法得分。备考中教师要引导考生答题紧扣要点分层次讨论问题讲究答案的条理性务必注意答题规范。2. 3 强化考生的读题、审题能力 阅卷中我们时常发现有些考生答题非常认真书写和言语也很规范最后却得零分。原因是答非所问。评分细则强调答题的方向性在考生的答卷中寻找相近的答案采点给分。因此考生答题首先方向要正确。问题主要出现在读题、审题上。备考中教师一定要训练考生的读题、审题能力否则答卷写得再多也等同于白卷。如 30 题的第Ⅰ题的第 3 空考生没有仔细读题错答成了“C3 植物在叶肉细胞中进行暗反应”而无法给分再如 30 题的Ⅱ小题考生没有读出需要设计相互对照实验的含义答案偏离了题目的要求而得零分。因此一定要强化考生的审题能力。审题就是要认真读题找出关键字词寻找题眼题眼—审题的最关键之处通常一道题里面有几个题眼 。每年高考中均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因为审题不仔细而丢分。考生读题时一定要仔细、慎重对“熟题”的审查不要凭印象应当特别仔细、认真阅读注意它的细微变化。对新颖的“生题”审查要耐心只要耐心多读几遍熟能生巧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阅读题目时还要注意区别已知量与未知量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如一道题是考查合成细菌 mRNA 的终止密码子位于基因的什么位置考生要划的关键词第一个是细菌因为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是不同的还有一个就是 mRNA它所对应的是编码序列通过这样的分析就可以排除外显子的答案。因此只有找准题眼确定范围才能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保证答题方向的正确性。2. 4 平时训练中要注重考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达成高考评分细则与标答比较要求是宽松的充分体现了阅卷对考生的人文关怀。但每年依旧出现了一些难题。如 2003 年理综卷的 27 题是一道关于神经调节方面的难度系数为 0. 06 旧课程卷 、0. 23 新课程卷 2005 年全国理综卷Ⅰ的第30 题是一道关于激素调节方面的难度系数为 0. 36 2006 年全国理综卷Ⅰ的第30 题是一道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性实验设计难度系数为 0. 30 2007年全国理综卷Ⅰ的第 30 题第Ⅱ题的⑴小题是一道关于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实验设计及原理题难度系数 0. 12。这些难题的共同点是:第一都是生物生理方面的内容第二表观考点熟悉。这些考题考生凭感觉普遍认为容易动起笔来步履维艰若要达到高考标答的要求更难。究竟难在何处呢我们认为主要难在在综合性、思考性、文字表达和开放性等方面。所折射出来的是生物学科素养的问题。高考生物题主要由大学教师集成他们看问题行于走大路命题比较“大方”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考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平时考生做题总喜欢在一些细枝末节上钻、思路不开阔。遇见这样的高考题就必然成为难题。如 30 题第Ⅱ小题题干情景考生都熟悉也会设计对照实验但考生思路狭窄不能突破教材的限制从而将 9 分变成了 3 分或零分。备考中教师要注重考生生物学科素养的生成多做高考研究真正让备考与高考两条轨迹愈行愈近。

对比评分要求是: ①必见反射弧关键词 ②有完整性的表述——两个条件同时存在才给分 思索学生的这些答案,学生都是从正面回答反射需要的条件,我们不能说学生没 记住,没掌握该考点。问题在于答题不具体,逻辑推理不严密。如何启发学生呢?应用在生活中很简单的实例,让学生评判***是不是优秀 学生干部。 学生能回答: 是,因为优秀学生干部需要具备五个条件不是,因为优秀学生干部需要具备五个条件 是与不是的原因都一样?应该说评判标准一样,如果在答案后加上“***具 备这五个条件,所以是” “***不具备以上五个条件,所以不是” 因此,生物答题不是死背硬记就能得分的;逻辑不严谨,缺少关键词等问题一定要关注。 (三)、在改 32 和 33 题时,都有这样的应试问题:写错了,要修改怎么办? 方法一当然擦掉重写是首选; 但如果擦不掉,或为了节省时间而是进行涂改,该什么做?要注意什么?这就与 高考阅卷尺度紧密相关。具体情况: 一是放弃原答案重写;这时就可能出现不同处理,有直接涂黑,有用括号括起来的。对不同题型和答案评分细节就大不相同。 1.就较大空的简答题来说,通常是见得分点(即关键词)就给分,包括括号内的 (语文中的括号的作用可用于附加说明,但要注意括号内的内容不能与括号外 的相矛盾) 。如 32(2)题中“ (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 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____________所决定的。 ” 学生答案是:突触和神经递质,将突触括起来与涂黑是完全不同的(评分时是见 突触给分)。 5 2.在一些是定性的问题上要坚决涂黑去掉,不能用括号代表去掉。如问你是不是,若答成(是)不是 或要求写个体基因型,若答成(AA)Aa。即使括号外的答案是正确的, 一般是经过争议后, 遇到大学教授作组长时一般是判不给分的; 其次; 是不擦掉而是在原答案上涂改的,这是很多学生在平时养成的不良习 惯,考试时要尽量避免这种做法。如将“1“改为 2,4,7 还容易辨认;但将 24 等改为 1 时,多的很难看清。再如将 a 改为 A,b 改为 B 还简单,但将 A,B 改为 a,b 是很难辨认的;多年来,在评分细则外,阅卷组长为提高组员重合率和速度时,对那些修改模糊,不易判断的都要求按错误处理。 (四)、多年来都存在的问题:错别字 31 题中的浓度高低的“低” ,32 题中脊髓的“髓”等 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2、重视主干的基础知识的落实, 3、要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生物学知识,不能死记硬背且逻辑严密。 4、注意答题技巧,指导学生在回答一些主要知识点的时候要详细一点,生物简答题的文字量大,一般都是踩点给分,即使意思是正确的,但没有关键词, 同样不能得分。 5、指导学生书写不仅要规范,避免错别字和修改时要清晰 6

