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危机13小时》:战争中的生之信仰

(2016-07-03 20:03:17)

 

电影《危机13小时》:战争中的生之信仰

电影《危机13小时》是根据2012911日利比亚叛军袭击班加西美国大使馆的真人真实事件改编,当时的美国和平大使克里斯多福史蒂文斯与数名中情局特工及海豹突击队成员在此次袭击中不幸罹难,为了纪念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也为了谴责叛军的罪恶和对生命的漠视,更为了唤起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坚守、对生命的尊重,因此,派拉蒙影业请来曾执导过《珍珠港》的著名导演迈克尔·贝亲自操刀独挑大梁,经过八个多月的艰苦拍摄,终于竣工了这部意义非凡的电影。

抛开种种纷繁复杂治丝益棼的政治纠葛不谈,作为一部反战争题材的电影,《危机13小时》业已超越了普通题材的电影重量,枪弹横飞,人命如草芥般倒地死亡,炮火浓浓中,尽是断壁残垣和鲜血淋漓的残酷画卷,不知道战争的意义和目的,对死亡有一种麻木的恐惧,为国家而战,也为了弥足珍贵的兄弟情谊,这些来自不同机构的战士携手走到一起,共同经历着13小时血与火、生与死的洗礼,他们都有自己的家人和儿女,都热爱生活,珍惜当下的点点滴滴,然而不知为何的战斗和死亡夺去了他们能够浪漫惬意的自由支配生活和生命的权力,他们带着国家的使命,带着并肩作战同舟共济的情怀和信念,恪尽职守作为一位战士应有的崇高素养和不灭忠诚。但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希望和平。

危机13小时带给观众的是一种极度压抑着的紧张和恐怖,像死神来临之前乌云密布的天空,熊熊燃烧的大火铺天盖地,叛军面无表情的血腥和残忍杀戮后的欢呼雀跃将人性的恶之花的邪恶赤裸裸直观铺陈,没有任何修饰,一目了然,慢镜头缓缓压低背景音乐的悲凉伴奏,映入观众内心深处的是无法言喻的悲哀和扼腕。为什么人性可以如此残忍如斯、麻木不仁?不珍惜生命可以如此坚决?这个曾富甲非洲的小国,在变幻莫测的风云际会中逐渐衰落而陷入冲突不断的持续混乱和动荡不安中胶着,无论对与错,这个国家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好像不再在乎多一发炮弹,多一处坟墓。人人在自危中渐已麻木,手枪随身携带,像面包一样必不可少,个个可能是恐怖分子,汽车随时会爆炸,下一秒你就再也说不出话。

 

电影《危机13小时》:战争中的生之信仰

就像在影片中的那一群特工守护班加西秘密使馆驻地,顶楼在荷枪实弹、全副武装、蓄势待发,而旁边的阿拉伯人却在漫不经心百无聊赖地看着足球赛,一边是随时都有可能倒地死亡的真枪实弹的残酷战斗,一边是不可思议的悠然自得自娱自乐,两种极端场面同时出现在同一画框,形成如裂变效应的强烈反差,在感叹利比亚平民生命力和心脏承受能力非比寻常的同时亦绞痛我们的内心:在死亡已成家常便饭的当地,生命的存在的意义似乎也成为了一个格外荒唐的笑柄,我依稀仿佛听见有人在那个看足球赛的阿拉伯人耳边大声嘲讽:小心你的脑袋和足球一起飞向终点。而那个阿拉伯人头也不抬地回答:我会坚守到最后一刻,为了我的祖国。

坚守和平、珍爱生命、不滥杀无辜的人道主义思想和理念是不分国界的,在抛去了侵略者和受害国的称谓之后,剩下的只有一个不尽相同却血脉相连的称谓——人类。所以当美国特工战士严阵以待准备和叛军开战之时会有好心的利比亚居民冒着生命危险过来提醒他们不要将灯开得太亮以免吸引敌人的火力和攻击;所以当地的一位利比亚青年阿毛愿意为这些美国战士充当传译官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而不愿抛弃他们独自离开,原因只是那发自灵魂的一句:我为了我的祖国为了和平

为了祖国就应该跟着自己的良心和灵魂的指引走向普世价值观的正确道路,那些与生俱来、传承万古的要素是人类社会不变的基础和生生不息的源代码,比如和平、友爱、尊敬、信任、微笑、守护、勇敢、坚强、真诚、平等、博爱、祈祷、鼓励……用爱祖国的心去爱人,爱天,爱地,爱一切,无论花鸟虫鱼鸟兽木石。忽然想起《弟子规》中的一句话: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电影《危机13小时》:战争中的生之信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