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Β · И · 苏里科夫作品:《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

(2012-09-26 20:36:22)
标签:

杂谈

《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 作者:(俄)Β·И·苏里科夫

创作年代:1895年              布面油画239×500cm        

收藏地:俄罗斯 圣彼得堡  俄罗斯博物馆

Β <wbr>· <wbr>И <wbr>· <wbr>苏里科夫作品:《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
《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作者:(俄)Β·И·苏里科夫创作年代:1895年   布面油画239×500cm

    在西伯利亚的旅行中苏里科夫详细地研究了当地居民(沃古尔人,奥斯加克人,哈卡斯人等)的生活和风俗习惯。1891年,刚回到莫斯科的画家便迫不及待地着手创作《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画曾这样表达自己的创作动机:“西伯利亚带给我某种不同寻常的力量”。
  为了创作这幅作品,画家在鄂毕湖畔创作了大量的草图。1892年夏天,画家前往哈卡斯的库兹尼佐夫金矿继续观察并绘制草图。苏里科夫曾在信中这样写道:“我将开始创作有关鞑靼人的作品。我已事先进行了大量的草图创作,现在我的脑海中终于形成最符合的叶尔马克形象。”
  亲眼看到苏里科夫笔下恢弘的战争场面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自画家的那句“两股强大力量的交锋”。画面中英勇无畏的哥萨克军队在传奇英雄叶尔马克的带领下顽强地战斗着,叶尔马克的形象鲜明、突出,但又与战争的队伍相融合。画家用自己的画笔展现了克萨克军队的统一和团结。与叶尔马克的队伍形成强烈反差的则是惊慌失措的古楚汉的军队。不过,向来尊重历史事实性的画家并没有刻意地贬低敌军队伍,反而如实地展现出这些外来者独特的品质。在塑造奥斯加克人和哈卡斯人的形象时,画家捕捉到了哥萨克人的外形特征:高挺的鼻子、突出的颧骨以及整体的和谐感。

Β <wbr>· <wbr>И <wbr>· <wbr>苏里科夫作品:《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
《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左边部分(邮票选用部分)

作者:(俄)Β·И·苏里科夫 创作年代:1895年

 

 

 

 

 

 

 

 

 

 

 

 

 

 

 

 

 

 

 

 

Β <wbr>· <wbr>И <wbr>· <wbr>苏里科夫作品:《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

Su4229-4235【1973.4.18】“19世纪俄罗斯绘画”7全7-7《苏里科夫: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局部)》

  《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的史诗特征不仅表现在作品内容的历史性上,不仅传达于伟大的人民运动中,也体现在画家精湛的画技中。用著名画家涅斯捷罗夫的话说,“苏里科夫历史的本质中捕捉到了最强烈、最厚重、最有力的场景,完成了这幅伟大的作品”。

    1973年4月18日,前苏联发行了一套七枚的“19世纪俄罗斯绘画”绘画邮票,其中第七枚就是选用了画家苏里科夫的历史绘画《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见第一页原画,与第二页原画的部分,以及第二页原画的部分右下角的邮票图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