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约翰被囚及殉道

(2013-06-25 20:08:41)
标签:

教育

  http://img1.ph.126.net/HhVd4xCLdDIlpRpEfmLeng==/3862962580477132834.png

       (本文根据:太11:1-11; 14:1-11; 可6:17-28; 路7:19-28)

         施洗约翰是第一个宣布基督之国降临,也是第一个为基督受苦的人。他从前呼吸的是旷野中的自由空气,围绕他的是倾听他教诲的群众,现在他却被关在高墙之内,成了希律安提帕堡垒中的一个囚犯。约翰曾在安提帕的辖境内的约旦河东岸作工很久。希律自己也听过他讲道,约翰发出的悔改的劝告,曾使这荒淫的君王战栗不安。“希律知道约翰是义人,是圣人,所以敬畏他……听他讲论,就多照着行,并且乐意听他。”约翰也忠诚地对待希律,并谴责他与弟媳希罗底不正当的结合。希律一度作过很软弱的挣扎,想要斩断那捆绑他的情欲锁链,但希罗底将他紧紧地缠在她的圈套里,并向约翰寻仇,怂恿希律将他下在监里。

 

分类:耶稣生平| 阅读(71)| 评论(0)

毕士大与犹太公会

2013-06-07 12:53阅读79评论0

http://img2.ph.126.net/FfgWEZG35Y_RKbSyr79bxw==/3399654768811399925.png

 

(本文根据:约5章)

“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有一个池子,希伯来话叫作毕士大,旁边有五个廊子。里面躺着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许多病人,等候水动。”

 池子里的水有时会动,人们相信是超自然的能力所致。在水动之后,谁先下去,无论患什么病就痊愈了。许多病人都到这地方来,当水动的时候,人既是那么拥挤,大家又一齐向前冲去,就把比较弱的男女和幼童踏在脚下了。有许多人根本不能走近池子。有些人即使挨到那里,也死在池边了。池的周围盖有廊子,借以保护病人,免受白天日晒和夜里的寒冷。有些人在这些廊子里过夜,天天爬到池子边上,也望不到痊愈。

分类:耶稣生平| 阅读(79)| 评论(0)

"若不看见神迹奇事”

2013-06-04 17:34阅读94评论1

http://img2.ph.126.net/GT_iQvGNh4w_K2VeEiAAhQ==/295548725646316295.png

 
(本文根据:约4:43-54)

 从耶路撒冷守逾越节回来的加利利人,将耶稣奇妙的作为传开了,耶路撒冷的要人们对耶稣的评断,为他在加利利开了路。许多人看见圣殿被亵渎和祭司们贪财、傲慢的情形,心中悲叹。他们希望这个把首领们赶走的人,就是他们所等候的拯救者。如今传来的消息,似乎证实了他们最光明的企盼。据说,这位先知已宣称自己为弥赛亚了。

 然而拿撒勒的居民仍不相信他。为此,耶稣往迦拿去的时候,就没有取道拿撒勒。救主对他的门徒说:先知在本地是没有人尊敬的。世人总是凭自己赏识的程度来衡量别人的品质。一般眼光短浅、心思庸俗的人,就根据基督卑微的出身、俭朴的服装和平日的劳作来评定他。至于他的纯洁无瑕、毫无罪恶的心灵,他们就不重视了。基督回到迦拿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加利利,给受苦受难的人民带来了希望。

分类:耶稣生平| 阅读(94)| 评论(1)

在雅各井旁

2013-05-30 11:16阅读91评论0

http://img2.ph.126.net/zVxbjtqmvtcsivDMJQzSYw==/2649523955795410478.png

 

(本文根据:约4:1-42)

 耶稣往加利利去,路过撒玛利亚。约在正午,他到了美丽的示剑谷,雅各井就在谷口。耶稣因行路疲乏,就坐在井旁休息。那时门徒进城买食物去了。

 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是彼此痛恨的世仇,他们尽可能避免一切来往。在万不得已时与撒玛利亚人的交易,在拉比们看来还算是合法的;但与他们作社交来往则是万万不可的。犹太人决不向撒玛利亚人借贷,也决不领受他们的款待,就是一口食物、一杯凉水也不接受。门徒去购买食物,是合乎本国风俗的,他们并没有越过这个范围。若是说向撒玛利亚人求一点恩惠,或是用任何方式去帮助他们,耶稣的门徒可是连想也没有想过。

 

分类:耶稣生平| 阅读(91)| 评论(0)

“他必兴旺,我必衰微”

2013-05-26 19:35阅读79评论1

http://img2.ph.126.net/ZENNQ-KCrJ8y6_aRk3kgaQ==/6597301763610946709.png

 

(本文根据:约3:22-36)

 施洗约翰的影响一时遍及全国,较比许多首领、祭司和君王的影响还大。如果他宣布自己是弥赛亚,揭杆而起,来反抗罗马政府,祭司和民众一定会云集在他旗帜之下。撒但准备拿一切足以打动世上雄主野心的欲望来怂恿施洗约翰。但约翰虽然知道自己有那么大的势力,却能毅然拒绝这动人的诱饵。他已将众人集中在他身上的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位身上去。

 现在他看见民心的趋向,离开了自己而转向救主。他周围的听众一天天减少了。耶稣从耶路撒冷到了约旦河的境界,众人成群地去听他。耶稣的门徒天天增多起来,许多人到他那里去受洗。基督自己虽不施洗,却准他的门徒执行这个礼节;这证明他赞许他先锋的工作。但是约翰的门徒看见耶稣的声望日大,就起了猜忌的心。他们准备批评他的工作,而且不久机会就找到了。犹太人和他们之间

