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历史收藏 |
分类: 茶具 |
清同治“蒋氏万泉”制朱泥半菊壶
2020.10.22 陈宗嶽写于台北
长13.5公分、宽8.7公分、高7.6公分。
蒋万泉是清嘉庆至同治年间(1796年~1874年)的宜兴制壶艺人。其制壶最有名的一件,就是1977年在上海金山县松隐乡一座清嘉庆八年(1803年) 曾任湖北宜昌府候补道的王玷山墓葬中出土的陈曼生铭竹节壶 。王玷山嘉庆五年病终,三年后葬于华亭县(今金山县)。而据记载,陈曼生嘉庆六年(1801年)拔贡,官至淮安同知,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才赴近阳县的溧阳任县宰。由此推断,这把竹节壶是陈曼生任溧阳知县前的作品,应当是他的早期作品,还不是典型的“曼生壶”风格。
此壶通高8.8厘米,腹高6.5厘米,腹径12.2厘米,嘴长3厘米,鋬宽3.7厘米。通体紫里透红,以竹段、竹节、竹叶作装饰,壶身稳重挺拔,壶嘴刚直遒劲,壶盖合口严密。壶腹阴刻“单昊生作羊豆用享”篆体八字,署“曼生”楷书款,壶盖内钤阳文篆书“万泉”二字。据墓志铭得知墓主为湖北宜昌府候补道王玷山,王玷山是陈曼生的好友,因此这把刻有陈曼生铭款的紫砂壶的真实性毋庸置疑,此壶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除了这把著名的曼生铭竹节壶,目前所知万泉款传世壶约有13把,其中带纪年的有 2件,一件为私人收藏的同治8年(1869年)款汉钟壶;另一件为香港茶具文物馆收藏的同治甲戌 年款(同治13年,1874年)的提梁柿形壶。不带纪年的有:南京博物院收藏的钟形壶、六 方壶,宜兴陶瓷陈列馆收藏的汉扁壶。另外,还有2013年10月1日出版的“紫砂收藏与赏析”一书中编号74的蒋万泉制乳顶壶。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的一把“万泉”款“宜富当贵”方砖壶。2011年上海春秋堂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秋拍有一把“万泉”款段泥方砖壶。2015年安徽磐龙秋季大型艺术拍卖会上出现的一把竹节壶。2015年西泠印社春拍有一把“万泉”款曼生刻段泥井栏壶。2015年北京保利十周年秋拍的一把“万泉”款瓜纽壶。2017年西泠印社春拍的一把“万泉”款紫泥一粒珠壶。这些都是在壶盖内盖有“万泉”小章。
而这把“蒋万泉制朱泥半菊壶”,是在这13把“万泉”款的紫砂壶之外,不仅因为这把壶是朱泥的材质,而且带着一股浓浓的晚清文人壶的气质,从时间上来判断,也应该是蒋万泉晚年的作品。由于壶形是筋纹型的半菊壶,壶盖无法落章,只好落在壶底,而且是个全名“蒋氏万泉”章。
工艺上,整个壶的菊瓣是由手工由外向内一瓣瓣的压制做出的,因而伸手入壶内可以触摸得到一条条尖锐的壶壁接缝。朱泥红艳不可方物,窑火充足,胎体光泽明亮。壶底镌刻有诗句:采芝引香故人来,吟诗梦句放翁归。“蒋氏万泉”章。
万泉,蒋德林,清嘉庆至同治年间宜兴制壶高手。字万泉,江苏省宜兴蜀山人,生卒不详。所制作砂壶,色泽光润,形制素雅,名闻一时。据光绪《宜兴县志》记载:德林“百艺极精,凡茗壶、花盆、杯盘及一切书案陈设器具,色色工致,为一时之冠。”顾景舟主编《宜兴紫砂珍赏》曾著录万泉传器三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