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年的社会责任系列报道之三 一个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2013-12-29 18:29:23)
标签:

校园

青年的社会责任系列报道之三
一个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记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大三学生王明记
http://epaper.dqdaily.com/dqrb/res/1/20131212/93141386856117811.jpg一个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TITLE="青年的社会责任系列报道之三 一个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
王明记(左一)在土高山中心小学学生张克思家家访
http://epaper.dqdaily.com/dqrb/res/1/20131212/21611386856117826.jpg一个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TITLE="青年的社会责任系列报道之三 一个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
八一农大支教大学生与土高山中学学生合影
http://epaper.dqdaily.com/dqrb/res/1/20131212/10271386856117826.jpg一个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TITLE="青年的社会责任系列报道之三 一个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
王明记努力把小小的自我融入到宏大的背景中去

□本报记者 王菲/文 辛士丽/摄

编者按

暑假干什么?

对于大学生来说,这难得的暑假可以旅游远足,可以探亲访友,可以休闲娱乐,可以读书学习……

然而,有这样一个大学生,在他升入大学后的连续两个暑假,他都组织几十名同学到山区支教,在支教中度过假日时光。

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要这样?请看报道《一个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王明记进入大庆人的视野,源于今年七月刊发在《大庆日报》上的一组报道,这组栏题为《跟着大学生去支教》的报道,从7月16日一直刊发到8月初,全程跟踪八一农垦大学千里草西部助学团队利用暑假远赴甘肃省会宁县的三所农村学校支教的故事。

8月末,《大庆日报》再以四个整版的篇幅,对王明记和他的支教团队进行了全景式、审思式的报道。

教师节当天,大庆电视台又对王明记和他的支教团队进行了专题报道。

从此,作为千里草西部助学团队的创办人和队长,王明记成了新闻人物。而这个时候的王明记,年仅22岁。

王明记是个什么样的大学生呢?是什么样的经历和阅历,让他如此牵挂着边远山区的孩子们,并动员几十名同学与他一起勇敢地扛起这样的社会责任?

王明记,男,22岁,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2011级生物工程专业学生,除了这个身份外,他还是校、院记者站站长,校广播站新闻中心副部长,千里草西部助学社团会长等。

A

加入多个社团 奔赴山区支教活跃的大一新生王明记

2011年夏天,八一农大迎来了又一批新生,王明记就是其中之一。稚嫩的表情,单薄的身材,一般的个头儿,王明记与其他学生没什么不同,如果说有点儿不同的话,可能就是他对参与各种社团活动的热情。八一农大有许多社团,王明记最终固定参与并成为骨干的社团有两个,一个是校广播站,一个是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生命之光”支教团队。

校广播站一直是王明记特别喜欢的团队,他在这里学习到很多东西,并逐渐成长为骨干,成为新闻中心负责人。

而对于“生命之光”支教团队,王明记则有一股特别的热情。大学一年级的暑假,他作为“生命之光”支教团队的骨干,第一次去支教。那是在2012年7月17日,“生命之光”支教团队一行22人来到了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开始义务支教活动。活动历时两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大学生们亦师亦友,与山区的孩子们打成一片,这是一个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又是一个付出与收获的过程,面对孩子们的极力挽留,王明记和他的同学答应,明年暑假再来。

2013年4月,王明记成为千里草西部助学社团的会长,并在同学中寻找志同道合者,一同投身西部助学活动,并开始做今年暑期再赴西部边远山区支教的准备工作。他开始招募支教队员,搜集图书资料,编辑教材、做教学计划,寻求社会支援……做这一切的同时,他还要完成作为大二学生的全部学业。

在支教计划书中,关于支教的目的,王明记写道:利用大学生的知识资源服务社会,提高广大人民受教育的水平,丰富广大中小学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对其人生态度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这个时候,王明记读大学二年级。了解王明记的校团委周晶楠书记说,王明记是我们的优秀学生。

