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解忧公主的到来,为了纪念两个人的爱情,翁归靡把乌孙国最美的一片湖泊,叫做‘解忧湖’。
‘解忧湖’,像是镶嵌在乌孙草原上的蓝宝石,浮光跃金,万里碧绿,湖岸边芦苇草丰茂,野鸟翱翔。
夕阳西下,解忧湖边,翁归靡安详的在解忧公主的怀中,如同睡着了一样,闭上了眼睛。
军须靡去世时,他和挛鞮美宇的儿子泥靡还小,如今已经长大成人,按照规定他应是王位的继承人。纵然深爱元贵靡,翁归靡还是兑现了承诺,泥靡继位。
泥靡固然对自己的匈奴母亲冷漠,但骨子里对匈奴的血是热的,他不但在国策上主张亲匈奴,甚至卷入匈奴草原上的大单于之争,要把和谐平静的乌孙国,带入被血水洗过一遍又一遍的匈奴草原。
大概是因为从小被压抑,缺乏父母之爱,饱尝孤独冷漠的滋味,泥靡性格非常残暴凶狠,统治乌孙倒行逆施,搞的全国上下怨声载道。此时,泥靡已经众叛亲离,特别是和他同母而生的乌就屠,对他更是充斥着各种不满,解忧公主和冯嫽商议之后,觉得采取行动除掉泥靡的时机已经成熟。
解忧公主不想自己和翁归靡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经过缜密分析,决定举办宴席,席间杀了泥靡。
解忧公主不曾想,如此机密之事,竟然还是走漏了风声,隔墙有耳,真该更慎之又慎。
盛怒之下的泥靡,面对风云突变,选择与解忧公主兵戎相见,带兵包围了解忧公主和她的赤谷城。面对这一状况,乌就屠迅速撤离,他选择的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摆出一副坐山观虎斗的架势。
面对乌就屠的撤离,库宁首当其冲去找泥靡,他的本意是,劝说泥靡,结果,残暴的泥靡把库宁杀死,把他的人头吊在马屁股上,巡游草原。
库宁的惨死,对乌就屠是一个刺激,在他残酷成长的日子里,库宁和冯嫽夫妇,是驻足在他心间的唯一温暖。乌就屠想到库宁与冯嫽夫妇的养育之恩,随即复仇泥靡,泥靡根本不是乌就屠的对手,被乌就屠用他杀死库宁的方式,同样杀死了他。
血流过草原,泥靡死了,让大家都得以喘了口气。
于是,解忧公主召集大禄,左右大将军、翕侯、左右都尉、等,召开乌孙的贵族会议,乌孙贵族会议,在乌孙国内举足轻重,他们可以选举昆弥。在解忧公主一力推举之下,她和翁归的大儿子元贵靡继承乌孙昆弥之位。
只是,让所有的人没有想到的是,乌就屠在杀死泥靡之后,趁机收拢乌孙国中亲匈奴派的势力,要夺取乌孙昆弥之位,绝不同意元贵靡做乌孙昆弥,并且与屯结于边境的汉朝西域都护府大军紧张对峙,战争一触即发,大汉与乌孙多年来的同盟之谊眼看就要毁于一旦。
对峙久了,乌就屠干脆自立为王,与大汉誓死对抗。
正在如此胶着的时刻,解忧公主建议让冯嫽先去和乌就屠谈判,想着虽然库宁不在了,但是乌就屠还是一直念着他们夫妻的好。
冯嫽虽是以侍女身份跟随着解忧公主来到了乌孙,但是,她生性聪慧,蕙质兰心,深得库宁喜欢。现在的冯嫽,是乌孙右将军夫人,解忧公主待她也是情同姐妹,不分彼此,为了大汉与乌孙国的同盟之谊,她欣然应允。
冯嫽带着乌就屠小时候最爱吃的奶疙瘩,出现在乌就屠的面前。
乌就屠一见到冯嫽,依旧礼遇有加,冯嫽直截了当的说明来意,只是语重心长,对待乌就屠,她还想望见小时候的他一样。
乌就屠说:“是这个汉朝女人,是我母亲的敌人,我绝对不会让她得逞,她的儿子,有一半是汉人血统,怎么能做我乌孙王?”冯嫽一听,吃了一惊,却原来想不到,这个乌就屠,骨子里还是充满着对汉朝的憎恨,纵然他不喜欢他的母亲,但是,母亲就是母亲,在心里不一般。
冯嫽说:“我也是汉朝女人,是抚养了你的人,而你的母亲,恕我直言,她根本没有想要你。
