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华《兄弟》感悟大天世界兄弟情
(2022-03-18 11:40:08)
标签:
杂谈 |
《兄弟》共分上、下两部,上半部分讲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文革时期人性的泯灭,下半部分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人性在社会中的扭曲与抗争。该小说讲述了小镇重组家庭中的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作者以荒诞手法再现历史,是为表现对六七十年代强权的批判,以及对改革开放初期民众精神生活匮乏的担忧和些许的人性关怀。
《兄弟》主要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是李光头和宋钢的兄弟情。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同龄人,因父母亲的结合,使他们成了兄弟,宋钢为兄、李光头为弟。一是李光头、宋钢和林红的三角恋购成下部的主线。两条线互相纠缠、交叉,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小说整体。小说中的兄弟情是在文革哪个年代,幼小的心灵承受着与年龄不相对称的苦难中逐渐建立、慢慢发展,终至血肉相连、牢不可破的。这种兄弟情接着地气、食着人间烟火从破土到成长,并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的发展各自的内心发生着神奇的变化。它为小说的故事及其发展提供了富于包容度的叙事框架和有力的逻辑支撑。
《兄弟》的下部则着重叙述李光头、宋钢和林红的情感纠葛。在商业浪潮和物质利益面前,人显得脆弱至极,物质的富有,让人性也变得扭曲。李光头的为情结扎、为性举办的处女大赛、请外国的名画家画像即接幕、和林红又结情缘、宋钢外出谋生的隆胸手术等都是对现实社会不良现象的讽刺。小说结尾,宋钢为情自杀,在遗书中原谅李光头,嘱咐他安排好林红,并说“就算生死分离,我们还是兄弟”。
看完小说每个人的心情可能都不会平静,都会对现实生活中的“兄弟”加以比较,小说是要高于现实生活的,是要通过一种写作手法,反映出作者对某些事物的不满和嘲讽。
“兄弟”叫起来容易,要做真“兄弟”难。他需要相互包容和理解、互让和互量、互帮和互助。愿这部《兄弟》让人看后能明世理、明是非,愿现实生活中像李光头这样的兄弟少一些,再少一些,有钱也要任性,也要理智,也要对得起“人”的称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