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民俗文化馆位于昭苏县喀夏加尔镇,为了让人们了解世居在伊犁河谷哈萨克族的民族史,为了增加本民族的认同感,各民族大家庭的自豪感,特意修建了这个朴素的民俗文化馆。
进入大厅,就会看到那里刻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汉斯·道维勒的名言:“穿越文化、地理、政治的界限,让人类实现更深层的相互理解,产生共鸣。”
哈萨克民俗文化馆是利用上世纪80年代农机站废弃厂房改建的,经过修旧利废,就有了焕然一新的哈萨克民俗文化馆。
文化馆大厅东墙是用哈萨克、汉、英三种文字对哈萨克民族的介绍,包括哈萨克族分布情况、历史简介、部落系谱、信仰、医药卫生、文学、文字、节日等,另外还有历史名人展示介绍。西墙是哈萨克族历代书法家的作品。墙壁的下方设有昭苏奇石展。
大厅西面的门楣上有“时间跨越3万年”的字样。第一间房是草原文化展,有亚洲和欧洲的两个草原模型。房间从东到西的墙壁上是新疆与内地等省区出土的岩画复制品。旁边是衣食展厅,展示的是哈萨克族服饰、美食及用具。
迁徙之路展厅头顶的灯为车轮造型,墙壁的画从春牧场开始,四季转场尽收眼底,有驼帮、接风风俗、临时休整等场景。展厅展示了夏牧场的活动场面,有男人们举行的叼羊、赛马等活动,有女人们擀羊毛毡、绣花毯、做芨芨草围帘的场景。还展示了男女阿肯弹唱、阿依特斯对唱等颇有特色的民间文化活动。
文化馆有猎鹰展厅。进门是明代宫廷画家的巨幅《 海青击鹄图
》仿制品,依次展示驯鹰的细节过程、猎鹰狩猎的过程,并有中国大陆驯鹰人和驯鹰文化分布情况的文字介绍。大厅的东面有3个展厅,民族首饰展厅中有流光溢彩的各种首饰。
以上仅是文化馆的第一期工程,二期会有一个庞大的毡房迎接游客,毡房为室内展厅,将设有声光电设备,用现代技术展示哈萨克族文化历史。另外,还将有家访点及生活体验区。那会更丰富多彩。
我给其拟的导游主题词是: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哈萨克民俗文化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昭苏县灯塔知青馆是个很有意思的纪念馆,怀旧气息浓郁,一进院子里仿佛进入了时光机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情景迎面而来,既熟悉又陌生。灯塔知青馆位于昭苏镇吐格勒勤村,是全新疆唯一的知青馆。
知青馆集旅游怀旧于一体,您进入知青馆,可以看到老知青过去生活的场景,可以看到激情燃烧的劳动场面,可以摸摸那些简陋的生产工具,感受老知青开会、做饭、宿舍的场景。知青馆展出的过去知青劳动、学习、生活的图片和实物,记录了他们艰苦创业的过程。
知青馆分为室外展区、知青生活复原区、主题展馆和主题餐厅四部分。室外展区主要展示当年知青生产、生活所用的大型农机具。知青生活复原区主要还原当年知青艰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主题展馆主要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当年广大干部群众工作、生活、劳动的情况。主题餐厅则以农田队、林业队、砖窑队为特色,将知青文化与旅游餐饮相结合。凡来参观者都可以在这里歇歇脚,在幽静雅致的主题餐厅品尝颇具特色的饭菜,追忆往事,憧憬未来。灯塔知青馆是昭苏县的红色教育基地。
昭苏县还把村史馆建设纳入农村党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通过村史馆建设,引导各族群众淡化差异,突出“真善美”的文化共性,树立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的和谐文化理念。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是村史馆的宗旨。坚持一切从历史、客观、真实的情况出发,以历史沿革、村落文化、民俗风情、乡贤名人、特色成就等为重点,运用文字、图片、实物、文物等多种陈展形式,充分展示各村的历史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形成本乡村史馆的特色。他们还计划在夏特乡打造夏塔古道博物馆,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内建立高原植物馆,还要建立湿地保护博物馆,筹建昭苏县党史馆。
我给其拟的导游主题词是:文化馆,知青馆,村史馆,博物馆,馆馆相通;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一脉相连……
2022.11.02.03:58.昭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