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维多利亚时代的英伦古典街道,遥看川流不息的英式马车,戴着绅士帽,身披飘逸的斗篷,叼着烟斗,福尔摩斯坐在汗牛充栋的书桌前冥想复杂而奇诡的案件,在庞杂的记忆迷宫里,停止感性的无端涌动,只拨动智慧和理性的琴弦,只闪动思维的火花,只泛动锐利的双眼,只捕捉最有效的证据......华生坐在旁边,一如既往陈述自己常人的所知所见,被真相障碍的云团,开启了一段又一段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的惊险探案。
福尔摩斯回来了,以原著中的经典形象,看透一切的眼光和冷峻的面庞,这才是被大众铭心刻骨的福尔摩斯,而不是穿越到二十一世纪、烫着卷发、穿着时尚夹克衫、沉溺嗑药到产生幻觉的瘾君子和时髦青年,那不是福尔摩斯,充其量只是现代社会有些另类的普通侦探。福尔摩斯的生命只有在十九世纪初伦敦贝克街221号普通而神秘的二楼客厅里才得以绽放出活灵活现的光芒,除此之外,任何时代的福尔摩斯企图被复制和重塑都是一种天真的妄想和愚蠢的模仿。虽然影片中的福尔摩斯是通过二十一世纪的头脑风暴开启了一百多年前原著的记忆迷宫,以深度挖掘瑞蔻兰帝的尸体来验证犯罪天才莫里亚蒂教授的生死之谜,继而引出原著中女权运动爆发的来龙去脉,但其实卷发的福尔摩斯至始至终都只是19世纪初经典福尔摩斯的形象映射,只是他本来形象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分身,只是编剧忽悠观众、用以延续膨胀福尔摩斯经济价值的无良噱头。正如影片尾声时,福尔摩斯叼着烟斗,凝望着窗外车水马龙的现代社会,饶有深意的说:“他(福尔摩斯)不属于他的时代。”很多人误解了这句话,以为福尔摩斯可以属于现代甚至未来,“他会很容易适应未来”作为奠定福尔摩斯正大光明穿越到未来的理论基础,实则误入了中国文字真意的歧途。“他不属于他的时代”是大众对柯南道尔的崇高赞扬,表明了他所创造的福尔摩斯这个人物形象已然穿越了时空,无论经过多少岁月的洗礼和冲刷,福尔摩斯的形象都将连绵不断地流传下去,永远都不会被大众遗忘。我们喜欢福尔摩斯喜欢的是那个特定年代的特定故事,如果生搬硬套将其拷贝到现代,那上演的将是何等让人啼笑皆非、格格不入的怪咖?福尔摩斯的形象将土崩瓦解、轰然破碎,柯南道尔在冥冥中也会扼腕叹息、无可奈何吧!
http://s13/mw690/003fnsTcgy6Yu2f6EwY9c&690
抛开影片中纷乱错位的穿越桥段不提,仅仅从我们所熟悉的福尔摩斯的故事中去重温那本该散发出原著时代气息的人物和事件:雷斯垂德诉说案件时的紧张和慌乱,福尔摩斯一针见血直击要害的冷静和准确,华生在一旁凝眉理性分析的常规见解……都一一通过电影蒙太奇的剪辑方式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再现,然后配以恰如其分的音效,将一个原著中并不复杂的案件演绎到了让人啧啧称赞的地步,实属电影艺术表现领域的大胆创新和精彩演练。无论是卡米奇尔夫人郊区别墅在旋转间就到了晚上,尤斯塔斯昏倒时的转场镜头的相似匹配(转场为福尔摩斯抻开的五指),还是莫里亚蒂教授在福尔摩斯意识流中被炸平的后脑勺和流出的诡异的鲜血以及福尔摩斯在意识流中的冥想世界用报纸井然有序纷飞的方式出现在福尔摩斯急速检索的手中(酷似中国武侠小说中武林高手练功时的动作,也吻合了影片花絮中所爆料的旨在向广大中国剧迷致敬的“暗藏的一条来源于原著的中文线索,只有中国观众才看得懂”的悬念),都不啻为电影艺术发展创新的大胆跃进,其技巧和表现手法对广大导演和电影工作者来说也必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莱辛巴赫瀑布的生死决斗是原著中最惊心动魄又催人泪下的片段,因为柯南道尔在这一集中本意是让福尔摩斯与莫里亚蒂教授同归于尽,以福尔摩斯的牺牲换取整个英伦三岛的安宁,可事与愿违,深入人心的福尔摩斯注定不能悲壮死去,柯南道尔无奈,只能绞尽脑汁千方百计让福尔摩斯复活并且又抛出“莫里亚蒂的两个帮凶要为莫里亚蒂复仇”的新矛盾牵引出福尔摩斯探案的全新旅程。而影片中二十一世纪的福尔摩斯的那句“莫里亚蒂真的死了,但他又回来了”明显沿用了这个矛盾,从而足以拉开后续故事的铺陈和拓展。值得注意的是,在记忆迷宫中福尔摩斯缔造的哥哥形象是一个胖得让人感到恐惧却智力超群的大胖子,而现实中的福尔摩斯的哥哥却是和福尔摩斯一样身材瘦削的中年男子,让人不禁纳闷儿:福尔摩斯为什么要将哥哥臆想成这样一个让人倒胃口又短命的胖子呢?难道福尔摩斯如此憎恨他的哥哥以至于暗中诅咒他赶紧死掉?其实不然,在片尾花絮中制片人问导演福尔摩斯和麦考夫(福尔摩斯的哥哥)谁更善良时,导演想了想给出了福尔摩斯的答案。可见,善良的福尔摩斯是不会轻易憎恨任何人的,包括天才罪犯莫里亚蒂。所以,福尔摩斯对哥哥臆想成胖子的场景只是一种营造意识流中不真实环境的奇幻渲染,以及更加突出了智力高如福尔摩斯的神探也依然有不能超越的对象存在,高手如此,那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呢?就更加没有骄傲和狂妄的资本了。
http://s10/mw690/003fnsTcgy6Yu2iGwhXe9&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