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现场】不走寻常路的《鸡兔同笼》
(2013-12-09 14:00:37)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堂现场 |
【课堂现场】不走寻常路的《鸡兔同笼》
———议常艳花老师执教的《鸡兔同笼》
我的议课手记
11月29日中午第二节我们小组常艳花老师执教《鸡兔同笼》一课,听课中,我不断听到很多听课老师对这节课的质疑,大家都在小声议论:怎么一节课都在猜测和列举,书中提到的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怎么没有呢?
查看小组听课评价表时,发现常老师对本节课的目标制定确实有点不同寻常,仅仅要求学生学会列举法。为什么如此设计目标呢?和常老师的交流中,我了解到这样的目标是基于学情,因为在实际教学中一节课让学生掌握多种解法是不可能的,于是常老师准备逐个突破,这节课便让学生只研究列举法。列举法其实也是假设思想的体现,虽然麻烦,但具有普适性,孩子最易理解和学会。常老师的理解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基于学情定目标,这样的思想很不错!
但真正的学情如何?难道学生就没有其他方法?如何了解真正的学情呢?
我觉得学情不可以凭经验预设,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课前小测,了解学生对鸡兔同笼有什么样认识?课上观察,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体验,然后及时捕捉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探究各种方法,要尽可能将知识的发生过程详尽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在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渗透假设思想,才是真正以生为本,才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生为本
如此想来这节课我们不妨这样重构一下:(曾经的公开课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12~115页。
设计思想:“鸡兔同笼”属于奥数问题难度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我首先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一小部分学生接触过“鸡兔同笼”问题,但多数学生对独立学习“鸡兔同笼”问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课前我设计了前置性作业,让学生提前一天利用学习材料或上网查相关资料自学“鸡兔同笼”问题,要求至少学会一种解法并试着给自己的家人或朋友讲一讲。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采用教师适时引导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结构特征,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和代数方法的一般性,重点理解掌握假设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件及自学学习材料(每人一份)。
前置性作业:利用学习材料或上网查相关资料自学“鸡兔同笼”问题,要求至少学会一种解法并试着给自己的家人或朋友讲一讲。
教学流程: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咱们就先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鸡兔同笼》。哪些同学愿意来参加?
找学生上台。
师:你们3个演小鸡,每只小鸡几个头,几条腿?
生:每只小鸡1个头,2条腿。
师指导学生表演:你们可以这样演(示范),结合学生表演介绍每只小鸡有一个头,两条腿。
师:你们5个演小兔,每只小兔几个头,几条腿?
生:每只小兔1个头,4条腿。
师指导学生表演小兔。
生:8只。
师:谁来算一算鸡和兔一共有多少条腿,
生:20条。
师: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学生说思路。
师:同意吗?说得多条理多完整,咱们学数学就应像这位同学思路清晰、表述完整。
1、小鸡演小兔
师:小鸡和小兔住在同一个笼子里,小鸡们发现小兔用四条腿走路觉得很有趣,于是就把两只翅膀支棱起来当做两条前腿,这样每只鸡的腿可以看成几条啦?(4条)这时侯笼子里的动物就都可以全都看成是什么呢?( 兔子)板书:全看成兔子
生:32条
师:能列成式子吗?
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生:多了6条。
师:6从哪来?怎么列式?
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生:有3只鸡在模仿兔子。
师:3从哪来?怎么列式?
生列式师板书。
2、小兔学小鸡。
师:小鸡玩了一会累了就把翅膀放了下来。小兔们发现小鸡用2条腿走路觉得很有趣,也想学学小鸡,……
3、揭示课题。
师: 在这个游戏中小鸡和小兔互相模仿真有趣!这个有趣的游戏里就藏了一个很有趣的奥数问题——鸡兔同笼,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鸡兔同笼”问题。(板画课题:鸡兔同笼)
二、合作交流,深研假设思想
师:一起来看游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课件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
1、读题,理解题意。
师:哪个同学能大声地给大家把它读一读。
学生读题。
师:谁来说说这道题告诉我们哪些条件和问题? 有8个头说明了什么?(鸡和兔一共是8只。)
学生回答。
师:这道题还藏了两个隐形条件,看谁最先想到?
生:每只小鸡有两条腿,每只小兔有四条腿。
学生自由说。
师:这么多方法都能解决,你自学学会了哪种方法?
学生自由回答。
师:看来大家都有一定的收获!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会的、最拿手的解法小组内的伙伴们讲讲,行吗?比一比哪组掌握解法最多,讲得最清!
3、学生展示交流,师适时点评。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个个都像小老师似地讲得头头是道的,这样吧老师聘请几个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生:好。
师:掌声有请xxx给大家讲一讲画图法!
学生依次上台展示多种解法与全班交流,师适时点评。
4、深化认识。
师:谢谢精彩的讲解!同学们成功地讲解了“鸡兔同笼问题”的多种解法,真了不起!温故而知新,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这几种解法!
课件演示教师解说。
5、小结交流,归纳方法。
师:这么多方法都能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说明我们解决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灵活地解决问题。比较这些方法有没有共同的思想呢?
引导学生得出:核心思想——假设思想
师:应用假设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巧妙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较这些方法,你喜欢用哪种?为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如果老师把这道题换成:鸡和兔一共100只,一共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你们还用列表法、画图法吗?为什么?
