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2021-09-04 00:00:41)
标签:

文化

历史

收藏

分类: 閑情筆記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观台北故宫“巨匠的剪影-张大千120岁纪念大展”有感

2021.9.3 陈宗嶽写于台北

中国绘画史上创作最多的画家当属张大千,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其在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几乎无所不通,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一生画了3万多张画,算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多产的画家了,其中,最特殊的,张大千画的“自画像”也名列画坛之冠。

根据艺术史学者傅申先生的研究,张大千传世的“自画像”,从30岁到84岁都有,张大千每年都会为自己画好几幅“自画像”,总数至少超过百幅。又据追随张大千艺事活动数十年的老友黄天才,在《五百年来一大千》一书中的记载:“我自1978年大千先生以一幅八十岁自画像赐赠给我时开始,即着意搜集他的自画像作品及资料,二十多年来,我所收到、见到、读到、听到的大千自画像,已有七、八十幅,看来,傅申的估计是绝对可信的。”书中且选印了五十多幅张大千历年的“自画像”。

“自画像”形式,概分为四类:全身或半身像、头像、山水中点景人物像、化身钟馗像,而且其中有一个贯穿全部“自画像”的特征~所有“自画像”都有张大千自26岁即开始留蓄的长髯,即使当时张大千仍值不足30岁的壮年之时。依据傅申先生的看法:“蓄胡是张大千不欲他人因他年轻而轻视之”,也因此“长髯的形象”成了贯穿张大千一生的标志!单然也呈现在他的“自画像”之上。

张大千“自画像”所以会备受世人看重的四项原因:

其一,张大千包含“自画像”的存世作品昂贵。张大千的作品一直是全球拍卖市场上最昂贵也最抢手的作品。一如2016年,张大千作品拍出885件,成交总额3.548亿美金,居全球拍卖市场榜首,长年一直是名列全球拍卖前500强的艺术家,甚至2016年跃升第一名。其中,作于1968年的张大千《自画像与黑虎》,在最近的2018年香港苏富秋拍中以4,200万港元落槌,含佣金的成交价高达4,973万9,000港元。但是,这件作品最初露面是在2004年香港佳士得春拍的“谪仙馆藏张大千精品专场拍卖会”上,当时的成交价仅为398.39万港元,14年的时间价格涨了十余倍,不禁令人赞叹张大千“自画像”作品的增值潜力。在艺术市场上,因为张大千“自画像”的题材特殊:内容寓意深刻,大多取自石涛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加上他本人生活的实景写生;拥有者特定~多是赠送给亲朋好友的,如夫人徐雯波,女婿李先觉,弟子胡若思,好友张学良、高岭梅、沈苇窗、梁实秋等,多题有诗句,也寄托着他对友人的思念缅怀;故而成为藏家追捧的目标。从“自画像”作品拍卖的前十位排行榜上看,价格最高的超过了4千万港元,价格最低的也在百万港元以上,譬如:201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张大千1961年作的《黄山自画像》,拍出4658万港元;2015年,张大千1930年作的《钟馗自画像》,460万港元成交。

其二,张大千“自画像”是当时心境的写照。张大千的艺坛成就,倘如徐悲鸿所说:“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或是如张大千豪气地自称“五百年来精鉴第一人”,都是震古铄今,因而张大千的“自画像”,如同今天的手机“自拍”,均能反映张大千作画当下的面貌,当然会备受关注。一如青年时的张大千,经常把自己画成钟馗的模样,并在画上题跋“世上漫言皆傀儡,老夫粉墨也登场”。中年以后,张大千的画作主要表达自己明志感怀的情绪。到了晚年,久居海外的张大千,思乡怀旧之情越来越浓,因此在他的“自画像”题记中,满是家国之恋。不过,不管何时,“自画像”画的必是他当时的样貌。只是那时用的是画笔,尽管“自画像”没有照片那般写实,但是,“自画像”的写意、写心,描绘的更是张大千在动画笔画画时对自己的认知或期许,益发引人瞩目!

其三,张大千“自画像”有其独特性。在那个还没有智慧型手机可以自拍的年代,张大千拿起画笔自绘“自画像”,有如张大千在现代用手机拍“自拍照”,而且再加上主观的美颜效果,饶富趣味。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处长刘芳如女士在解析张大千“自画像”时说:“张大千自写像与一般肖像画最明显的差别,在于他并未拘泥于肖像所习见的端庄肃穆与细腻写实风格,时而与自己的宠物合幅,时而玩起角色扮演,将自己化身古代名人、道教神仙,如苏东坡、钟馗,甚至行乞者。自画像的用笔则多采写意法,若非画中人那缕落腮长髯的正字标记,其实与寻常人物画无啥差异。也正是这等率性多变的形象,更让大千豪放不羁的艺术家真性情跃然纸上,分外地受人激赏。”

