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教育·教学》“跨越百年的红色对话”主题征文开始了!
(2021-03-16 16:02:26)革命文化资源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同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以及教育价值。少年有志气,国家有未来。只有红色基因代代传,红色江山才能永不变色,党的事业才能生生不息。
据统计,在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中,小学40余篇、初中30多篇课文体现了革命传统教育。《朱德的扁担》《为人民服务》《黄继光》……一个个革命人物鲜活生动,一篇篇课文意味深长,革命传统教育在统编教材中得到加强。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也融合了较多革命文化资源,在五年级下册还有专门的革命文化主题单元。革命文化也是高中历史教科书近现代史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教育部印发的革命传统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更是进一步指导了学校铸魂育人、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
那么,如何在课程中有效运用这些革命文化资源?您在教授这些红色经典篇目或相关革命文化课程中遇到了哪些难点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在教材之外,学校如何利用地方红色资源让学生们能在具体、形象、直观的场景中领会、把握革命传统精神的内涵?学校如何在课程安排和活动组织上创新方式寓教于乐让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社会主义?
欢迎对此话题感兴趣的教师向本刊投稿!投稿要求:
文稿要求主题鲜明,条理清晰,字数在3000字左右。应征稿件将择优在《陕西教育·教学》刊登,之后会有相应的稿酬和样刊,投稿时请注明详细的邮寄地址和电话。
投稿邮箱:
sxjybqch@163.com
截稿时间:
2021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