生:太麻烦了!
师:是啊,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很多,但当数据比较大的时候,画图法、列表法就比较麻烦了,假设法和方程解法比较简便适用所有的鸡兔同笼问题,所以老师提倡大家使用假设法和方程解法,这节课我们重点理解掌握假设法。让我们一起再来看一下假设法。
结合板书加深对假设法的理解。
6、感受古代文化
师:其实不光我们研究鸡兔同笼问题,其实在大约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就已经开始研究了鸡兔同笼的问题,古人是怎样想的呢?
课件演示:
师:古人有一种很巧妙的解法:假设让鸡和兔都抬起一半的脚,即兔子抬起一直脚,象人一样双脚站立鸡抬起一只脚,金鸡独立;想一想,这时,笼子里还有多少脚?脚的数量为什么还比头数多呢?
生:这时,鸡一个头一只脚,一一对应;可是兔子一个头两只脚呢!所以笼子里有一只兔子,脚的数量就比头数多一。多几只脚就是有几只兔子。
脚数÷2 - 总头数 = 兔的只数 |
师:古人的这种“抬腿法”又叫“减半法”、“砍足法”,思路新颖而奇特,也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假设法”,古人的这一方法令古今中外的数学家赞叹不己。如果大家对这种解法感兴趣,课后可以再研究。我们伟大祖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为科学知识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听到这里,你感到我们中国人怎么样?
生: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骄傲、自豪!
三、解决问题,应用假设思想
师:生活中像“鸡兔同笼”的情况是很多的,你们能用假设法解决生活中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
课件:克井原昌小学“环保卫士”小分队12人参加植树活动。男同学每人栽了3棵,女同学每人栽了2棵树,一共栽了32棵树。男女同学各有几人?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汇报交流(讲评时重点解释算术解的每步的算理)
四、畅谈收获,总结假设思想。
师:老师觉得咱们班同学也很了不起,因为大家积极动脑、大胆发言,成功地解决了鸡兔同笼问题,表现得非常的优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自由交流。
师: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谁见过鸡和兔在一个笼子里吗?其实,鸡兔同笼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它蕴含着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假设法。我们重在掌握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来帮助我们解决类似的问题。
必作题:1、猜硬币:信封里有2分和5分的硬币共7个,总共的钱数写在信封上。请大家猜一猜,有几个2分的,有几个5分的。
2、小红参加数学知识竞赛,共10道题,每做对一道题得10分,做错一道题扣2分。小红每道题都做了,共得64分。她做对了几道题?
选作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人?
结束语: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这美好的四十分钟,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发扬这种不断追求的精神,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再见!
附:
附:“鸡兔同笼”趣题多解(学习材料)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1:画图法:
我们画八个圆 当作动物的头,把线段当作动物的腿。这一共有26条腿。我们假设这八只动物全是鸡,先把每只鸡摆上两条腿。我们画完了发现只有十六条腿,跟题中说的二十六条腿还差十条。我们把每只鸡再添上两条腿换成兔子。那多出来的十条就分完了。得出结论兔有5只,鸡有3只。
2.列表法:
(1)我们先假设有8只兔这样一共就有16 条腿,显然不对,再减去一只鸡,加上一个兔,这样一个一个地试,把结果列成表格,最后得出3只鸡、5只兔。
鸡 |
8 |
7 |
6 |
5 |
4 |
3 |
2 |
1 |
兔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脚 |
16 |
18 |
20 |
22 |
24 |
26 |
|
|
(2)我们也可以不是一个一个地试,这样太麻烦了,所以2个2个地跳着试,把结果列成表格,最后得出3只鸡、5只兔。
鸡 |
8 |
6 |
4 |
3 |
兔 |
0 |
2 |
4 |
5 |
脚 |
16 |
20 |
24 |
26 |
(3)我们先按鸡兔各一半来试,因为鸡、兔共8只,我们先假设鸡、兔各4只,这样共有24条腿,比26条腿少2条,说明假设的兔少了1只,鸡多了1只,把结果列成表格,最后得出3只鸡、5只兔。
鸡 |
4 |
3 |
|
|
兔 |
4 |
5 |
|
|
脚 |
24 |
26 |
|
|
3.假设法:
假设8只都是鸡,则一共只有16条腿,这样就比26条腿少10条腿。这是因为在假设8只都是鸡时我们把兔变成了鸡,每只兔少了2条腿。一共多少了10条腿,于是兔就有10÷2=5(只),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列式:
方法一:假设8只都是鸡,那么兔有:(26-8×2)÷(4-2)=5(只)
鸡有:
同样我们还可以假设8只都是兔,则一共就有32条腿,这样就比26条腿多6条腿。这是因为在假设8只都是兔时我们把鸡变成了兔,每只鸡多了2条腿。一共多少了6条腿,于是鸡就有6÷2=3(只),所以我们还可以这样列式:
方法二:假设8只都是兔,那么鸡有:(4×8-26)÷(4-2)=3(只)
兔有:
4.方程法(代数法):
我们还可以根据“鸡的腿+兔的腿=26条”列方程解答:
解:设兔有X只,那么鸡有(8-X)只。
4X+2(8-X)=26,
答:鸡有3只,兔有5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