乌就屠生下来,翁归靡就不喜欢,挛鞮美宇也不喜欢。如果为一个孩子出生找个理由,如果是泥靡是匈奴与乌孙政治结合的,那么乌就屠是个难以消除的意外,
挛鞮美宇甚至觉得,她根本不适合做母亲,她这辈子最适合的身份,就是当张猛的心上人,自私也好,狠毒也罢,这就是她真实的想法。
备受冷落的乌就屠,除了库宁与冯嫽,对谁都不理,小小年纪的他,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深深恶意。
自从有记忆开始,乌就屠都记得那一切,他没有忘记,说:“冯阿母的恩情,我一直记得,如同库宁阿爹一样,只要你愿意,乌就屠就会一直孝敬你,你就留在我身旁,无忧享乐。”乌就屠长大后,也保持在对冯嫽与库宁像小时候一样的称呼,他对他们夫妻,的确是有感情的,才会在库宁被泥靡杀害之后,做出那样的反应,完全是一个儿子在替父亲复仇。
冯嫽在乌孙,和解忧公主一样,深受乌孙人民喜爱,乌孙的百姓,都亲切的称呼她为“冯夫人”。
冯嫽说:“你如果执意与元贵靡为敌,真是辜负了库宁阿爹对你的一番苦心,你是库宁最得意的孩子,最后却成为我乌孙的罪祸之源,我将成为乌孙的罪人,百年以后,无法面见你库宁阿爹和乌孙王。”
冯嫽苦口婆心的说着,乌就屠像是不为所动,冯嫽说:“人心若是变了,那是比鬼都吓人的。”
冯嫽坚信,言语也是武器,继续劝服乌就屠说:“我和库宁阿爹,从小带着你,把你当亲儿子一样,到了现在,你库宁阿爹不在了,我怎么忍心眼睁睁的看着你去送死。你自立为王,说真的,冯阿母也为你高兴,你是一个有志向的孩子,可是,你真的有把握,与大汉为敌?能抵抗得了大汉雄兵?”
在汉宣帝刘询知道此事后,就准备派遣大军讨伐乌就屠,汉朝西域都护府发兵,为解忧公主解围。
冯嫽接着说:“说起来,你是个苦命的孩子,能有今天的雄心壮志,冯阿母为你自豪,只是你要仔细掂量,这个昆弥之位的分量,你承受不承受得起。”冯嫽的话,也戳中了乌就屠心里的隐忧。
接着,冯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国家大义到他们之间的私人情感,句句肺腑,打动乌就屠。
乌就屠细细思量之后,他决定让步,让元贵靡继承王位,只是希望自己也能有个封号,哪怕是一个小封号,他都愿意归附汉朝,一切听从汉朝安排。
冯嫽一听,当即答应,就这样一场战事,靠着冯嫽出色的外交就使得汉朝和乌孙两国消除了一场杀伐。
当冯嫽成功的说服了乌就屠后,通过西域都护府都护郑吉向汉宣帝转报,汉宣帝一听,冯嫽如此出色的就圆满解决了乌孙国内乱的重大问题,于是,他下旨征召冯嫽万里入朝,详细陈述事情始末。
冯嫽接到圣谕后,告别解忧公主,马不停蹄赶到长安,拜见汉宣帝。
当着汉宣帝的面,冯嫽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上至西域诸国山川地理,风俗人情,下至乌孙内部的矛盾与渊源,利害关系,无一不精,条理清晰的精准分析,令汉宣帝刘询对西域有了全新的认识,大加赞赏。
于是,历史上第一次,有朝廷破天荒的委任女人为汉朝使节,冯嫽乘坐锦车,持节仗出访,代表大汉皇帝出使乌孙及西域诸国。
冯嫽持节游走于西域各国,可以流利的使用各国的方言,宛如一家人一样,交谈自如。
冯嫽不但在西域宣扬了汉之国威,并把汉朝的精美礼物送给国王,大臣与百姓,所到之处不仅受到了当地的热情欢迎,取得了丰硕的外交成果。同时,冯嫽积极参与为各国排内忧,解外患、讲礼仪、说道德,使汉朝恩义广布大小绿州。冯嫽虽然没有张骞那样声名赫赫,但却用大汉女儿的视野与智慧,为汉朝在丝绸之路上织出了一个和平的西域,完成自己的人生传奇。
乌就屠对冯嫽深感佩服,也只有她,能够劝得了这位桀骜不驯的王子。