纵观存世的张大千“自画像”,除了可以看见他由长髯黑转班白、到全白等不同时期容貌的变化;还能看到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工笔、白描、写意,甚至是自张大千自创的泼墨泼彩、简笔狂涂等技法,彷佛也跟着重温了大半部的中国人物绘画史。

其四,张大千“自画像”隐含行销创意。张大千可以说是最懂得自我行销的艺术家,以自己作为主角的“自画像”,如同现在限量版的签名“明星照”,既回应了亲友的情谊,也提醒亲友睹画思人,要经常联系。在早期,张大千的“自画像”更像诸多名家为张大千背书的名帖,这以张大千早年流传最广的三十岁自画像“己巳自写小像”为代表作。己巳(1929)年二月春节,张大千在六尺整纸上,用石涛的笔韵,将自己塑造成“今之石涛”的形象,画好后,先到老师曾农髯家中求题,接着又请诗坛泰斗陈三立、词坛宗师朱彊村、四川诗坛长老赵熙、谭延闿等清末民初诗词诸老,及黄宾虹、杨度、叶恭绰、方地山、谢无量、林山腴、溥心畬、谢玉岑、吴湖帆等,从己巳题到乙亥,前后六年,共有32位书画才俊先后题写诗词,涵盖了当时艺坛名家,由是,《己巳自写小像》成了一幅张大千的宣传画报,刚过三十而立之年的张大千也一跃龙门,名扬中国画坛。

张大千的九幅“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一、1947年端午节,张大千为友人陈定山所画,张大千时年49岁。

他扮钟馗的自画像,一般都创作于端午节。从1929年画到1982年,他整整画了54年的钟馗自画像,青年时的张大千,经常把自己画成钟馗的模样,他在30周岁自贺生日时所创作的一幅钟馗像上题诗“乌帽红袍底样装,无人不笑此君狂。他年谢却人间世,合向终南作鬼王。世上漫言皆傀儡,何妨粉墨自登场。天中假得菖蒲剑,长向人间祓不祥”则暗含自勉、自励、自傲之意。

张大千26岁即开始蓄须,须髯丰美,大有钟馗灵相。其兄张善孖曾言“大千每于天中节,戏以灵进士貌己像,应友人之索”。1932年端午,张大千又自画钟馗相,题诗两首,诗后跋道:“壬申午日,戏写此图作虎艾之饬,聊同避兵之符,大千居士。”诗跋交代了他画钟馗是为了“避兵之符”。1936年端午,友人请张氏兄弟合作虎画,张善子画虎,张大千则画钟馗,后由善子题跋:“大千每于天中节,戏以钟进士貌己像,以应友人之索。”

1945年,时值抗日战争胜利,张大千画了两幅钟馗图,一幅是《钟馗斩蛇图》,另一幅则是《钟馗兄妹图》,可见他画钟馗,并非“戏笔”,而有深义存焉。直到七老八十之年,他还先后画了两幅钟馗,一幅是1975年,画他与台湾京剧名演员郭小庄合扮戏装《钟馗嫁妹》;另一幅则是1982年画的钟馗全身立像,仰天遥望,并题句“老馗还作少年看”。从1929年到1982年的去世前一年,他整整画了超过半个世纪的钟馗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二、1956年,张大千时年58岁时画的“我同我的小猴儿”。

大千名“爰”,与“猿”同音,传说在张大千出生的前一天晚上,他的母亲梦见一位白胡子爷爷托着一只黑猿交给她,次日张大千诞生,因此人们都说张大千是黑猿转世。此画里展现张大千与猿猴间的亲密感情,笔墨豪迈简洁,淋漓率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三、1957年,丁酉年十二月,张大千时年59岁。

张大千因视网膜出血致视力受损,题语称:此画是其目疾半年以来第一次作此细画,画中其正在翻阅医书。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四、1957年,张大千赠与友人张目寒的自画像,张大千时年59岁。

张大千时居巴西八德园,画中的张大千着古代文人装束,手持书卷阅读,是年大千罹患眼疾,于秋天赴美就诊,画中题字有自况“老来昏雾”之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五、1962年,壬寅年四月,张大千64岁时自画小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六、1964年,时年66岁的张大千绘了张头戴“东坡巾”高帽的自画像。1965年7月,张大千游比京布鲁塞尔时,好友郭有守向他索画,遂以此画像相赠。题与中颇多思恋故乡与感慨日益老迈之语。

1964年,张大千时年66岁时,郎静山特赴巴西“八德园”为有30年情谊的张大千摄影,张大千头戴“东坡巾”的类似照片,都是此时拍摄的。照片上题语:丁未(1967)年之三年前(1964年),郎静山在巴西为张大千摄影。张大千时年66岁。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七、1969年5月,张大千七十岁自画像。

