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到昭苏来看雪 (散文)
鹏
鸣
冬季到昭苏来看雪,白茫茫一片纯净世界,
雪花飘落,诗意画卷,这里是心灵的家园。
雪覆盖了古城的墙,历史在白雪中沉默,
哈萨克毡房,蒙古包旁,温暖的篝火照亮夜晚。
冬季到昭苏来看雪,感受那冰雪的柔情,
手捧雪花,心随风舞,这是一场纯净的邂逅。
清真寺的尖塔指向天,雪中的祈祷如此庄严,
马蹄声声,赛马场上,勇敢的骑手展现英姿。
冬季到昭苏来看雪,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
笑声歌声,雪中回荡,这里是梦想的起点。
雪花飘落在我的肩,带走尘世的喧嚣与烦忧,
在这片纯净的天地间,我找到了心中的宁静。
冬季到昭苏来看雪,让心灵沐浴在白雪皑皑,
每个角落,都有故事,这里是记忆的宝藏。
冬季到昭苏来看雪,让我们一起,留下足迹,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写下属于我们的篇章。
冬季的昭苏,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这里的雪,如诗如画,诉说着一个关于冬天的童话。
雪花飘落,染白了昭苏的大地。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是天使的羽毛,轻轻飘落,为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圣洁的纱衣。冬季的昭苏,雪是主角,演绎着一幕幕动人的风景。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昭苏的雪地上,那闪耀的光芒,仿佛是雪的微笑。雪地上的脚印,记录着勤劳的昭苏人民与雪共舞的足迹。那一片片洁白的雪地,成了孩子们欢快的乐园,他们在雪地里嬉戏,堆雪人、打雪仗,欢声笑语回荡在冬日里。
午后,阳光照耀下的昭苏雪景,显得更加壮丽。雪山连绵起伏,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那雪,静静地躺在山巅,倾听着风的呢喃,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而山脚下的昭苏小镇,仿佛一位温婉的少女,依偎在雪的怀抱,宁静而美好。
傍晚,夕阳映照在雪地上,金黄的余晖与白雪交织,形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面。这时,昭苏的雪显得更加温柔,它轻轻覆盖着大地,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宁静与祥和。雪中的昭苏,宛如一位恬静的仙子,让人陶醉。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昭苏的雪在月光下熠熠生辉。那如梦如幻的雪景,让人不禁想起那句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这片雪的王国里,时光仿佛停滞,让人忘却了尘世的喧嚣。
冬季的昭苏,雪是灵魂。它以独特的美,诠释着生命的坚忍与顽强。在这片雪的怀抱里,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愿昭苏的雪,永远纯洁无瑕,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关于冬天的美丽传说。
冬季的昭苏,银白的雪覆盖了这片古老的土地,这里不仅是自然的舞台,更是人文的画卷。雪,不仅是季节的符号,更承载着昭苏人民的情感与记忆。
雪花飘落,昭苏的街头巷尾弥漫着烤馕的香气,那是雪天里最温暖的味道。雪花轻轻落在哈萨克族牧民的白毡房上,与那飘扬的炊烟共舞,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活图景。冬季的昭苏,雪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织在一起,讲述着一个个温馨的故事。
在雪地里,你可以看到孩子们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他们的笑声在雪地上回荡,那是冬日里最动听的旋律。而老人们则围坐在火炉旁,讲述着关于雪的传说和祖先的故事,那是一种传承,一种文化的延续。
阳光照耀下的昭苏雪景,不仅仅是自然的美,更是文化的瑰宝。雪后的昭苏古城,显得更加古朴和庄重。那被雪覆盖的城墙,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而雪地上的马蹄印,则仿佛在诉说着丝绸之路上的传奇故事。
昭苏的雪地里,偶尔可以看到牧民们驾驭着骏马,雪地上留下一串串美丽的弧线。那是哈萨克族的传统马上运动,雪地成了他们展示技艺的天然舞台。而远处的雪山,则是他们心中神圣的象征,承载着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当夜晚的灯光逐渐亮起,昭苏的夜生活也拉开了序幕。雪中的茶馆里,人们围坐在一起,品茗聊天,享受着雪夜带来的宁静与祥和。而那雪地上的一串串脚印,则引领着归家的人们,温暖了整个冬季。
冬季的昭苏,雪不仅是自然的美景,更是人文的载体。它融入了昭苏人民的日常生活,成为了他们文化的一部分。在这片雪的怀抱里,我们不仅看到了自然的魅力,更感受到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愿昭苏的雪,永远纯洁无瑕,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岁月流转和文化传承。
冬季的昭苏,白雪皑皑,覆盖了这片古老的土地,它不仅是一幅自然画卷,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书。
雪花飘落,仿佛是历史的尘埃,轻轻覆盖在昭苏的大地上。这里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雪地上隐约可见的辙痕,似乎在诉说着往昔商旅的足迹。公元前60年,汉宣帝在此设立西域都护府,昭苏便开始了它作为边疆重镇的历史。