分类:耶稣生平| 阅读(79)| 评论(1)

尼哥底母

2013-05-23 20:05阅读125评论1

 
 

(本文根据:约3:1-17)

 尼哥底母是犹太国一个位高权重的长官,受过高等教育,才学非凡,在议会中也很受尊敬。他与人一样曾深受耶稣教训的感动。他虽拥有财富、学问和声望,奇怪的是,他却被平凡的拿撒勒人所吸引。救主口中发出的教训,大大地感动了他,他想多学一点这奇妙的真理。

 基督在洁净圣殿时行使的威权,曾激起祭司和首领们坚决的仇恨。他们畏惧这陌生人的权柄。这个不知名的加利利人竟如此大胆,这是不能容忍的。他们决意制止他的工作。但不是所有人都赞同这样做的,因为有些人不敢反对这显然受上帝圣灵感动的一位。他们还记得,以前的众先知曾因责备以色列人的首领而被杀。也知道犹太人之所以受异邦的压制,就是因为他们顽固不化,不肯接受上帝责备的结果。他们怕祭司和首领们谋害耶稣是步列祖的后尘,使新的灾祸临到他们的国家。尼哥底母也有这

分类:耶稣生平| 阅读(125)| 评论(1)

“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

2013-05-21 09:15阅读125评论0

 

(本章根据:约2:12-22)

“这事以后,耶稣与他的母亲、兄弟和门徒都下迦百农去,在那里住了不多几日。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

 耶稣这次的行程,是与一大群旅客同路上京城去。这时他尚未公开宣布他的使命,是隐行于群众中间,也就无人注意了。每逢这样的时候,众人常以弥赛亚降临为话题;因为施洗约翰对此事曾作过有力的见证。他们以极大的热忱谈论着强国的希望。耶稣知道他们的梦想必遭到失望,因为是建立在对圣经的误解上。他以极诚恳的态度向众人解释先知的预言,想使他们对上帝的话作更深入的研究。

分类:耶稣生平| 阅读(125)| 评论(0)

在娶亲的筵席上

2013-05-20 16:36阅读95评论2

(本章根据:约2:1-11)

 耶稣开始他的传道工作,没有在耶路撒冷的公会前行什么壮举,却在加利利的小村庄的一次家庭盛会上,显出了他的神能,为婚筵添了一分喜庆。这表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为人类谋幸福的心愿。在旷野受试探时,他自己喝下了患难的苦杯;但出来之后,却将恩惠的福杯递给世人,要借他所赐的福,使人际的关系神圣化。

 耶稣从约旦河回到加利利。离拿撒勒不远,有个名叫迦拿的小村庄,有个婚礼要在那里举行。结亲的两家都是约瑟和马利亚的亲戚。耶稣闻讯,就带着门徒应邀前去祝贺。

 耶稣和母亲小别之后,又在这里团聚了。马利亚听说他在约旦河受洗时发生的奇事。消息传到拿撒勒,唤起了她心中深藏多年的一幕幕往事。她与其他以色列人一

分类:耶稣生平| 阅读(95)| 评论(2)

“我们遇见弥赛亚了”

2013-05-16 17:49阅读97评论0

(根据:约1:19-51)

 约翰在约旦河外的伯大巴喇传道施洗。这里离从前上帝止住约旦河水让以色列人渡过的地点不远,到那被天军所倾覆的耶利哥城也没有多少里路。回首这些往事,人们对施洗约翰的信息产生了深切的兴趣。难道古时行了如此伟大神迹的上帝不会再显出神能来拯救以色列吗?这种思想激励着那些每天涌到约旦河岸的民众。

 约翰的教训如此深入国人之心,不能不引起宗教领袖的注意。罗马政府怕百姓造反,所以对一切民间集会都严加防范。对每一点风吹草动,犹太当局都感到惊恐。约翰没有征得犹太公会的许可就工作,显然他不承认他们的权威。他讲道时又是“一视同仁”地责备首领和平民,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但众人还是热切地跟从他,对他的工作所抱的兴趣与日俱增。约翰虽然没有向犹太公会请教,公会却认为他既是公众的教师,就理当受他们管辖。

分类:耶稣生平| 阅读(97)| 评论(0)

耶稣受洗

2013-05-14 08:52阅读87评论1

耶稣约旦河受洗

 

(本章根据:太3:13-17; 可1:9-11; 路3:21,22)

 旷野的先知所传的信息和他奇异的宣言,传遍了加利利全地。风声所及,连最偏僻之处的农民和海滨的渔夫也都听到了;从这班淳朴、诚恳的人心中起了最真诚的反应。这消息在拿撒勒也传到了已故约瑟的木匠铺里;那里有一人领会了这呼召的意义。他的时候到了。他撇开平日的工作,辞别母亲,随着那些结队往约旦河去的乡民走了。

 耶稣和施洗约翰原是表弟兄,而且降生的情况,也有某种亲密的关系;然而彼此却不相识。耶稣是在加利利的拿撒勒长大的,而约翰则在犹太的旷野成长。在不同的环境里,他们过着隐秘的生活,彼此从没来往。这是天意,免得给人藉口说他们曾同谋,互相支持彼此的身份。

分类:耶稣生平| 阅读(87)| 评论(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