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历史收藏 |
分类: 錢幣 |













































闲话32年上涨50倍的「八年造袁世凯像壹圆银元」
2021.6.8 陈宗嶽写于台北
这几天宅在家里整理收藏的银币,赫然发现袁大头之中最少年份的「八年造袁世凯像壹圆银元」我竟然收了7枚,其中5枚是在1987年~1989年间收藏的,当时从大陆流入台湾银币数量达数百万枚,但是「八年造袁世凯像壹圆银元」依然稀少,一枚普通的「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民间昵称袁大头)台币200元-220元,一枚「八年造袁大头」的售价则在台币350元-400元,而且偶尔才碰得到。最后二枚是在2006年我从一批当年从大陆带来的200余枚银元中挑出的52枚中的2枚,每枚278元台币,算是检漏了。
其中最扯的是~一枚近未使用的原光「八年造袁世凯像壹圆银元」,我竟然完全忘了何时收的?多少钱收的?不过算了,不用纠结,因为赚到了。钱币的品相决定价格,品相评分满分为70分,袁大头一般68分就是最高分了,只是高分的没买卖过,价格不好说;66分的三年普通大头,2018年的拍卖成交价差不多在10万~23万人民币之间;评级64分品相的三年普通袁大头,拍卖成交价格一般都在5万~11万人民币左右。简单说:1、高评分的好品相银币因为受各路收藏者、投资者追逐,相对的极为抢手。2、钱币投资已成为百姓另类资产的一部分,而大陆喜欢收藏的人口达7000万以上。3、高评分的好品相银币只会出自有收藏意识的老收藏家手中,早期一般玩家手上不会如此慎重保存,因此民间出一枚少一枚,数量只会越来越少,价值自然越来越高。
「八年造袁世凯像壹圆银元」32年上涨了50倍
到2021年6月4日的今天,这枚在中国大陆突然二级跳的「八年造袁世凯像壹圆银元」,从2016年的700元人民币,一路到2017年的1200元人民币,2018年的1500元人民币,2019年的2000元人民币,2020年9月2的600元人民币,2021年3月的3000元人民币,2021年4月普品3500元人民币、美品5000元人民币,2021年5月普品3600元以上,眼下「八年造袁世凯像壹圆银元」被关注度很高,值得藏家关注。
因为台湾的中国银元价格完全追随大陆,也就是「哪里有钱东西就往哪里汇聚」,因此查访大陆网站的价格,评鉴分数在30~40分之间的普通等级「八年造袁世凯像壹圆银元」的大陆市场流通价格大约在4,000元人民币(折合17,320元台币;6月7日1人民币等于4.33台币),而在台湾网络上卖价约在台币25,000元以上,收购价约在台币20,000元。评鉴分数在60分以上近未使用的则是一币一价,其中未使用品的价格约是美品的5.5倍,评级62分的未使用品的市场拍卖价在20,000元人民币以上,63分在40,000元人民币以上。
单纯就价格而言,这枚「八年造袁世凯像壹圆银元」从台币400元上涨到20,000元,32年上涨了50倍,扣除近10倍的物价上涨,应该还是很好的收藏投资。1985年我开始收藏银元时,袁大头一枚台币200-250元左右,尽管当年的薪水不高,一的月薪资总能买个100-150枚。到2021年的今天,经过2005年-2012年与2019年-2021年两波的银币上涨潮之后,普通级袁大头一枚已经涨到台币4500-5000元左右,并且还以每年5%-10%的趋势上涨中,即使薪水高了,每个月薪资顶多只能买个20多枚。因此,今天的「中国近代机铸银币」已经成了奢侈品!所以就收藏中国近代机铸银币的时机而言,当然还是以前好!只是收藏「中国近代机铸银币」永远不晚!因为它是群体最大、最亲民的庶民收藏,丰俭由人,持续上涨也是必然的,只是会呈现「未使用品」与「普品美品」两极化走向的趋势。
「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的铸造历程
