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把"四方隐角竹鼎壶"-绝配

(2012-12-04 10:52:46)
标签:

文化

分类: 茶具

*

*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

*

三把"四方隐角竹鼎壶"-绝配

图文:陈宗

 

  原以为-我收了二把"四方隐角竹鼎壶,一把是民国初年范大生制作的"荆溪紫砂"底款的段泥小号"四方隐角竹鼎壶",与一把民国初年李宝珍为"金鼎商标"制作的大号"四方隐角竹鼎壶",东溪刻;但是,仔细一查,还多了一把壶嘴、壶把与壶身不同泥色,由汪宝根制作的更大号"四方隐角竹鼎壶",三把摆成一列,正好是大、中、小一列。

  说实在,由这样三位民国时期的名家,在相近不超过10年的时间里,制作出三把大小不同的同一种壶型的组合,还真是巧合,如今若要有心去找,除了壶源充裕的时机已过,价格更是昂贵,因为2010516日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北京春拍拍出的「范大生制段泥四方隐角竹鼎壶」,成交价格已达人民币69440元,所以是绝配。

  这样的壶型,也有二、三种不同的称法,但是,我比较认同2006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之"明清紫砂珍藏"一书153页所载,称之为"四方隐角竹鼎(原文为「顶」,因简体字「鼎」与「顶」不分,实际应该是「鼎」字)壶"。

"四方隐角竹鼎壶"的解析:

  四方隐角竹鼎壶是范大生的成名作,1915年宜兴利用公司成立,范大生(承甫)被聘为技师,当年即创制"四方隐角竹鼎壶",并参加巴拿马国际展,获得优等奖状。此壶由传统的竹鼎壶造型变化而来,竹的造型通贯全器。壶身、盖皆作四方隐角,流、钮、把塑以壶作竹节鼎式。式样由传统的竹鼎壶造型变化而来,竹的造型通贯全器。壶身、盖皆作四方隐角,流、钮、把塑以竹节,筋纹肌理极富层次变化,如竹之苍劲挺拔,生气盎然。

  我收的三把"四方隐角竹鼎壶":

*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

*

一、范大生款"四方隐角竹鼎壶"

14*9.5*10公分

扫雪开松径,疏泉过竹林,录唐句。

*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

二、李宝珍款"四方隐角竹鼎壶"

18*12*13公分

清风逐人,月色留星,东溪刻。

*


*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三把"四方隱角竹鼎壺"-絕配

*

三、汪宝根款"四方隐角竹鼎壶"

20*13*14公分

跂陶刻:君亦啸傲客,竹里兴(?)何物

  1、范大生,本名范承甫(18741942),字绳武,艺名大生,出生于宜兴丁蜀镇的紫砂世家,1893年拜宗族长辈范鼎甫为师。范承甫勤奋好学,各项紫砂基本功皆扎实勤练,甚得师父范鼎甫的喜爱,艺成之后仍将其留在身旁,一面从事紫砂创作,一面继续调教深造,并为范承甫取艺名"大生"

  1915年宜兴利用公司成立,范承甫被聘为技师,当年即创制"四方隐角竹鼎壶",并参加巴拿马国际展,获得优等奖状。此后"大生"之名愈盛,直至1930年代后期,此段期间为范大生的创作高峯期,并曾为"上海铁画轩""宜兴吴德盛"等商号,制作各式紫砂器。

  范大生擅长制作紫砂花货。所制造的紫砂器常结合光货器、花货器及筋纹器的各项特点,彼此交互运用,妙趣横生,自然生动而雅致,是近代宜兴紫砂花货名家,其作品是甚受人们喜爱的珍藏品,故赢得“千金易得,大生壶难求”之美誉。

  中年后开始收徒授艺,民国时期的紫砂好手叶得喜、冯桂林等人,皆为范大生的得意门徒,为宜兴紫砂的传承奉献心力。

  2、李宝珍18881941)男,江苏宜兴人。师从俞国良,为晚清至民国紫砂制作大师,民国著名的"三宝三根"之一,与大师吴云根齐名。所制壶朴实厚重,典雅圆润,以一[宝珍]方印为款识。1915年他应邀在山西做技师,带徒弟制陶器,1933年又返江苏,传授技艺,制作紫砂,飘泊以壶艺为生计。他十分钟爱贫家出身的艺徒,凡跟他学成满师的,他均赠予图本、样板、工具等,使他们既有施艺求食之本领,又有吃饭的家伙。对弟子,他可真是“扶上马,再送一程”,可谓是位德艺双馨的紫砂大师。
  1941223日,在日寇占领下的蜀山,李宝珍在贫病交加中,含恨而去,据说,其子女遵守其父遗嘱,此后无一人再从事紫砂行业。大师遗言可谓有先见之明:因为另一位号称民国“三根”之一顾德根先生,于1960年遇上天灾人祸,饿死在宜兴川埠潜洛老家,年仅65岁。

  3、汪宝根18901954),号旭斋,宜兴蜀山人。1904年汪宝根拜其伯父清末紫砂名艺人汪春荣为师,为吴云根及朱可心的同门师兄。1920年代汪宝根受聘宜兴利用公司为技工,后因制壶技艺精致而升任为技师。1932年汪宝根所制作的"东坡提梁壶"荣获美国芝加哥举办的「世界工艺博览会」优秀奖,从此名声大噪,1933年汪宝根担任宜兴利用公司的技术总辅导。

  19201930年代是汪宝根一生的制壶高峯期,在此段期间里,汪宝根并曾为上海铁画轩公司及宜兴吴德盛陶器店制作高档紫砂壶。1930年代末期,因中日战争炽烈,紫砂业一片萧条,只得开"柴行"度日。1940年代中后期,汪宝根将其紫砂技艺传于儿子汪福庭(19261993)1954年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成立时,汪宝根已重病在身,于10月病逝蜀山西街家中,得年64岁。

  汪宝根制壶要求严谨,各项先期作业准备一丝不茍,从泥料的细选精配到壶式形款的制定,皆需按步就绪后,才会开始动手制壶。其所制成的紫砂壶,件件皆气宇昂然,精神焕焕,刚柔相济,肌理质感与形制的协调性甚佳,是近代不可多得的紫砂名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