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分配问题》教案
(2013-10-21 14:40:34)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堂现场 |
原昌学校数学学科“四四单元数模”专用教案
课题 |
《按比分配问题》 |
课型 |
转化课 |
内容特征 |
递进教材 |
核心 知识点 |
按比分配问题的 解题方法 |
备课时间 |
10月20日 |
上课教师 |
苗艳利 |
上课时间 |
10月25日 |
||||
教学 目标 |
1、使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数量关系,并会解答此类问题。 3、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
重难点 |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
||||
教学模式 |
准备练习—情境导入—尝试交流—归纳方法—应用拓展—总结延伸 |
||||
环节及时间 |
师生双边活动 |
||||
师生互致问候 (课前3分) |
老师和孩子们相互问好,沟通交流,活跃气氛,拉近师生关系,为课的开始做好心理准备。 |
||||
明确学习任务 (2分) |
让孩子们了解课上要学些什么?(1、推想训练发展思维能力;2、尝试解决分配问题;3、师生归纳分配问题的方法;4、挑战生活中的分配问题;5、反思评价自己的收获及表现。) |
||||
一、思维 (3分) |
师:原昌学校六年级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 生:猜一猜,男生和女生可能有多少人?想一想,男生人数是( )份,女生人数是( )份,全班人数是( )份;男、女生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
||||
二、情境导入 (2分)
|
师:学校奖励一批图书给六年级,老师计划平均分成2份,一半给男生,另一半给女生,你们认为怎么样?怎样分合理呢? 学生发表意见。 师:的确,按人数的比来分,每个学生手中的图书数量才一样,这样分最合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平均分配有时不够合理,这就需要一种新的分配方法——按比分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按比分配问题”(板书课题) |
||||
三、尝试 (15分) |
原昌学校奖励45本图书给六年级学生,按3:2分给男生和女生,男生和女生各分得多少本? 1、读题,理解题意。重点理解“按3:2分给男生和女生”。 2、学生自主画图。 3、师借助学生作图,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4、学生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师巡视指导,发现学情。 5、学生展示交流,师生评价。 6、学生检验作答。 |
||||
四、归纳方法 (5分) |
师:静心思考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种方法?你不习惯用哪种方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比较、归纳方法:方法一,把比转化成份数,先求总份数,再求每份是多少,最后求几份是多少;方法二,把比转化成分数,把总数看作单位“1”。先求总份数,再想各部分是总数的几分之几,最后用总数乘以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数量。 师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应用数学上的“转化思想”来解决问题的,转 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我个人觉得这两种方法各有千秋,建议大家都掌握。尤其是哪种方法不习惯,我们就越要挑战自己,多加练习,熟能生巧。 |
||||
五、应用拓展 (10分) |
挑战一:分解性思维练习。 挑战二:对应性基础练习。(题中有直接给出比,需要先确定按什么比来分配。) 挑战三:综合性拓展练习。 |
||||
六、总结延伸 (3分) |
总结收获: 师:会学习的同学总是善于总结和反思,回顾一下,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方法?评价一下自己和老师这节课表现怎么样?同桌身上有什么值得你学习? 学生同桌交流。 课外延伸:请同学们编一道按比分配问题,画图分析列式解答,并讲给自己的家长听!请和家长探讨“平均分是按比分吗?如果是,是按什么样的比分的?” |
||||
板书 设计 |
按比分配问题 3:2 (转化)
份数
(学生板演“归一解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