还是审题不清,答题不严密,出现多的之前,后没有对应,前后矛盾 等方面。最后,简单的说一下通过这次阅卷,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启示。 (一)课堂教学中应该过好知识关。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单元知识点,解析知识点层次, 作到心中有数。明确主干知识包含的概念,原理,规律和方法,以及大纲要求的认识层次。考题出现后,应对其知识背景 清楚。 (二)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今年 31 题和 31 题的第四问,能力理念很强。特别是获得信息的能 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要适时的引导那些已具备基础能力的学生升华基础能力和综合运用能 ,该点给分. (4)关键点 1 正确,关键点 2 对关键点 1 用“反之则”该点给分;关键点 3 正确,关键点 4 对关键点 3 性状描结论 黄色为显性/基因位 力。 (三)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点,并及时帮助解决。对应试能力的训练,当然是各科的任务。如答题中答案写错位置,或写在答题框外,分析原因,主要有: (1)考生粗心大意。 (2)考生受社会,家庭的影响,心理压力过大。 (3)考生的考试经验不足。 (4)考生的责任心不强,侥幸的认为答错了位置关系不大。所以在 性和规范性要有足够的认识和心理准备。 平时的测试中,也应从实战出发杜绝凭印象,凭感觉答题,不能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反复出现的错误姑息和迁就,对高考阅卷的严肃