B

自己组建社团 再赴山区支教青年大学生勇担社会责任

今年7月14日,八一农垦大学千里草西部助学团队一行37人从大庆出发,乘坐火车途经北京、西安、定西,倒两次客车才到达目的地,全程90多个小时。他们的目的地是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土高山乡中心小学、土高山中学和老君乡张川小学3所农村学校,支教两周左右。为了节省开支,同学们乘火车买的都是硬座票;还是为了省钱,除了生活必需品,他们随身携带了大量的书籍送给孩子们。而在登上火车前的一周多的时间里,王明记已经好多天没睡好觉了。他一边准备考试,一边忙活着联系甘肃学校、订车票、买保险、订队服、组织募捐、拉赞助、准备教案、印刷教材……

7月17日,大庆支教队抵达甘肃会宁,来到支教学校——土高山乡中心小学。校长说,这里已经停电两天了,但支教大学生们仍点蜡备课到深夜。行李是乡亲借的,做饭要自己动手,菜是队员们每人出100元钱从附近的小卖店买的。厨房里有校长为他们准备的电饭锅、电炒锅等炊具,水是学校的水窖抽的。

王明记这次是带着他们设计的教材去支教的,他们的支教教材很有特色,首先从宇宙讲起,浩瀚宇宙——地球母亲——美好世界——美丽家乡——我的亲人——欣赏自己……从宇宙到个人,教孩子们从一个更宏大的背景去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本次支教在课程设计方面,以大学生们自己开发设计为主,以原有教材为辅。队员们用自己编写的教材,按照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一对一辅导”、“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大学生张娇娇的疯狂英语、徐骁翔的历史故事等,都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他们还设计了课程辅导、文娱表演、电脑初级知识讲解等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贯穿其中,寓教于乐,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此,大学生们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发挥特长进行辅导,使学生在暑假期间也能受到知识、艺术、文化的熏陶。

支教第五天,甘肃省定西市发生的地震波及学校,大学生们沉着应对的同时,还在土高山中心小学和土高山中学举办了防震减灾知识讲座,结合实际让孩子们了解了灾害预防知识。

在为期18天的时间里,支教大学生策划了演讲比赛、歌唱比赛以及一些开发智力的游戏,使这次支教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庆的爱心企业也借此次活动为当地学校送去了80套桌椅、一个打印机以及一些体育器材等物品。

这一切,发生在王明记大学二年级的暑假。

C

支教启蒙了我 我要接棒继续为了山里孩子的未来

当初组织《回望土高山》专题报道的时候,笔者曾经问跟随王明记一行去采访的记者,王明记是什么出身?是什么样的家庭背景与人生经历,让他有如此强烈的奉献热情?有比较全面的组织能力与实践能力?

记者答,王明记生长在甘肃农村,家人都是本本分分的农民。

11月4日,在迪澳咖啡,笔者有机会详细了解了王明记的人生履历。

王明记家里有四口人,爸妈、妹妹和他,家里种了十多亩山地的马铃薯。“就是那种从荒山里开出来的山地。”王明记解释说。

王明记高中二年级的暑假,20多个南京大学的大学生来到他就读的中学支教,这是王明记与支教最早的接触,也让他的人生从此有了转机。

这些大学生都是甘肃籍的,忽然见到这么多好大学的老乡,王明记和同学们感到特别兴奋。这些学生有的是大一的,年龄比王明记大不了多少,知识却相当渊博。有个教国学的大学生,出口成章,高考作文得满分。王明记说:“这些人学得比我们好,他们给我树立了一个目标,感觉可以赶上他们,他们从各种角度为我树立了榜样。这些人不惜用自己的时间给我们补课,他们的行为使我的人生观发生了很大改变。”