1912年4月1日袁世凯就任总统,建立北洋政府,年底财政部就受命设立币制委员会,研究统一币制的问题。1914年2月7日,袁世凯签署大总统令,正式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以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十一条,对国币的单位、种类、重量、成色、铸造发行权以及流通办法等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其中,银币四种(分别重26.6克、13.3克、5.3克和2.6克,成色分别为89.1%、84.5%、80.4%和82.5%)、镍币一种、铜币五种,都是十进制,以壹圆银币为主币,其余的都为辅币。以库平(所谓“库平”,是清政府收征租税,出纳银两所用衡量标准,订立于康熙年间,1908年清廷度支部拟订统一度量制度,规定以库平为权衡标准,库平两为37.301克)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一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八九,铜一一,以一圆银币为无限法偿的本位贷币。
根据这一规定,委托天津造币总厂意大利籍首席雕刻师乔治(L.Giorgi)设计雕刻,「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上正面为袁世凯左侧五分像,上铸「中华年」或「中华年造」中文正体,背面为嘉禾之图案,古称生长奇异的禾,古人以之为吉祥的征兆。亦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典出《书·微子之命》:「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铸在钱币之上寓意国家重视农桑、以民生为本;其另一寓意为「家和万事兴」之意。新国币版模经大总统亲核后,由天津造币厂制模,颁发全国各分厂大量生产。「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因为以袁世凯左侧五分像为正面,故被民间昵称为「袁大头」。
因为要统一全国的币制,就必须裁撤各省的造币厂并收缴销毁各省此前自行铸造的各式银圆。同时为了满足全国的流通需求,仅仅依靠天津造币总厂和南京造币厂来生产,显然是不能满足全国的需求。因此,北洋政府在将各省银圆局一律裁撤的前题下,保留了奉天(沈阳)、南京、湖北、四川、广东、云南六个分厂。长沙和重庆因为金融与军事上的原因也被保留了下来。这些分厂统一由天津造币总厂发给雕刻好的模具,按照统一的标准来生产,就近投放市场,满足流通的需求。
新币因为形式统一,图案新颖,容易识别,成色、重量又能严格遵照规定来生产。因此,很快就在全国各地畅通无阻。1915年首先在上海金融市场取代了龙洋的地位,并逐步排斥了鹰洋以及其他外国银圆。1917年,财政部根据财政会议决议,发布推行国币办法,国币于是又成为当时流通银币中唯一的主币,各种交易都以此币为标准。中国的白银货币才算是第一次在国币的名义下实现了形制、重量和成色的统一,这为后来的「废两改元」奠定了基础。
「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自1914年开始铸造,直至1928年南京政府建立后才正式停铸,因为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政府,不可能再继续铸造带有袁世凯头像的国币,故于1928年将上海造币厂改为中央造币厂,并于1932年开始铸造正面为孙中山侧像、背面为帆船图案、面值「壹圆」横书的新国币,民间俗称为「船洋」。「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铸造量很大,仅南京造币厂在1915年2月至1916年铸造量就达379,819,210元。还有数据介绍,仅壹元「袁大头」就铸造了7.5亿枚,而且三年的「袁大头」至少到1929年还在铸造。
另外,1949年部队进入西藏的时候,为了照顾当地藏民用币的习惯,在1949年至1951年间曾经铸造过一批「袁大头」银币,专供进藏部队使用。这批银币被称为「O版三角圆袁大头银元」,上面虽然写着"三年",但并不是北洋政府铸造的,而是1951年期间由沈阳造币厂铸造。当时为了安抚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居聚的地区在货币流通方面只认可信誉高的袁大头银元,为了稳定边疆地区政治与经济,特别发行的「O版三角圆袁大头银元」,以"O"版和"三角圆"为暗记。该版银币后来被中国人民银行逐步收兑,民间所剩不多,是收藏的珍贵品种。
