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模由主流社会推出,因而其事迹中必然蕴含着主流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由于英模对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具有生动诠释精神的作用,运用得好,会有力地影响社会的价值取向,起到提升全民族精神境界的作用。在中华民族崛起过程中亟需精神支撑的情况下,深刻认识和把握英模的本质与作用发挥,在所必要。
英模即为英雄模范,泛指那些为国家建设、民族强盛,为社会发展进步作出超常贡献,同时社会又以特定方式予以认定和嘉勉的优秀人物。本质上,英模是主流社会借助的诠释某种精神,引导价值取向的载体,体现着执政者的政治理念、价值标准与评价体系。
英模身上蕴含着功利价值和道义价值。古人强调“立德、立功、立言”,这实际上反映出价值的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功利价值,突出功用性,另一种是道义价值,突出精神作用。当道义价值与功利价值共存于一个英模身上时,其影响力最大,社会效应最佳,但大多数情况下有所侧重,至少在确立英模之时,会着力张扬其特有的和突出的某一价值。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分析,由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的提升是必然规律,因此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愈突出道义价值。当然,侧重于哪种价值,一定与社会及某一阶段的价值追求和精神脉动有关。原本英模就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和时代呼唤的结果。就如一段时间里,我们把“万元户”作为标杆,由此而来的是致富光荣,赚钱乃第一要务。当创业英雄是时尚,企业家便成为星河中最耀眼的部分。当社会进入时尚化,文体明星便占据人们精神空间的大部。
英模中有主动英模和被动英模。主动英模理性色彩浓厚,目标性很强,一定意义上其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就是杰出,成为超常的人,因主观性强而表现出很强的理性和艰韧顽强,往往走了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比如雷锋的成长道路和思想足迹中就可以表明这一点。被动英模具有瞬时性,其精神价值往往由他人总结和抽象,比如张思德、罗盛教、欧阳海,等等。当然,多维判断,还有介乎之间的英模,如感动中国的英模人物中,有人数十年如一日,执著于某一道德行为,其虽非奠基于理性,但执著中一定富含价值追求,甚至就是人性的光辉。
英模中存在着认定层级与存在方式之别。总体而言,英模与主流价值和时代脉动吻合度越高,被认定的层级便越高。或者说,由于英模的社会贡献有差异,决定了嘉勉层次有区别,比如有国家认定与区域或领域认定。从英模的表现形式看,一种是现世的与大众形成互动的英模,另一种是经过历史沉淀,上升到文化特征或文化符号层面的英模。现世的英模多服务于阶段性目标,反映着时代的脉动;而具有文化符号特征的英模,则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阶段性目标,甚至超越阶级、政党,具有浓厚的民族性甚至泛民族特征,他们身上拥有引领人类文明走向的精神因子。
能够沉淀为文化意义上的英雄人物,由于超越了阶段性需要,必须是官方与民间的共同接受,必须符合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比如,中华民族崇尚的岳飞、林则徐,这种抗击外侮的英雄一般不会因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当然,到了文化意义上的杰出人物,并不一定以英模来概括,但由于拥有英模的要素和作用,因而可以放到该系统中来认识。
英模所以拥有强大的感染力、感召力,在于其能够带来价值引领,同时给予灵魂抚慰。就人类社会而言,每个人必存在于三种状态之一:先行者、守中道不逾矩者、落伍者。先行者要牺牲,落伍者遭淘汰,唯中道者最安全。就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愿意在落伍中遭淘汰,同时,由于天性和后天形成的精神境界的制约,同样不愿或不能做一个先行者,因为先行多意味着牺牲,而牺牲需要长期的修养和强大的精神支撑。正是由于做不到或不敢做先行者,故而对先行者存有敬重之情,进而在价值取向上倾向于仿效。
一定意义上,学习英模不一定成为英模,大多情况下英模具有不可复制性,但即使我们不能成为生活中的英模,但也可以成为灵魂中的英模,可以在崇尚过程中获得精神的净化和灵魂的抚慰。缘此,英模便永存于人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