这画是张大千在巴西与家人共度生日时所作,自题诗道:“七十婆娑老境成,观河真觉负生平。新来事事都昏聩,只有看山两眼明。”画像人物为一贯的长袍装束与浓密的髯须,神态怡然。七十自画像画好后,由友人带到台湾,请台湾艺坛友人名流题跋贺词,在张大千的邀约下,画面及裱绫四周,陆续添有张群、张维翰、曾绍杰、梁寒操、高逸鸿、黄君璧、刘太希、林慰君等15位艺坛好友的题跋贺词,是张大千老年“自画像”中题诗阵营最大的一幅,这与1929年张大千的三十岁自画像“己巳自写小像”,画上有32位书画才俊先后题写诗词,有异曲同工、前后辉映之效。只是,此时年迈70岁的张大千已经不需要原本隐含的宣传效果,因此题字的都是艺坛好友。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八、1968年,张大千《自画像与黑虎》,是张大千一生一百多幅自画像中的代表作,张大千时年70岁。

创作这件作品时,张大千居住在巴西,以六尺金笺为材,是张大千所有“自画像”中,尺幅最大的一件,并且以泼彩作画,色彩绚丽,画中的张大千与黑虎展现出摄人的气魄与精神。张大千的动物画较多,但画犬的少见,图中巨犬是张大千以其在瑞士购买的圣伯纳犬为范本,来画他在敦煌写生期间所豢养过的一只名叫黑虎的藏獒,此犬后死于四川,张大千常怀念这只宠物。画此画时张大千已患目疾,视力不稳定,但画中的黑犬,毛发蓬松,质感逼真,有很强的体量感,尤其头部的眼、鼻、嘴、额细腻传神,显示出他对黑犬的熟悉。特别是他运用自己画山水常用的泼墨、泼彩技法,使背景与人物、黑犬浑然一体,因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艺术感

渲染力,这是他对过往生活的一种念想。此画完成后,一直由张大千自存,故只署签识别,待添款印,后留付夫人徐雯波女士收藏,是张大千特别留给徐女士的作品之一,其珍贵性由此可知。香港苏富比2018年10月2日秋拍时,自2,800万港币起拍,7分钟后以4,200万港元落槌,成交价4,973万9,000港元。画家署签谪仙馆主题识及题锦套签书:自画像。锦套:大千居士七十自画像。谪仙馆珍藏。题识:大千居士七十自画像。谪仙馆永充供养。钤印:“谪”“仙”。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闲话“像自拍”的张大千“自画像”

九、1973年,癸丑四月初一张大千自绘“大千居士自写乞食图”,时年75岁。

画上题诗道:“左持破钵右拖筇,度陌穿街腹屡空。老雨甚风春去尽,从君叫哑破喉咙。”这是张大千“自画像”中最特殊的,不仅张大千自己从未画过,恐怕他人也未曾画过,是独一无二的孤品。画面中的张大千,右手拖着一根竹筇(俗称讨饭棍),左手托着一只破钵(又称要饭碗),作求乞状。张大千为何把自己画成“度陌穿街”的求乞者?早在1950年代,张大千困居印度大吉岭时期,即在《诗和慕禅见赠咏》中称道:“人间乞食自年年,浮世流光去若烟。”并请台北篆刻名家曾绍杰刻了一方“人间乞食”的闲章,并将印文写进了这首诗中。

张大千画“乞食图”的前一年,在美国短短半年中,连续办了三次画展,对一位年迈古稀的长者,实属非同小可之举,究其原因,1972年,他从巴西迁居美国加州卡梅尔小镇(Carmel-by-the-Sea),买房安家装修,还要搬运巨石,移栽花木,修建园林,都需要花大钱,但是他从来不存钱,花钱又大手大脚,钱不够用只有多开画展。但是卡梅尔是加州海湾的一个旅游风景城市,是美国西部最美小镇之一,吸引许多观光客及艺文人士,但是艺术市场不大,又是西方买家为主,西方人对中国画不喜欢,购藏中国画的华人藏家又不多,销画成了问题。也有人说,张大千迁居美国,是关云长“走麦城”。触景生情,也许这正是他在晚年要自写“乞食图”的原因。

据傅申先生说:张大千的自画像基本上都是随画随送,唯有此画自存行箧、随身携带。迁台后,他将这幅自画像送给了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蒋复璁。张大千逝世后,台北故宫博物院时任院长秦孝仪,接管张大千故居摩耶精舍,在重新规划庭园时,特把这幅《大千自写乞食图》摹刻在石碑上,置于巨石梅丘旁,供游客长期瞻仰。

*九幅张大千“自画像”拍摄自2019 年 4 月 1 日-6月25在台北故宫展出的“巨匠的剪影-张大千120岁纪念大展”,以及2018年香港苏富秋拍。郎静山拍摄张大千的作品,摘自网路,后经PS编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