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不了的,叫远方,
看不到的,叫天堂。
人的一生,许多人陪你走来,走着走着,散的散了,忘的忘了,唯有父母,日久弥亲,始终不忘,好似一直就在你的身旁;人的一生,当行好事。上天有好生之德,父母有慈爱之心。天在看着你,父母在牵挂着你。父母生给一世暖,去留一片心。我们后人所作所为,凡事,我们首先想到的应是要对得起父母,然后才去问天地良心;人的一生,从来到去,能一直住在你心里,也只有自己的父母。其他人只是一程,或前或后,或长或短。
岁月是我们的,也是父母与先人的。清明节是岁月的安排,供我们祭祀,供我们缅怀,供我们神牵梦萦。我们也愿意相信这一天,父母与先人们会在冥冥之中,接受人间回馈,保佑子孙平安。我们平常人家,祭祀没有那么多烦琐,但纸钱一定是要烧化的。我上学伊始,正逢文革,上坟烧纸也在四旧禁止之列。那个年代,每逢重要节日,父亲必定虚掩着门,悄悄地在门后烧些纸钱,然后带着我给先人们跪拜。这个传统,父母去世后,自然由我们做儿女的继承过来。岁岁纸钱,父母坟前,不能怠慢,也不敢怠慢。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清明是自然的节候,也是人文的情怀。清兮明兮,我赞同清人生之惑,明生命之理一说,这是比较贴切与深刻的人文阐述。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且放下深奥的宗教与哲学探寻,清明节告诉我们,身之发肤,受之父母,人的生命就是父母给的。无论贫穷与富贵,生命都值得珍惜。有了生命,才有奋斗,才有一生不断的积极进取。清明节还告诉我们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百岁苦短,无论平常,还是显赫,人都应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人生最颓废的就是浑浑噩噩,不知四六。百善孝为先,感恩父母,不忘先人,是做人的天下第一情。所谓人道与畜道,这是人文上的分水岭。“首孝悌,次见闻”。人生要学习与明白的东西很多,首要的是懂得感恩。自然,作为儿女,清明节最好的感恩,不只是点一缕香火,烧几个纸钱,而更重要的是拥有与日同暖,积极向上精神。望子成龙做凤是天下父母的心愿,儿女们纵使不能成龙做凤,也必须有永远在路上的不懈进取。不能让父母在世时操心,走了还要“担心”。
岁岁清明,年年不同,或风或雨,或晴或阴,相同的是一颗感恩的心。今年清明,为天下人安全,也为天下先人安心,要求疫下谨行。日前,家姐在父母坟前代表我们表达了儿女们心意。今天节中,念严念慈,不能自已。况且是母亲诞辰百岁之年。于是堂前,设起祭坛,烧纸焚香,追思过往父母呵护,缅怀当日父母教诲。儿虽不孝,父母庄稼人的朴实融入血脉,不敢浮滑;父母崇善向好的愿望一直拳拳在心,不敢忘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代代相传的正是这些做人最基本的家风与精神。
天下人苦“疫”久矣。疫虽猖獗,总有退时。历史长河里,一代代人正是这样与各种困苦奋斗过来的。父母一代,要熬过的是战乱、要抗争的是贫穷与饥饿。而今岁月静好,大家都能吃饱子。人是铁,饭是钢。吃饱了饭的人应有钢铁一样坚强,抗疫关键是有必胜之信念。在这清明节里,上告父母,节日谨行,也是退“疫”之策。有全国上下一心,疫退在望。容儿下一个祭日,父母墓前长叙。
天下第一情,是父母的恩情。天堂是一份看不见的美好。隔世不隔情,亲人之间有一份跨越时空的感应。父母与子女永远心连着心。望父母放心,愿父母永生,盼天下太太平平,全社会亦清亦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