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深秋—E—75重型坦克
E—75战车目前只有小号手编号01538的板件,该板件问世较早,问题较多,如单薄的负重轮,毫无细节飞边严重的橡胶履带,无法大幅度转动的炮塔,还有错误的装甲厚度,许多E—75坦克爱好者,面对以上问题无从下手。由于很喜欢这款坦克,我决定痛下魔手,根据自己能找到最权威的资料,把错误都改正,为广大E—75爱好者笔耕出一条修改之路。首先我把市场上能买到的E—75的补品都买齐了,包括沃雅的E—75蚀刻片,黑桃A的虎王后期金属履带,RB的88毫米L100金属炮管,树脂的德军战车工具,还特意买了一盒田宫的虎王来杀肉。
首先,要对其行走机构进行大手术,原来板件给出的是厚度只有1毫米的单层负重轮,不改动的话,行走部分将非常单薄空洞,而履带十分粗犷,有一种裹脚婆穿大凉鞋的奇怪感觉。参考《panzertractsno,20-1paperpanzers》里面E—75的底盘线图,发现小号手板件的负重轮直径偏小了1毫米,而田宫虎王的负重轮大小和外形正好合适。同时参考《坦克世界》里面E—75的外形,其每个负重轮都是双层的,所以用虎王负重轮代替之。经过修改后把田宫的轮轴装在原有的悬挂机构上,并把原来错误的后置诱导轮改为带齿的后置驱动轮。
德国重型坦克其中一个有魅力的地方就是其车首上下装甲交错的拼合焊接处,直观地反映了装甲的厚度。但是本板件厚度错误。所以我根据E—75的装甲厚度,计算出正确焊接处的位置。用小电钻刮出钢板的气焰切割纹理,并用AB补土重做焊接纹路。
炮塔的改动也十分大,由于号手直接套用E—50的小型炮塔座圈,座圈位置未经考证,旋转轴心位置错误。导致了炮塔旋转时会卡住,同时炮塔与车体间有1毫米的缝隙。参照田宫虎王车体的座圈。用胶板自制一个座圈代替之。由于原板件炮管略微变形,需要换金属炮管,而原来号手的炮架简陋,装上塑料炮管立即下垂,改用自制的炮架,并于炮轴处上螺丝,解决炮管下垂问题。
另外,炮盾固定圈外形变形,我将其固定在小电钻上用笔刀车成正确的圆柱形。好友“疾风”指出真车为了防止火炮射击的后坐力把炮盾震松,炮盾上六个小螺母之间是用钢丝串起来加以固定。为了增加这一细节,用0.1毫米的手钻,把六个小螺母对角钻穿,用细铜丝把每个螺母都串起来。细心观察虎王后期炮盾照片,发现炮盾上一般带有铸造编号,为了让计划战车看起来更加真实,我用一点点AB补土湖在了炮盾上,然后用削尖的牙签雕刻出“05”的铸造编号。之前有高手介绍可以切下板件流道上带有的数字编号,追加铸造编号。这不失为一个简易的办法。但是流道的编号略微光滑呆板,且字体不能选择。
在主体基本完成后,我开始追加全车的蚀刻片细节。由于是初次接触蚀刻片,也没有蚀刻片台钳,连连被眼花缭乱,弯折变形,蚀刻片弹飞等问题所困扰、经漫长的折腾后,渐渐地手艺也熟练起来了。
后面的过程较为愉快,我参照虎王的实车照片,用AB补土追加了全车的焊接纹路。先将AB补土搓成细条,然后粘在装甲焊接的地方压实,再用牙签戳出纹路即可。接着用水补土直接笔涂在炮盾,车长塔等金属铸造部分,模拟铸造痕迹。制作一下随车工具,素组便完成了。
上色与旧化是赋予模型灵魂的过程,我认为,模型要脱离玩具的范畴首先要有真实感,而美感则是让模型从工艺品上升至艺术品,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希望这个作品是兼有真实感与美感的,既要有恰到好处的旧化技巧,也要用色彩赋予它浓厚的艺术底蕴。而按照本文背景设定,当时帝国已经深秋日暮,我选择二战末期出现的光影迷彩,营造出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
由于德军迷彩形状并无标准,我可以自由发挥,首先在五视图上面画出色块的组合,仔细推敲每种颜色的形状与位置。炮塔正面用比较对称的色块,模拟虎脸,使其带有稳稳的杀气。设计满意后,使用较暖的颜色烘托出秋天的感觉:土黄色通过加入美军白色降低饱和度;棕色用深棕加入浅棕调配;深绿是较冷的颜色,加入中灰降低饱和度,变相使颜色偏暖。
首先,喷上一层金属底漆及1000号水补土,使金属零件漆层牢固。接着用亚光黑色喷在底盘,轮子,炮塔底部等有阴影的部位。然后喷土黄色,车体及炮塔顶部的位置稍微多加白色提亮高光部位。接着遮盖喷涂棕色和深绿色。由于经验不足,没用CM技法喷涂,造成明暗对比感不强,于是用MIG的502油画颜料分别调出比迷彩浅一点和深一点的颜色干扫在各色块上做出较明显的明暗过渡。颜料干透后用面相笔随机地点上三种色的小点点。最后贴好水贴。上一层盖亚光油保护,就可以开始旧化了。
用田宫棕色及黑色渍洗液稀释后,全车渍洗三次。先用AV水性颜料调出比迷彩色块浅的颜色做浅层掉漆。参照各类废旧战车照片,随机点在经常磕碰,刮擦和触摸的地方。干燥后再用AV深锈色及油钢色调和出较为自然的钢铁色,点在第一层掉漆中间做深层掉漆。最后用2B铅笔磨蹭一下深层掉漆的地方,模拟金属亮光。
滤镜也是用502油画颜料制作,将褪色白,牛皮色,褪色棕随机点在模型上,然后用3号排笔蘸油画稀释液垂直刷开,做出褪色的感觉。流锈则是用502褪色棕及MIG流锈效果液(避免锈色单调)点在生锈的地方,用1号排笔蘸极少量的油画稀释液垂直刷开,保留一丝丝的锈色即可。雨痕用MIG雨痕效果液以类似的方法画出。
我希望行走机构用较深的颜色营造一种沉稳的感觉,同时也能与车体迷彩产生深浅对比。用深泥色土把轮子刷一层底色,再用干泥色及深锈色点缀各处,然后用多余的天然土轻刷裙板及车体下部,产生过渡效果。最后用牙刷往履带,负重轮,裙板上轻轻弹上尘土色的天然土泥浆,最后上一层薄薄的消光漆保护,放置上色完毕的小工具。
原板件的钢缆头细节较差,需要自制。用易拉罐的铝片裁剪出合适大小,弯曲成钢缆头铁圈的形状。完全按照真实钢缆的绕法,让钢丝绕过铝圈,后面再用铝片包紧,然后将其泡在铅锡合金发黑液里,真真正正的腐蚀旧化,省去了上色的烦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