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驾崩,从孝惠皇帝继位到孝文皇帝登基,这段历史浓墨重彩的是吕氏专权、吕家势力做大并随着吕太后去世而被铲除。男人一半是女人,刘邦得天下,吕家是有功的。初,刘邦得到吕太公家势财产帮助。交朋友也是要本钱的;争天下中,吕后跟着受尽磨难,尤其被项羽俘虏两年,备受煎熬;当初吕后以青春年华吕家小姐身份嫁接年已四十的落魄刘邦,本是刘邦心肝宝贝。刘邦好色,虽未忘吕后,总是心里有亏;得天下后,清除异姓诸侯,刘吕二人开夫妻店,事情都是以吕后名义做的,恶名自然也吕后担着,吕后走出后宫,结交权臣,也就顺理成章。发现尾大不掉,刘邦想抑制已难了。当然刘邦是可以采取断然措施的。但刘邦终究是个真性皇帝,下不了手。凡事都有因果,这段历史昭昭,自不必说。读了这段历史,令人感叹的是我们泱泱大国,从来不缺深谙人心智者,不缺铁骨铮铮硬汉,不缺韬光养晦高人。
我这里先说说那位萧规曹随的曹参。萧规曹能随,也是让人佩服的。因为汉初高帝萧何推行治国之策是符合实际的。曹接任丞相,有自知之明。他不是爱标新立异,喜欢虚名的主。若是没有正确政绩观,做一任丞相,把萧何的一套包装一下出出新,也算打上曹记标签。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是曹参一个。但不为浮名所动,甘步后尘的,还只有曹参。若因此以为曹参平庸,那就太浅薄了。从他离开齐国,对后任一段嘱托,可以看出知世非常深透,处理俗务十分老道。请见下文:
参闻何薨,告舍人:“趣治行!”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去,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后相曰:“治无大于此者
乎?”参曰:“狱、市,所以并容也;今扰之,奸人何所容乎?”
这段译成白话文是这样的:
曹参听说萧何去世,就告诉他的舍人说;“赶快准备行装。”没过多久,使者果然来召曹参人朝。曹参离开封国时,对后来接替任齐相的人说“你要把齐国的监狱和市场当作寄托的场所,千万不要去打扰。“
后任的齐相问说,“治理国家的办法难道就没有比这更重要的吗?" 曹
参说,“监狱和市场是好人和坏人都能容纳的地方,如果现在你去干扰,叫坏人去何处安身呢"。
这段话里,最明哲的一句,就是坏人也须有个安处。曹参所说的奸人,白话译作坏人,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毛主席说过,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会有左中右。曹参说的奸人,我们且当右的那部分人。市场上欺心的,作假的,少斤少两,打点擦边球的等等。对于这些人等,在教化与治理的同时,还得有一个地方能容纳他们,让他们也能生存下去。这正是曹参告诫后任要注意的。如果你把这市场取消了,这些人居无定所,生活无着,就会成为你治下不安定因素。这说明曹参不仅十分了解当时社会实际,做事还非常务实。既然左中右是客观存在的,对于这些所谓奸人,教、治、容并重,有利于社会,有利于稳定,也有利于这部分人改造,并调动其积极因素。
接着,再举一个正言正色的例子。铲除吕家势力后,众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太尉周勃与代王封国中尉宋昌一段对答,宋昌正言正色,令人动容。
这段对答如下:
太尉勃进曰:“愿请问。”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无私“勃乃跪上天子玺、符。王谢曰:“至邸而议之。”
用白话来说,大臣们来了,代王(登基前)下车答拜。太尉周勃上前(对代王)说,希望单独跟你说话。用现在的语言,就是借一步说话。宋昌说,你讲的公事就公开讲,你讲的是私事,为王的人不接受私情。王者无私,这四个字掷地有声。论地位,宋昌人微位卑。但表现出的正气,摄人心魄。现在许多人办事,公事亦用私家方式办,处处留情,还美名高情商。高情商本是处事婉转,不让人尴尬,不影响办事原则,更与厚黑学有本质区别。现在高情商被贬低了,变成圆滑、投机、甚至不择手段代名词。生活中,现在一些人凭这样所谓高情商,能办事,办成事。但同时也把社会风气办坏了。在社会这个大小齿轮上,情商至多是个润滑剂,不可以代替主轴。情商不是智慧,不应放在不恰当位置。在这全球竞争愈演愈烈的的今天,我们更呼唤高智商,大智慧人才。太讲高情商,察言观色的多了,会把真正的人才挤走的。孔子曰,乡愿,德之贼也。情商泛滥,如温水煮青蛙,温吞的是整个社会。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的是正言正色,不是察言观色。
礼物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