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媒体报道,“王娜娜事件”当事人王娜娜的高考成绩出炉,以180分的总成绩上了河南省的专科录取分数线,这个被冒名顶替13年的女孩如今已经34岁,而且有了自己的孩子,曾经的青涩稚嫩早已被现实的成熟干练取代,从两年前银行贷款处偶然得知自己被冒名顶替12年而愤然维权至今两年过去,去年六月牵涉在内的13名相关责任人都被依法处理,结果虽不完美,但好歹基本上算尘埃落定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娜娜显得很感慨,她说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总算有个学校可以上了。不过王娜娜目前最大的愿望还是希望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恢复她的入籍证明以及对她伤害最深的张莹莹可以亲自向她说一声“对不起”。但直到现在,这两个愿望都没有实现: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在去年10月的回复函中称“找不到恢复你入学申请的相关法律和政策”为由,无权恢复王娜娜学籍;冒名顶替者张莹莹至今仍没有给王娜娜道歉。

关于这件事,笔者有很多想法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分析之前,先简单梳理一下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2003年,河南女孩王娜娜因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以为落榜,随后外出打工。
2015年,王娜娜在向银行申请信用卡贷款时无意中得知自己当年并非落榜,而是被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录取,但被人冒名顶替。
2015年至2016年,王娜娜走上了维权的道路,先后通过找冒名顶替者当面对质、找相关媒体报道此事、找当地信访局、教育局、法院等相关部门追讨责任人,维护自己应得的权利。

2016年底,相关部门处理了“王娜娜事件”牵扯在内的13名责任人,被撤职、记过、批评,其中3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冒名顶替者张莹莹业已被注销学籍,开除工作。
2016年底,王娜娜向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提交的“恢复学籍申请”被拒,对于相关部门的处理结果回复函,王娜娜仍不满意。
2017年6月,王娜娜参加高考,以180分的总成绩上了河南省录取分数线。

这个事件的整个时间线长达14年之久,整体爆发时间段是在当事人王娜娜被冒名顶替12年之后,通过当事人找媒体曝光的方式将此事件公之于众,然后按照法定程序,稳扎稳打,顶替者被开除公职,相关责任人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按理说这样的结果已经相当不错了,可王娜娜似乎还不满足,还要顶替者张莹莹的道歉,还要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恢复学籍,还要参加高考以证明自己的能力,而最后也终于以180分的成绩上了河南的录取分数线,圆了自己的大专梦,用王娜娜自己的话说:不管怎么样,上了专科线,让我还是有个学校可以选。这让我不禁纳闷:王娜娜的要求这么低?能上个专科就心满意足了?如果王娜娜只是想要上个专科,按照现在的社会情况来看,简直就是易如反掌,只要交钱就行,何必如此折腾?如果王娜娜的目标是本科,180分的分数,那啥,就太惨不忍睹了吧。如果王娜娜因为被冒名顶替后的愤愤不平想要讨回公道,那她的目的也已经达成了,再要如此折腾,那就有点过分了。如果她想要当事人张莹莹的道歉,那就更加不可能了,从张莹莹被开除公职的那天起,张莹莹俨然从最初的“凶手”变成了“受害者”,而且终其一生都承担着被天下人唾弃的污名荣誉尽毁、苟且偷安,这对于她和她的家庭来说不也是一种深深的伤害和不公吗?有人说,那是她活该,谁叫她当初那么卑鄙无耻,要去做出这么一桩伤天害理的勾当,现在曝光天下,也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大众同情。但大家别忘了,她即使再卑鄙无耻,那也罪不至死,开除了公职,又受尽了天下人的骂名,这样的惩罚难道还不够?还要干嘛?凌迟?车裂?骑驴车?滚钉床?浸猪笼?游街示众?更何况,她还有孩子啊,如果她的孩子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这样一个被千夫所指的“坏人”,那她(他)会怎么想?你能保证这样的孩子能心理健康美好积极向上的长大成人?难道我们就不能宽容一些,原谅她曾经不得已而为之犯下的错吗?据相关资料报道,张莹莹的父母都是下岗职工,家境也不宽裕,铤而走险去顶替别人而想方设法去挤进一家职业技术学院,抛开“权利”“公平”这些抽象的词汇,我看到的只是一幅普通人家为生活所迫的辛酸和无奈。换作你我,会为了进一所名不见经传的职业技术学院而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还要冒有一天被发现开除公职被天下乱骂的危险去冒名顶替吗?
公众号:
lyx-199111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