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生活中的鲁迅》教案
(2018-10-30 08:58:32)群文阅读《生活中的鲁迅》教案
群文教学篇目:
《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记忆中的父亲》《怀念鲁迅先生》
议题解读:
本议题基于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进行设计。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对鲁迅有了初步的印象,同时也感受到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关怀进步青年的崇高品质。
阅读这组群文,会让学生更加真切地走进鲁迅,让学生觉得鲁迅并没有那么遥远,也不是无法企及的巨人,而是与普通人一样,有亲切的微笑,温暖的话语和慈爱的目光。
本议题旨在丰富学生对名人的多元认识,让鲁迅的形象更加立体,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文本全面认识人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课内外有关于鲁迅的作品和不同作者回忆鲁迅的文章,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的性格及形象特点。
2、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了解从多个角度、多个文本全面认识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了解名人的兴趣,推荐阅读更多关于鲁迅的书籍。
教学准备:
PPT、阅读文本、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图片,初识鲁迅 。
1、(PPT出示鲁迅先生的照片。)这位先生同学们都认识吗?他就是鲁迅先生。(板书:鲁迅)
师:说到鲁迅先生,你对他的了解有哪些?(PPT出示鲁迅简介)
2、(PPT出示鲁迅先生照片)同学们再次看图片,你对鲁迅先生有什么印象?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明你的理由。
预设:精神、老、瘦、博学……
(学生板书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3、黑板上的这些词语都是同学们对鲁迅先生的什么印象?
(板书:第一印象)
4、什么是第一印象?仅凭这些词语来形容一个人全面吗?我们要想全面深入的了解鲁迅先生还应该做些什么?
5、教师过渡:是的,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就像一位巨人一样,我们佩服他,但又觉得他遥不可及。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鲁迅先生,去了解生活中的鲁迅是个怎样的人?(板书:生活中的)
二、阅读文本,再识鲁迅。
1、(PPT出示文章题目)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三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的节选。
2、(PPT出示阅读提示)讲解阅读提示中的“新印象”是什么?师:强调不能出现黑板中的词语。
3、目的我们已经明确了,下面请同学们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完成学习单,时间15分钟。
4、汇报交流:相信同学们在阅读中一定有新的印象产生想要分享给大家,下面请同学们来汇报你的新印象。
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新印象,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完善学习单。
学习单
篇名 |
作者与鲁迅 的关系 |
我对鲁迅的新印象 |
我的依据 |
第三印象…… |
《记忆中的父亲》 |
|
|
|
|
《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 |
|
|
|
|
《怀念鲁迅先生》 |
|
|
|
|
生:板书新印象。
5、对比黑板上的新印象与第一印象,总结这叫做第二印象。(板书:第二印象)
6、过度:同一个人物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特点,我们仅读了三篇文章的节选就有这么多的新印象,课下读一读原文,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相信你会有第三印象,甚至更多的新印象产生。
板书:第三印象
三、梳理文章,提炼方法。
1、在这三篇文章里,鲁迅先生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你最喜欢哪种角色?能说说理由吗?
2、读完这三篇文章,你们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要你来讲讲你眼中的鲁迅先生,你会怎么讲?
(之前觉得鲁迅先生严肃、遥不可及。但现在觉得他对人亲切、和善,而且有幽默感,感觉离我们更近了。)
3、今天我们通过读一组描写鲁迅的不同文章,先一篇一篇的读,再将几篇文章整体汇报,我们发现人物性格特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我们也可以试着用认识鲁迅先生的方法,去认识其他你想了解的人。
4、写法的指导:每一篇文章都用精准的词语,表现人物的特点,而每一个特点的的背后有都有一个精彩的小故事发生,我们的印象就是从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感悟到的,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要学会用这样的方法使我们的文章更生动、人物更鲜活。
四、推荐阅读,怀念鲁迅
1、书籍推荐(PPT出示文章题目)
《从百草园买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
2、课后活动:
学生搜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进一步了解鲁迅。
课件出示:(1)鲁迅知识我知道;(2)鲁迅故事我会讲;(3)鲁迅名言我会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