王明记与其中一些人建立起友谊,后来这些人虽然走了,但他们在QQ上仍保持着联系:高中时交流考试,考大学时交流报志愿,上大学后交流组建团队、支教……王明记把从这些亦师亦友的南京大学学生那儿学来的东西,应用到了他的支教活动中。比如,南大支教团队上课时,学生答不上问题可以唱一首歌,以此来锻炼这些乡村孩子的表达能力;比如,每天最后一堂课设素质拓展,鼓励孩子们勇敢地大声表达。

上大学以后,王明记加入了“生命之光”支教团队,从一个支教的受益者变成了支教的践行者,他要接过南京大学支教学生手中的接力棒,继续支教。

D

对话王明记 关于明年的支教关于孩子们的未来

记者:今年的支教,你总体上满意吗?王明记:不满意,距离我的目标还差挺远。

第一,今年课程设置得还不够全,比如舞蹈课就没有人教;

第二,课程讲得不够好,有的人备课达不到质量要求;

第三,我希望我们不仅带去知识,还有个人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榜样,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

记者:你最满意的事是什么?

王明记:一是给孩子们带去了一些书籍;二是大庆日报帮拉了赞助,帮助了一下那边的学校。

记者:关于明年的支教,你有什么想法吗?

王明记:一是支教人员要配齐,前期调研充实,让支教有的放矢;

二是由于很多支教的大学生不通方言,与家长们难以交流,所以需要有一些人能够翻译;

三是我支教两年,我们教过的几百名学生中,走的最远的也没出过甘肃省。我想多讲些地理课,让孩子们从地理角度了解一下世界。

记者:关于支教,你还有些什么样的想法呢?

王明记:我的想法好多,但实现起来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我想先易后难地慢慢做起来。

我想用一年的时间去支教,大四把社会实习放到支教地,我们的知识储备不如当地老师,但我们的视野可能比他们更广阔些;

还有,贫困山区失学的孩子还很多,有一家有13个孩子,有的孩子还没读书,我想跟家长沟通一下,让孩子上学;

我想建立一个大学生购物的网络商城,把营业收入的20%用来救助贫困失学的孩子;

我想设立奖学金制度,每年设立奖学金吸引孩子,不用很多的钱,主要是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

我想搞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支教,今年除了我们学校的学生外,已经有外省的大学生参与支教了;

本来,我还想扩大一下千里草助学社团的项目,做一些帮助福利院、孤儿院的老人、孩子的活动,可是由于忙校庆,忙实习,暂时还没有做成……

E

王明记 是一个庞大群体的代表

初冬的傍晚,温馨的咖啡馆,王明记坐在记者面前,轻声细语,侃侃而谈。看着他那稚嫩的脸,一个念头突然跳进记者的脑海:这分明还是个孩子嘛!

这样一个年轻得略显稚嫩的孩子,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孩子,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他还有时间学习吗?

为了了解王明记的全部情况,记者采访了八一农大校团委书记周晶楠,她说:“学生参加社会工作,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方面,学生最重要的还是学习。了解社会有一个大前提,必须保证学习。王明记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周晶楠向我们讲了八一农大对于学生干部的选拔标准,要求学生干部综合测评排名在班级前45%,要求学生成绩在中等以上,不允许有挂科,不允许有违纪。周晶楠还说,王明记不是个案,在八一农大,学校批准的各种各样学生组织社团有很多,包括支教社团、爱心社团等等,且都很活跃,做了许多诸如献血、义务劳动、关爱孤寡老人等既有益社会又锻炼学生的事情。同时,即使在王明记的支教社团里,也有一些人是学校各学生组织的干部,他们都在和王明记一起并肩作战。

所以,王明记仅仅是个代表,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背后有学校、老师,有他亦师亦友的南京大学支教团;有千里草社团几十上百名的队员,还有社会各界带来的资金、书籍、印刷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王明记身后,有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奉献,在默默地承担着自己的社会责任。

王明记,仅仅是他们的一个代表,优秀的代表。

 
http://epaper.dqdaily.com/dqrb/html/2013-12/13/content_1613118.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