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现场】不走寻常路的《鸡兔同笼》

(2013-12-09 14:00:37)
标签:

教育

分类: 课堂现场

【课堂现场】不走寻常路的《鸡兔同笼》

———议常艳花老师执教的《鸡兔同笼》

我的议课手记

1129日中午第二节我们小组常艳花老师执教《鸡兔同笼》一课,听课中,我不断听到很多听课老师对这节课的质疑,大家都在小声议论:怎么一节课都在猜测和列举,书中提到的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怎么没有呢?

查看小组听课评价表时,发现常老师对本节课的目标制定确实有点不同寻常,仅仅要求学生学会列举法。为什么如此设计目标呢?和常老师的交流中,我了解到这样的目标是基于学情,因为在实际教学中一节课让学生掌握多种解法是不可能的,于是常老师准备逐个突破,这节课便让学生只研究列举法。列举法其实也是假设思想的体现,虽然麻烦,但具有普适性,孩子最易理解和学会。常老师的理解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基于学情定目标,这样的思想很不错!

真正的学情如何?难道学生就没有其他方法?如何了解真正的学情呢?

我觉得学情不可以凭经验预设,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课前小测,了解学生对鸡兔同笼有什么样认识?课上观察,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体验,然后及时捕捉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探究各种方法,要尽可能将知识的发生过程详尽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在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渗透假设思想,才是真正以生为本,才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生为本    重构课堂

如此想来这节课我们不妨这样重构一下:(曾经的公开课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12115页。

设计思想:“鸡兔同笼”属于奥数问题难度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我首先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一小部分学生接触过“鸡兔同笼”问题,但多数学生对独立学习“鸡兔同笼”问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课前我设计了前置性作业,让学生提前一天利用学习材料或上网查相关资料自学“鸡兔同笼”问题,要求至少学会一种解法并试着给自己的家人或朋友讲一讲。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采用教师适时引导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结构特征,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和代数方法的一般性,重点理解掌握假设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件及自学学习材料(每人一份)。

前置性作业:利用学习材料或上网查相关资料自学“鸡兔同笼”问题,要求至少学会一种解法并试着给自己的家人或朋友讲一讲。

教学流程:

   一、游戏激趣,初探假设思想。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咱们就先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鸡兔同笼》。哪些同学愿意来参加?

找学生上台。

师:你们3个演小鸡,每只小鸡几个头,几条腿?

生:每只小鸡1个头,2条腿。

师指导学生表演:你们可以这样演(示范),结合学生表演介绍每只小鸡有一个头,两条腿。

师:你们5个演小兔,每只小兔几个头,几条腿?

生:每只小兔1个头,4条腿。

师指导学生表演小兔。

    师:现在数一数鸡和兔一共有几只?

生:8只。

师:谁来算一算鸡和兔一共有多少条腿,

生:20条。

师: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学生说思路。

师:同意吗?说得多条理多完整,咱们学数学就应像这位同学思路清晰、表述完整。

1、小鸡演小兔

师:小鸡和小兔住在同一个笼子里,小鸡们发现小兔用四条腿走路觉得很有趣,于是就把两只翅膀支棱起来当做两条前腿,这样每只鸡的腿可以看成几条啦?(4条)这时侯笼子里的动物就都可以全都看成是什么呢?( 兔子)板书:全看成兔子

     师:看成几只兔子呢?

     生:8只兔子。

     师:每只兔子4条腿,8只兔子多少条腿?

生:32

师:能列成式子吗?

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师:实际只有26条,和实际的腿数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生:多了6条。

师:6从哪来?怎么列式?

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师:为什么会多6条呢?

     生:因为每只鸡学成了兔多算了2条腿,3只鸡就多算了6条腿。听明白了吗?

     师:现在如果笼子里是5只鸡在模仿兔子,地上的腿会怎么样?

     生:多10条。   

     师:如果地上多了6条腿,你知道有几只小鸡学兔子走路。

生:有3只鸡在模仿兔子。

师:3从哪来?怎么列式?

生列式师板书。

2、小兔学小鸡。

师:小鸡玩了一会累了就把翅膀放了下来。小兔们发现小鸡用2条腿走路觉得很有趣,也想学学小鸡,……

3、揭示课题。

师: 在这个游戏中小鸡和小兔互相模仿真有趣!这个有趣的游戏里就藏了一个很有趣的奥数问题——鸡兔同笼,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鸡兔同笼”问题。(板画课题:鸡兔同笼)

二、合作交流,深研假设思想

师:一起来看游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课件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

1、读题,理解题意。

师:哪个同学能大声地给大家把它读一读。

学生读题。

师:谁来说说这道题告诉我们哪些条件和问题?8个头说明了什么?(鸡和兔一共是8只。)

学生回答。

师:这道题还藏了两个隐形条件,看谁最先想到?

生:每只小鸡有两条腿,每只小兔有四条腿。

     师:多细心呀!刚才我们在做游戏时就不知不觉地研究了鸡兔同笼问题,昨天老师让大家自学了鸡兔同笼问题,要求至少学会一种方法讲给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听。通过自学你发现哪些方法可以解决这道鸡兔同笼问题?

学生自由说。

师:这么多方法都能解决,你自学学会了哪种方法?

学生自由回答。

    2、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看来大家都有一定的收获!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会的、最拿手的解法小组内的伙伴们讲讲,行吗?比一比哪组掌握解法最多,讲得最清!

    小组充分交流、争辩,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参与其中讨论、启发、点拨等,发现学情同时找代表性解法的学生板演。

3、学生展示交流,师适时点评。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个个都像小老师似地讲得头头是道的,这样吧老师聘请几个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生:好。

师:掌声有请xxx给大家讲一讲画图法!