从网上评卷形式中得到的启示。评分细则的制定对答题的启示。从学生的失误中得到的教训。关于后段复习的几点建议。�6�1网上阅卷学生答卷经扫描变成图像,进入计算机数据库,评卷人从封闭的局域网上调阅试卷。网上阅卷的基本程序 ①研究试题及评分标准,讨论切割方案(按题目将答卷分成几块)、确定误差阈值(两个人阅同一份试卷时,其分数不能超过的最大值); ②专家教授、骨干教师,依据样卷,讨论评分细则; ③试评、完善评分细则(尽可能让考生得分); ④评卷:一评、二评→在范围内取平均分、超出误差阈值→三评、选取与一、二评相近者取平均分,否则→仲裁(相当于四 启示1:书写要规范。复习中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按试卷要求规范书写. �6�1 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用黑色碳素笔书写. 提醒:铅笔有伪劣产品。用不合格的铅笔填涂答题卡可能导致扫描图像不清。�6�1 答题时,笔墨要浓点,字迹要清晰,字距要适当,不可太挤、太满。否则扫描图像可能不清晰。�6�1 认真核对答题卡。 07 �6�1 案例1:07一考生,第30题第Ⅰ题的答案,写到第Ⅱ题处.答案全对,因写错地方,11分变成了0分!痛哉! 案例3:答案错位。08案例:将31题的第(1)题写到了30题的第(1)题。一错就是两小题,十几分. 案例4:超框答题。看。07年一考生把物理题做到生物题的答题框内! 启示2:答案只能写在指定题框内。�6�1 不能超框答题!答题框外的部分不会被扫进计算机。是无效答题。�6�1 不能错位。把甲题的答案错写在乙题答题框。因为是分组阅卷,每个老师只能看到其中一道题。�6�1 细则制定以国家公布的答案为基本依据。�6�1 中学骨干教师参与讨论,大学专家、教授拍板!因为是为高校选拨人才,强调学科基础、思想。�6�1 便于操作。要简便,不能太复杂,阅卷教师易掌握;阅卷既要质量,又要数量。�6�1 计观点分。好处:学生不会轻易得0分,缺陷:线条较粗,不可能顾及每个考生!案例5:2007年一考生答案. 写错一个字,结果扣2分! 07年写错雌字的学生不少!请看试题:题目中多次出现“雌” 字�6�1 2007第31.(16 分〉回答下列Ⅰ、Ⅱ小题:�6�1 Ⅰ. 雄果蝇的X 染色体来自亲本中的蝇, 并将其传给下一代中的 蝇。雄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染色体…。�6�1 Ⅱ. …⑴…后代果蝇中, …雌性全部表现为刚毛,则第一代杂交亲本中, …雌性的基因型是 ;…雌性的基因型是 ,最终获得的后代中 , …刚毛雌蝇的基因型是 。�6�1 ⑵…雌性全部表现为截毛,雄性全部表现 启示3:不写错别字。�6�1 尤其是学科的专业名词不能写错别字,否则不能得分。�6�1 重要的名词术语,往往是高考试题的答案。记住它们就能为做试卷储备答案。�6�1 对教材中表述概念要素、原理要点、理论观点的主题词、短语或短句,要能背,还要会写。要做到滚瓜烂熟。 启示4:用专业术语答题。�6�1 强调基本概念、原理、规律。那是生物学的支架。 启示5:坚决不留空白。�6�1 新课程高考生物命题原则(教育部高考评估中心研讨资料)试卷在具有较好区分度的前提下,以中等难度题为主,不出现让考生无从下手的偏题、怪题;用命题层次减少0分,得分点设置适应不同考生,让不同层次的考生得到相应的分数(这是调控分数的有效手段)。�6�1 阅卷时评分是记观点、是分步骤记分的。从理论上讲,这几空不学生物学也可能得分。�6�1 请现场的家长猜一猜答案。�6�1 30.(08全国卷I)(24分)回答下列I、II小题:�6�1 I. (1)只依据B曲线__________(能/不能)确定幼根20-60mm部位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理由__________。(3)若大麦吸收该矿质元素不足,老叶首先表现缺乏该矿质元素的症状,说明该矿质元素______ (能/不能)被植物再度利用。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大麦对该矿质元素的需要量 ________________(相同/不同)。(4)该大麦幼根大量吸收该矿质元素的部位与大量吸收其他矿质元素的部位__________(相同/不不能能不同相同 08年还有一些题同样凭猜测可能得分。�6�1 31.(08全国卷I)(18分)请回答:�6�1 (1)如果在生产上要求长出的植株一致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那么播种F1植株所结的全部种子后,长出的全部植株是否都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为什么?�6�1 (2)如果需要选育绿苗松穗白种皮的品种,那么,能否从播种的F1植株所结种子长出的植株中选到?为什么?请说明理由。不是。2分能。2分 启示6:合理分配三科答题时间�6�1 要尽量熟悉理综试卷的特点:生物学科的非选择题摆在最后,要合理安排答题时间,保证生物题有时间做。�6�1 合理分配三科答题时间:建议:分学科块答题。生:化:理=40:50:60。(视个人情况而定,最有把握的学科先做)。

 

从以上阅卷分析中可以看出,考生失分的原因主要在于能力方面的不足或缺陷:获取信息、综合运用和文字表达等能力较差。这说明高三生物教学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或被忽视的因素。

1、常规训练可能达到“会”,未必达到“熟”和“巧”。“会”即知晓生物学概念、原理和方法,“熟”和“巧”是灵活运用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快速准确解题的能力。如30题(3)小题考生出错主要不在于不知道自由组合定律和用“分枝法”进行遗传分析,而在于在新情景中怎样熟练地运用它快速推算出正确答案,他们“会”而不“熟”,更不“巧”,不能快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因此,如果常规训练使学生只停留在“会”阶段,而没有达到“熟”和“巧”的程度,那么学生还是适应不了高考的。毫无疑问,要解决学生“熟”和“巧”的途径离不开反复训练,但如何制定长期周密的反复训练计划,既要体现出高三第一、二轮复习和冲刺阶段的不同特点,又要不断提高反复训练的效果和质量,避免陷入简单机械、枯燥的重复,这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2、文字表达要求“简练”并不等于“简单”。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要尽量做到简明精练,不要重复哆嗦,甚至能用2个字把问题说清楚的,绝不用3个字。这一严格要求的确对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的规范性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文字表达的“简练”不应只强调在文字数量上,更要强调在含义上。“简练”应该是在文字表达的含义清晰、完整的前提下的简练,否则就变成“简单”了。“简单”的语言文字是不能准确、完整地表达含义的,而且会引起歧义。如30题(6)小题第一问如果只答“所有雌性个体表现该新性状”,而不答“所有雄性个体表现正常性状”,这就没有充分体现伴性遗传不同于常染色体遗传的特点即存在性别差异,含义是不够完整的。因此要减少考生在语言文字表达上的失分,在高三生物教学中教师在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表达时要求学生既要做到简明精练,又要注意表达含义的清晰和完整性,真正做到言简意赅,防止文字表达过于简单,说“半截话”,减少过失丢分。

此外,在阅卷中也发现审题不仔细、不用专用术语、概念模糊不清、书写潦草不规范等常见的毛病,也是造成部分考生失分的原因。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中继续加以解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