「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应该是中国近代铸造的近千种机制银币中,铸造时间最长、数量最多、流通最广、影响最大、存世量也最多的银币。从铸造年份看,有三年、五年(只发行了贰角辅助银币)、八年、九年、十年共五个年份;按铸造地划分,有天津、南京、奉天(沈阳)、湖北、四川、广东、云南、甘肃等八处;按铸造工艺及齿边纹饰划分,又有鹰洋齿边、T字齿边与英文签字、「甘肃」铭文等版别。由于铸造期间政局不稳,北洋政府又欠缺威信,致使规定形同具文,各分厂更换工作模我行我素,再加以各地军阀与民间的私铸,以及后来共产党控制的苏区也加入生产行列,使「袁大头」的版别仅明显易辨者,即有数百种之多,成为全世界法定货币版别最为复杂与发行量最多的机制银元,总共发行了10.7亿枚。
「八年造袁世凯像壹圆银元」的存世数量
「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总共发行了10.7亿枚,扣除1949年到1990年代初中国大陆回收了4.8亿枚的各式银元,以及大陆民间对这些银元的消耗,在大陆现存5000万到6000万枚的银元之中,「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约有1900万枚,其中三年1000万余枚,八年造约20万枚,九年造、十年造各200万-300万枚。另外,中国大陆炒邮网的一位作者郭余谷先生,把常见的主币做了一个市场流量的概估统计,其中:袁大头三年:30%;十年:8%;九年:5%;八年:0.5%。「八年造袁世凯像壹圆银元」是「袁大头」银币最少的。
「八年造袁世凯像壹圆银元」铸造数量最少
1914年2月7日袁世凯颁布《国币条例》时,对袁像银元的形制、重量、成色等方面做出了整齐划一的规定,但并没有严格规定每年铸造的银元需要铸有「当年的年份」字样。八年时,中央拟定铸造银元新规,其中一条提出各个铸币厂铸造银元的币模需要每年颁发一次,并且应当注明「铸造年份」为「中国年造」。如此一来,天津造币总厂遵照新命令立刻制作新的币模,特别是要改变纪年为「中华八年造」。
「八年造袁世凯像壹圆银元」量少佳品少的原因:
1、钢材缺乏,赶制紧迫。
晚清以来,制作币模的钢材中国只能依赖于向西方进口,八年(1919年)西方各国深陷泥沼,钢材均用于装备等制造,致使中国造币所需的币模钢材进口一延再延,直到八年年底才完成准备。按照新的规定,又需要马上着手准备九年的币模了。因此,八年袁大头实际的生产时间相当短,自然铸币量也不会多。
2、生产量小,质量不齐。
八年袁大头银元既不像三年袁大头银元那般铸造时间跨度长,又不像其他年份的袁像银元参与铸造的造币厂多,八年袁大头主要由天津厂、杭州厂、安庆厂铸造,而且杭州厂和安徽省安庆厂又是地方性小厂,并不能稳定地保证生产银币的数量与质量。但是八年至十年间,杭州造币厂还是制成相当数量的八年袁大头。
3、安庆厂降低含银量,形成劣币驱良币。
安庆厂原系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三月由安徽巡抚邓华熙向清政府具奏成立安徽银元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为安徽铜元局。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易名「度支部安庆造币分厂」。1914年皖督孙毓筠利用原「度支部安庆造币分厂」旧址和机器设备筹建「安庆造币厂」。1919年经财政部批准,设「财政部安庆造币分厂」,恢复铜元铸造(十二月开工铸铜元,造币厂开工前应利用旧址的机器设备私铸过袁大头银元)。当时国币价格上昂,造币有利,安徽呈请颁发祖模,铸造国币。有人提出异议,认为「限制滥铸,应慎发新币祖模」,但因皖系军阀在京执政,并未阻止。1920年,币制局批准在安庆设造币分厂开铸银元,并颁发祖模。当时,奉系、直系控制北京政府,安徽不再向财政部报告国币铸数。据1930年《财政部钱币司章制汇编(附统计报告)》载:1919年12月至1920年7月,安庆造币分厂共铸1,217,068枚。1921年以后铸数未报(《中华货币史数据》第126页)。安庆造币厂在铸造八年袁大头的后期,曾出现管理者擅自降低含银量,导致所铸八年壹圆成色严重不足,成色在八成三(正常应为含银八成九)或更低,影响币信,遭上海商界与其他各省抵制,并联名上书反对,1926年被命令封闭。但是安庆厂事件令八年袁大头在老百姓眼中口碑下滑,认可度下降,人们遂会先花掉手中的八年袁大头,而把认可度高的三年袁大头留下,劣币驱逐良币,八年袁大头的交易流通反而频繁,磨损、磕碰、戳记随处可见,导致如今少有好品相的八年袁大头传世。
