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Β • И • 苏里科夫 作品:《缅希科夫在别留佐夫镇》

(2012-09-26 17:01:35)
标签:

杂谈

《缅希科夫在别留佐夫镇》作者:Β·И·苏里科夫

创作年代:1883年           布面油画169×204          

 收藏地:俄罗斯莫斯科 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Β <wbr>• <wbr>И <wbr>• <wbr>苏里科夫 <wbr>作品:《缅希科夫在别留佐夫镇》
《缅希科夫在别留佐夫镇》作者:Β·И·苏里科夫  创作年代:1883年  布面油画169×204  

   缅希柯夫是彼得大帝的宠臣,也是彼得大帝实施改革的谋划者和执行人。他出生卑贱,但才智过人。彼得执政后委他以重任,升至元帅,辅助彼得立国治业,功勋卓著。彼得过世后他将年幼的彼得二世接回家中抚养,并将自己长女许配于他。不料,在安娜女皇和德国使臣阴谋策划下,俄国政局发生变化,缅希柯夫一家被流放西伯利亚。

  《缅希科夫在别留佐夫镇》是画家苏里柯夫的代表作,这幅现实主义风格,历史题材的画面上的场景就是缅希科夫被流放后的生活。曾经富可敌国的“俄罗斯头号小偷”,如今沦落到一所低矮的木头房子中。他的万贯家产被彼得二世没收,他的妻子在流放途中病死,他的大女儿玛利亚——画面前方身裹黑色长袍的少女,曾经的沙皇未婚妻,如今被剥夺了订婚戒指,身染重病,命不久矣。他的小女儿亚历山德拉,全家中唯一一个还没有真正懂得生活残酷意义的小姑娘,仍然单纯地在《圣经》中寻找安慰。他的儿子,那个以手支额的少年,苍白的脸上只有看不到前途的迷茫。其实谁也没有听圣经,都沉浸在各自的思绪之中。

Β <wbr>• <wbr>И <wbr>• <wbr>苏里科夫 <wbr>作品:《缅希科夫在别留佐夫镇》
Ru418-419【1998.1.24】“画家苏里科夫诞生150周年,绘画作品2联(带过桥票为画家肖像)”2-1《缅希科夫在别留佐夫镇》

    重点突出塑造缅希柯夫的形象,他侧身端坐,侧面头像在单纯的背景映衬下犹如浮雕一般显得凝重,他那曾掌握过俄国大权的手摆在膝上,依然那般有力,权威势不减当年。紧锁的眉头,又隐含着他内心的极度的不平静,这是一位英雄的悲剧。这幅画的色调压抑、沉闷,几件昔日宫中摆饰,使这狭小的空间,显出一丝昔日荣耀的光辉。
    而缅希科夫呢?他曾起高楼,他曾宴宾客,现在,他的楼塌了。如今的他只是一个穷途潦倒的老人。他的身躯依然高大,他神情严峻,眉头紧锁,紧握拳头,似乎在思索。他在想什么呢?回忆当年与大帝并肩战斗共同开拓的壮志豪情?回忆曾经“斗酒十千恣欢谑”、“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奢华生活?还是在思索有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如何度过眼前的难关?其实谁也没有听圣经,都沉浸在各自的思绪之中。重点突出塑造缅希柯夫的形象,他侧身端坐,侧面头像在单纯的背景映衬下犹如浮雕一般显得凝重,他那曾掌握过俄国大权的手摆在膝上,依然那般有力,权威势不减当年。紧锁的眉头,又隐含着他内心的极度的不平静,这是一位英雄的悲剧。这幅画的色调压抑、沉闷,几件昔日宫中摆饰,使这狭小的空间,显出一丝昔日荣耀的光辉。

    缅希科夫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人,在画家苏里科夫笔下,治国能臣、常胜将军、特大贪污犯等等角色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落魄的老人,是彼得大帝最信任的助手,最得力的臂膀。无论彼得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彼得改革路线的坚定拥护者和执行人。在这里,缅希科夫象征着彼得,象征着彼得的政策和事业。现在,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大帝已经死了,他最忠实的助手被流放了,他们曾经坚持的政策、他们给这个国家带来的改革被现在庙堂上的衮衮诸公束之高阁。保守派卷土重来,彼得二世下诏把皇宫搬回了莫斯科。前人呕心沥血的事业,在别留佐夫镇的风雪中慢慢消散了。与之相比,一代权臣的垮台,一个家族的衰亡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才是这幅画中那挥之不去的真正悲哀。

     1998年1月24日俄罗斯邮政发行了“俄罗斯画家苏里科夫诞生150周年”纪念邮票,其中有两幅苏里科夫的绘画作品和带过桥票的画家肖像。其中一幅就是《缅希科夫在别留佐夫镇》这幅绘画。见第二页右上角所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