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州女教师绝笔信引发的再思考:上访存在悖论,亟待走出怪圈

(2019-08-06 21:40:52)

上访涉及三方面:上访者、地方政府和官员、中央政府。所以,讨论上访问题需要先对各方作些相关性认识。

其一,上千年的传统文化塑造出柔性十足的民族性格,因此而来的是中国人好管理。

其二,制度设计决定了官员要接受法和党纪政纪的双重约束,二者根本目的一致,但逻辑和运行方式有差异,因此向地方政府和官员提出更高要求。

其三,党的先进性决定了中央政府要承担起较其他国家政府更广泛的责任,一定意义上这个责任带有相对无限性。要站上道义制高点,就必须落实无限责任,并且要完美无瑕,至少理论上该这样。

上述都存在二重性,处理得好,真正激发出各自存在的积极方面,便形成有机的良性互动,反之则亦反。毋庸讳言,当下已经形成悖论,步入怪圈。

有个现象一直让人心生疑惑,网络上常常出现地方政府或单位为了看住一个上访户,不惜多人紧盯,也就是电影《秋菊打官司》中的现象,其成本之高可想而知。为什么不把这个成本放到解决问题,而是走到解决生成问题的人上来?看似不合逻辑,其实逻辑的必然。

很长时间来,人民群众中已然形成共识,中央政府真心为人民群众着想,问题出在有些地方官员成了“歪嘴和尚”,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希望在北京。

从执政的角度讲,中央政府必须给最弱势的那一部分人以希望,这既是政治要求,精神大厦建设的要求,还是我们的制度模式和权力运行使然。问题是中央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出政策,不可能解决所有人的具体问题,因此接访后解决问题,仍然要靠地方。只是发回地方时要通过问责机制体现中央政府为民责任和情怀。这也是维护中央政府形象的要求。

中央政府通过严厉问责地方消除矛盾问题,避免太多上访者滞留北京,产生政治上的负面影响。又因为北京政治活动多,注定把社会问题引向政治问题,严肃性敏感性因此突出出来,这就有了重大政治活动期间“零上访”的要求。

中央政府对地方施压越大,访民越是把解决自己问题的希望寄托于北京。同时,因上访惩处地方干部越多越重,心存不满的上访者就会采取更极端的方式触动北京敏感的神经,以求向地方更大力度施压。如此下来,地方政府和官员只能两种选择取其一,一个是花钱买平安,另一个就是严防死守。前者属于饮鸩止渴,后者无疑于扬汤止沸,都不是解决问题之法。

问题没有解决,却演化成猫鼠游戏,走到极处,各方便不再关心事实本身和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努力使自己获得主动权,占据道义的制高点。所以,上访存在的悖论和怪圈已经很严重,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

怎样解决?技术性路径可以罗列出许多,包括遵循执政和行政规律,避免将社会问题过度政治化、敏感化,等等。但根本出路还在于走法治道路。所有人必须达成共识,只有走司法途径,才能获得公平正义。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由上访转身法律,首要的是各级政府带头守法,让群众相信司法道路走得通。这也是走出上访怪圈,步入司法通道的关键一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