学生依次上台展示多种解法与全班交流,师适时点评。

4、深化认识。

师:谢谢精彩的讲解!同学们成功地讲解了“鸡兔同笼问题”的多种解法,真了不起!温故而知新,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这几种解法!

课件演示教师解说。

5、小结交流,归纳方法。

师:这么多方法都能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说明我们解决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灵活地解决问题。比较这些方法有没有共同的思想呢?

引导学生得出:核心思想——假设思想

师:应用假设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巧妙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较这些方法,你喜欢用哪种?为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如果老师把这道题换成:鸡和兔一共100只,一共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你们还用列表法、画图法吗?为什么?

生:太麻烦了!

师:是啊,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很多,但当数据比较大的时候,画图法、列表法就比较麻烦了,假设法和方程解法比较简便适用所有的鸡兔同笼问题,所以老师提倡大家使用假设法和方程解法,这节课我们重点理解掌握假设法。让我们一起再来看一下假设法。

结合板书加深对假设法的理解。

6、感受古代文化

师:其实不光我们研究鸡兔同笼问题,其实在大约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就已经开始研究了鸡兔同笼的问题,古人是怎样想的呢?

课件演示:

师:古人有一种很巧妙的解法:假设让鸡和兔都抬起一半的脚,即兔子抬起一直脚,象人一样双脚站立鸡抬起一只脚,金鸡独立;想一想,这时,笼子里还有多少脚?脚的数量为什么还比头数多呢?

生:这时,鸡一个头一只脚,一一对应;可是兔子一个头两只脚呢!所以笼子里有一只兔子,脚的数量就比头数多一。多几只脚就是有几只兔子。

脚数÷2 总头数 兔的只数

师:古人的这种“抬腿法”又叫“减半法”、“砍足法”,思路新颖而奇特,也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假设法”,古人的这一方法令古今中外的数学家赞叹不己。如果大家对这种解法感兴趣,课后可以再研究。我们伟大祖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为科学知识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听到这里,你感到我们中国人怎么样?     

生: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骄傲、自豪!

三、解决问题,应用假设思想

师:生活中像鸡兔同笼的情况是很多的,你们能用假设法解决生活中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

课件:克井原昌小学“环保卫士”小分队12人参加植树活动。男同学每人栽了3棵,女同学每人栽了2棵树,一共栽了32棵树。男女同学各有几人?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汇报交流(讲评时重点解释算术解的每步的算理)

四、畅谈收获,总结假设思想。

师:老师觉得咱们班同学也很了不起,因为大家积极动脑、大胆发言,成功地解决了鸡兔同笼问题,表现得非常的优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自由交流。

师: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谁见过鸡和兔在一个笼子里吗?其实,鸡兔同笼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它蕴含着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假设法。我们重在掌握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来帮助我们解决类似的问题。
   五、课外拓展,延伸假设思想:

必作题1猜硬币:信封里有2分和5分的硬币共7个,总共的钱数写在信封上。请大家猜一猜,有几个2分的,有几个5分的。

2小红参加数学知识竞赛,共10道题,每做对一道题得10分,做错一道题扣2分。小红每道题都做了,共得64分。她做对了几道题?

选作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人?

结束语: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这美好的四十分钟,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发扬这种不断追求的精神,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再见!

附:        

附:“鸡兔同笼”趣题多解学习材料)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1:画图法:

 

我们画八个圆 当作动物的头,把线段当作动物的腿。这一共有26条腿。我们假设这八只动物全是鸡,先把每只鸡摆上两条腿。我们画完了发现只有十六条腿,跟题中说的二十六条腿还差十条。我们把每只鸡再添上两条腿换成兔子。那多出来的十条就分完了。得出结论兔有5只,鸡有3只。

2.列表法:

1)我们先假设有8只兔这样一共就有16 条腿,显然不对,再减去一只鸡,加上一个兔,这样一个一个地试,把结果列成表格,最后得出3只鸡、5只兔。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16

18

20

22

24

26

 

 

 

2)我们也可以不是一个一个地试,这样太麻烦了,所以22个地跳着试,把结果列成表格,最后得出3只鸡、5只兔。

 

8

6

4

3

0

2

4

5

16

20

24

26

 

3)我们先按鸡兔各一半来试,因为鸡、兔共8只,我们先假设鸡、兔各4只,这样共有24条腿,比26条腿少2条,说明假设的兔少了1只,鸡多了1只,把结果列成表格,最后得出3只鸡、5只兔。

4

3

 

 

4

5

 

 

24

26

 

 

3.假设法:

假设8只都是鸡,则一共只有16条腿,这样就比26条腿少10条腿。这是因为在假设8只都是鸡时我们把兔变成了鸡,每只兔少了2条腿。一共多少了10条腿,于是兔就有10÷2=5(),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列式:

方法一:假设8只都是鸡,那么兔有:(26-8×2)÷(4-2=5(只)

鸡有:  8-5 =3(只)

同样我们还可以假设8只都是兔,则一共就有32条腿,这样就比26条腿多6条腿。这是因为在假设8只都是兔时我们把鸡变成了兔,每只鸡多了2条腿。一共多少了6条腿,于是鸡就有6÷2=3(),所以我们还可以这样列式:

方法二:假设8只都是兔,那么鸡有:(4×8-26)÷(4-2=3(只)

兔有:  8-3=5(只)

4.方程法(代数法):

我们还可以根据“鸡的腿+兔的腿=26条”列方程解答:

解:设兔有X只,那么鸡有(8-X)只。

4X+28-X=26

 162X26

 2X=2616

 X=38-3=5(只)

答:鸡有3只,兔有5只。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