乌就屠放弃了大昆弥的称号,自称小昆弥,遵照汉朝政府的旨意,让元贵靡接位为大昆弥,在内部划分地界,分裂为二。至此风波终于平息,乌孙上下相安无事,矛盾斗争得到了缓和,大汉与乌孙的边境恢复了过往的平静安宁。
时光荏苒,年华流水而过。
年近七十的解忧公主,时常梦回故乡。
回想当年,汉武帝刘彻还在,她还是位与翁归靡初相识的情窦初开的少女,谁知,这一离开长安城,来到伊犁河畔,一晃就是五十年。
五十年的岁月,为了民族亲如一家,奉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年华,历经乌孙国昆弥更替,四次变迁。到了迟暮之年,白发苍苍,自认为大汉做出了艰苦卓绝的牺牲,无愧于汉家。
躺在枕边,一行清泪,解忧公主喃喃自语说:“是该回家了。”
于是,解忧公主上书汉宣帝刘询,她的书信,经过悬泉置,奔向长安,要求告老还乡,回到长安颐养天年。落叶归根,那是解忧公主和亲时,汉武帝刘彻的亲口承诺。
‘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情词哀切,汉宣帝读着解忧公主的书信,为之动容,忍不住热泪盈眶,立即派人前去迎接。
依黛,是元贵靡女儿,解忧公主的长孙女。
给依黛取名字的时候,解忧公主就选择这两个汉字,依山傍水,山峦青黛,那是记忆里大汉的山山水水。解忧公主带着孙女回汉,临行对元贵靡说:“要永远记得,乌孙与大汉,是一家人。”
解忧公主回汉,冯嫽继续留在乌孙,确保大汉与乌孙,世世代代割不断的血缘与情谊。
回望一生,及笄少女远嫁,古稀之年回归故土,在大汉,乌孙和匈奴之间斡旋,维护了大汉和乌孙的同盟之利,让匈奴无法逞强,再也造不成实质性的威胁。解忧公主的伟大,可谓女中豪杰。
而动荡大汉朝廷的霍家,后来,他们谋害许皇后的事逐渐泄露出去,霍显就和自己家的女婿及子弟们阴谋造反,阴谋泄露,汉宣帝刘询将霍家诛灭殆尽。解忧公主回汉时,汉宣帝刘询早已铲除了霍家,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汉天子,威名四海。
回汉的路途,是最美的风景。
一路上,解忧公主望着,大汉的士卒们一边守卫边疆,一边开荒种地,他们唤醒了沉睡的荒原,让绿洲充满生机。此时的河西走廊,人民炽盛,牛马布野,人民不分民族,像一家人一样,化干戈为玉帛,互相谅解,愉快的生活在一起。
红颜离家,皓首归来,长安城繁华依旧。
汉宣帝刘询亲自迎接解忧公主,感慨万千,以极高的规格接待了这位大汉的功臣,解忧公主的功绩不灭,名垂千古。 回到长安的解忧公主,汉宣帝刘询安置她居住在上林苑中的蒲陶宫,朝见礼仪与皇亲公主待遇相同。
念故乡,落日落下,明天的太阳升起,这是故乡的光。
解忧公主的裙摆沾上长安的故土,她仿佛回到了少女时光,裙摆在故土的阳光下,随风飞扬。解忧公主的身上,依然有那种穿过岁月的烟尘光彩夺目的美,荡尽历史的灰烬,她名垂千史,垂范后人。
北地的马蹄阵阵,关外的铁甲在身,呼呼灌满了漠风的营帐,叮叮当当响着煮食的行军锅,记忆里的热血,抛洒在大漠草原。解忧公主祈愿:“要我民族团结,才不愧华夏之热血,愿我大汉,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山河岁月,历历在目;江山秀丽,一如既往。
阳光照耀大地,万象更新。
选自鹏鸣长篇历史小说《帝国特使》


作
者:鹏 鸣
鹏 鸣(英文名:彼特peter)1956年生,陕西白水人。现定居北京,从事专业创作与文学研究。已出版有选集、文集、文艺理论、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报告文学等专著多部。部分作品被译成多语种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