在阳光的照耀下的昭苏闪烁着光芒,就像那些曾经在这里闪耀过的文明。公元前3世纪,这里是乌孙国的属地,乌孙王猎骄靡在此建立都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雪后的昭苏古城,更显得庄重而神秘,每一砖每一瓦都似乎在讲述着千年的故事。
冬季的昭苏,雪与历史相互映衬,它们共同构成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在这里,每一片雪花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每一道雪痕都可能是历史的见证。昭苏的雪,不仅是自然的美景,更是历史的沉淀,它让我们在欣赏雪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沧桑与辉煌。愿昭苏的雪,永远纯洁无瑕,继续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未来与希望。
冬季的昭苏,雪的纯洁与当地的民俗风情相映成趣,共同编织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在这里,雪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更是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雪花飘落,昭苏的街头巷尾弥漫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在雪中显得格外鲜艳,妇女们头戴绣花帽,身披色彩斑斓的袍子,男子们则腰系皮带,头戴皮帽,他们的身影在雪地中穿梭,仿佛一幅流动的民俗画。
在无声落下的雪的世界里,你可以听到冬不拉的悠扬旋律,那是哈萨克族的传统乐器,它在雪的寂静中响起,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而蒙古族的呼麦歌声,则在雪中回荡,那种独特的喉音艺术,让人感受到民族音乐的深厚底蕴。
雪景中,不时可以看到牧民们举行的传统赛马活动。雪地上的马蹄印,是速度与激情的见证。骑手们驾驭着骏马,在雪地上驰骋,展示着他们的英勇与技艺。周围的观众欢呼雀跃,为这场雪中的赛事增添了无限的活力。
昭苏的雪在月光下更显神秘。而此时,哈萨克族的毡房内,家人们围坐在暖炉旁,继续着他们的传统手工艺,如刺绣、编织,这些技艺代代相传,是昭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冬季的昭苏,雪与民俗风情相融,展现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在这里,雪不仅是自然的美景,更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昭苏的雪,让这里的每一个冬日都充满了温暖和活力,它让人们在欣赏雪的同时,也能深刻体验到当地民俗文化的丰富和多彩。愿昭苏的雪,永远纯洁无瑕,继续陪伴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传承着他们的故事和文化。
在昭苏的冬季,雪中的建筑特色显得尤为突出,它们在白雪的映衬下,展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雪花轻轻覆盖在昭苏的建筑之上,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在雪中更显古朴和典雅。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的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和装饰,成为了雪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哈萨克族的白毡房,圆顶结构,在雪中显得格外醒目。它们的墙壁由木材和羊毛毡构成,雪落在上面,形成了柔和的曲线。屋顶上的雪层厚实而均匀,仿佛是一顶巨大的白色帽子,保护着内部的温暖。门前的木栅栏上,积雪点缀其间,勾勒出简洁而粗犷的线条。
蒙古族的蒙古包,同样在雪中显得别具一格。它们的圆形结构,由木架和羊毛毡组成,顶部的天窗在雪中露出一抹圆形的蓝,那是天空的颜色,也是自由的象征。雪中的蒙古包,像是一颗颗白色的珍珠,散落在广袤的草原上,与周围的雪景和谐相融。
昭苏的古城墙,在雪的覆盖下,显得更加庄重和神秘。那些用土坯砌成的城墙,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变得斑驳,而雪的洁白与城墙的沧桑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不禁想起这座城市的往日荣光。
此外,昭苏的伊斯兰建筑也在雪中展现出特有的魅力。清真寺的尖塔和圆顶,在雪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神圣和庄严。雪落在塔尖和圆顶上,形成了一层薄薄的白色盖子,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雪中的昭苏建筑,不仅仅是居住和使用的场所,它们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一种民族特色的展示。在白雪的装点下,这些建筑仿佛穿越了时空,将人们带入了那个古老而迷人的时代。昭苏的雪,让这些建筑变得更加生动和立体,它们在雪中静静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和传奇。
该文选自鹏鸣散文集《天马西极》一书。

作
者:鹏 鸣
鹏 鸣(英文名:彼特peter)1956年生,陕西白水人。现定居北京,从事专业创作与文学研究。已出版有选集、文集、文艺理论、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报告文学等专著多部。部分作品被译成多语种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