八年袁大头由于时代原因生产周期短、铸造量少,且因质量不好难以令当时的百姓们信服,所以流传下来的美品甚少。也正是因为八年袁大头数量本就不多,市场供需矛盾加强,导致八年袁大头普品呈上涨态势,品相上乘的美品更是一币难求,近年来不断受到收藏者们的热捧,这与它当年受到的待遇简直堪称云泥之别。目前来看,八年袁大头身上蕴含着较大的升值潜力,特别是品相好、包浆好的美品,上涨势头更加迅猛。
「八年造袁世凯像壹圆银元」至少有73种版别
「八年造袁世凯像壹圆银元」的版别依照2015年3月王钢编着、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袁像银元版别考略」一书中所载,在所有374种官铸板的「袁世凯像壹圆银元」版别中(另有398种军阀版和私铸板的「袁世凯像壹圆银元」),「八年造袁世凯像壹圆银元」占了其中的73种,评级多为「甚少」到「稀罕」之间,其版别变化不外乎是在字体、肩章、头发、眼睛、嘉禾图案、边齿等六个方面有些微差异,所有的版别就是这些不同特征的组合。概略大区分约有以下21种版别:
1.八年袁大头银元通常版:八年通常版:八年版中的通常版流通量较多,钢模由外国代制,文字书写契合汉字构造,字形没有变异,背图嘉禾亦标准。特征是正面袁像胸襟花饰前内边齿多一细齿,而无一空档(其他年号版有一空档)。
2.八年袁大头银元缺口造:特色是上缺口、下缺口、缺半口、上下缺口、缺口中缺口造(模具磨损修模形成的)背通常为不带珠空心叶版,带上下叶珠下五珠版少,单珠版更少见。
3.八年袁大头银元实口造: 特色是造字口实心(修模、磨损、改刻)。
4.八年袁大头银元混配版:三年面八年空心叶、十年面八年背空心叶、十年字九年像八年空心叶、十年牛口造八年背空心叶(分带珠与无珠版)、十年八背左钩实心叶版、粗字版、十年八背缺笔版、十年八背正星肩章与歪星肩章版、十年八背上顶三珠下顶五珠版(上顶三珠分正、偏左、偏右)。
5.八年袁大头银元异点年版:厂点年、T点年、7点年、元宝点年(其间版别特色田华、小扁口造、还有牛口造版)此种版不多见、还有三角点年。
6.八年袁大头银元开口贝:声誉版别对比、少分、短叶、摆布勾芒版、长叶左勾芒版(更少见)。
7.八年袁大头银元异笔造:长牛口造 、短牛口造、斜牛口造、穿口造、扁口造、异笔口造。
8.八年袁大头银元背嘉禾:左勾芒、摆布内双勾、摆布顺双勾(右异勾)、叶藏珠版分上下藏珠、平行双珠。
9.八年袁大头银元花结上带点:分实心叶、空心叶(其间又分为草头华版、普华版)。
10.八年袁大头银元面暗珠版:隔二齿、隔三齿、隔四齿、隔五齿,(其间牛口造也有面带暗珠版)面暗珠三珠版(通常为二珠)。
11.八年袁大头银元齿内带珠版(暗记)面凹坑、背齿五连珠版、六珠版、一、二、三连珠版(模具坏所冶)、嘉禾内带长城齿(不多见)、背平行摆布珠(稀疏)。
12.八年袁大头银元异笔华版草头华、田字华、普华版。
13.八年袁大头银元草头华版分五种:结上点、结无点、结上点左空叶、结上点左勾芒、结无点左勾芒。
14.八年袁大头银元竖点年:声誉版为竖点年细分有大竖点、中竖点、小竖点、小斜竖点、牛口造大竖点,在这几种竖点年中牛口造对比少(但凡竖点年华字为田华、造字为小口造、背为空心叶)。
15.八年袁大头银元摆布空心叶版:稀疏(应是修模形成的)。
16.八年袁大头银元缺笔版:民断笔、八字缺笔、年断笔、缺口中、造字缺口(模具老化所制)。
17.八年袁大头银元粗、细字版。
18.八年袁大头银元修模版(字修模):异笔造、异笔年、异笔国、异笔民、异笔华、异笔中。
19.八年袁大头银元修模版(人像修模):大耳版、小耳版。
20.八年袁大头银元修模版(嘉禾修模)。
21.八年袁大头银元叶藏珠版分上下藏珠、单珠、芒上带珠、平行双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