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2017-12-20 09:26:31)
标签:

旅游

分类: 【姑苏情怀】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东山镇古为伍子胥奉养其母的地方,所以又称:胥母。由此可见,东山的历史之长。

 古镇依山而筑,西街虽然逼窄,但店面房屋椽摩檐接,衣食住行应有尽有。如果向前回溯半个多世纪,能看到西街上的商行、店肆、酒楼、茶馆多达百家。其中百年老字号的店铺就占了一半,较为著名的有近水楼面馆、同乐居饭店、森福楼书场、仁义堂中药铺、义仁米行、东天禄糖果店、以及菜花楼、吴兴泰、严万顺、同泰森、鼎丰、鼎有、三泰、福泰、开泰等三十四家特色店铺。

 街西尽头有一山径通往金鸡岭,岭上一古庙。宋祥符五年(1012年)寺僧进京断臂请封,宋真宗赐名法海寺。一水围山谷,千花夹寺门。寺前的石狮、石登、碑碣和青、白两泉呢喃着千年的故事。

 街尾有明代严公奕所筑的夏荷园,园额“曲溪”两字系文征明所书。园主引西南诸峰之水经秦家涧分流入园,全长近2.5公里,犹如素练一条,飘然而去,又名“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响水涧的源头,是莫厘峰、法海坞和山茅峰等三面高山之水,沿途又汇入各支流之水,沿山势而下,过平岭,迂回曲折,逐渐向南,越往下游,水势越急,沿曹坞村边缘,再转东南,入庙渎村,入西街,过施公桥,入施巷河。全长近2.5公里,好像一条素练,飘然而去。每当春、夏汛季,水源充沛,涧水轰隆,声闻里许,故名响水涧,溪水流经的地方也因之得名。响水涧之水天上来,顺着山势,愈往下游,水势愈急。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夏雨滔滔,夏水浩荡,汹涌澎湃,流至下游,如黄龙披甲而下,奔腾咆哮,两岸新砌石驳岸,成为挡水坚壁,强令西来之水,改道南向,水自高处来,一岸挡前,突令90度直角转折,飞流争道,回环曲泻,从狭窄口,穿桥争入暗河,一时水声大作,泡沫翻滚,水珠飞溅,如蛟龙怒嚎,雄气逼人,大有“飞湍瀑流争喧哗,厉崖转石万壑雷”的气势,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为东山古镇平添壮丽的气氛。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水得地而流,地得水而柔。上游水声顿挫有致,如奏乐曲。中游水势多变,转弯抹角,两岸草木茂盛,果树葱郁,茶叶、杨梅、枇杷、板栗、银杏、桔子……相继开花结果,花香果味漂浮两岸。遍地芳草,碧波涌翠,花气氤氲,黄鹂巧啭,蜂嘤蝶舞……美景无限,乐趣无穷。下游居民人家,驳岸石栏,水景桥景,相得益彰。桥、屋、树木、倒影,如梦似幻,给人以隽永的遐想。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响水涧,以她流水不腐的活水,以她甘甜、丰盛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东山人。响水涧不仅是东山胜迹之一,更是东山精神的象征。东山人俗呼“山浪人”,过去外出必经太湖,风里来浪里去,历经艰难险阻,不畏困难,努力拼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东山人难以忘怀响水涧,他是东山人走向成功的精神支柱。轰鸣澎湃的水声,孕育着东山人气壮山河的性格,潺潺流水的音乐声,鼓舞着勤劳俭朴的人们。千百年来,响水涧萦绕在一代又一代的东山人民的心头,让着一代代的东山人,念念不忘他们可爱的家乡。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元末明初的时候,东山前村里出了一位奇人,人称蒋癞痢。他在烈日下走路,能随时招唤一朵云在自己的头上遮日,口渴了他能招呼西瓜从河水中漂来解渴。有一年他碰到来东山踏勘风水的刘伯温,就带领刘伯温来到曹坞,告知曹坞地下有龙脉。刘伯温仔细察看了山川形貌,看清了龙脉所在,就用24颗金钉在山坞里钉住了龙脉,并且因形设计了一条通往后山的通道。因为这条通道是按在24颗金钉位置上,所以叫做二十四弯。从那时起,本来有龙脉有龙气的东山曹坞再也不能出争夺天下的真龙天子。大明天下也就安然无恙,只留下一条从曹坞通向后山陆巷的山间小道。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三里东山街,雨后能穿绣花鞋。相传东山街中心原为一条小山溪,路人行走街上常出险情。明弘治年间,彰德太守严经之母——严三太太捐资修筑西街。她向许百万借钱,许氏一口回绝。后来严三太太倾家荡产独自购置了7500块花岗石板,又在小溪两侧砌了石驳岸,中间全部铺上了麻石板,形成了一条曲曲弯弯从东向西蜿蜒而去的老街。后东山严氏代有贵人,清朝乾隆年间,严福祖孙三代都中进士,入翰林,官至三品以上。严家富而好义,世代昌盛。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粉墙黛瓦、路石斑驳、深巷幽幽、小溪淙淙。成“之”字形朝西伸展的西街,全长一千多米,形成了漾头桥、轿子湾、阁老厅、曹公潭、施公桥、响水涧及诸公井等十多个小街区。在西街南北两侧,分布有二十多条曲折幽深的小巷、小弄,直通山坞深处,或直通太湖。是过去街上居民生活、生产物资进出运输的生命线。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在元、明、清三代,西街一直是东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王家门前的阁老厅,是明代正德年间宰相王鏊的府邸,每逢王阁老回乡省亲,地方各级大员上门拜谒,使东山声名远扬。明代中期,王鏊的门生唐寅、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等常来东山探望先生王鏊,开展雅集活动,留下了数以百计的历史文化遗迹。“吴中四子”在西街真适园中同王鏊互赠的诗文、书画达百首之多,成为吴文化的一笔珍贵财富。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姑苏情怀】东山响水涧
     
       太阳从太湖升起,柔软的朝晖星星点点洒在古老的石板街上,诸公井亭里,千年古井明如铜镜,而端坐井亭慈眉善目的刘猛将,颔首含笑,给东山百姓带来平安和财富。响水涧下,龙气升腾,哗哗溪水满载希望奔向远方。施公桥畔,街坊老者正在讲状元施槃的故事,说是“三更灯火五更天,正是男儿读书时。”还有“十年寒窗无人知,一朝闻名天下扬。”。飞檐翘角的阁老厅拔地而起,宰相王鏊的故居沐浴着阳光。古街、古桥、古井、古岭、古宅。。。。。。秋日里的西街静谧、祥和,让人充满希望。

                                                                                                          (资料根据网络整理,感谢所有原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