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位署名“梨花”的读者,在读了我的《最好的武器是自己的身体—一个癌症患者的重生手记(50)》后的跟帖。
作者是位医生。
我想谢谢“梨花”的直言不讳!把全文放在这里,只是希望大家有更多机会了解医生的想法。
·
你好,凌先生,我一直在看您的日记。
看了那么多,我想说一句:您很坚强,您也很理智。
但作为医生,我也想说一些现象,希望您不必介意。
其实癌症在医生眼里 ,至今还是有一些谜团。在医生眼里,能治疗就尽量治疗,有些已经失去机会的,我们也只有很遗憾的让病患者放弃。
我们也很您一样,看到很多不可思议的情况。有一些当初我们不接受的患者,因为从病患当时的情况看,基本已经没有多少希望,甚至可能连手术关都过不了的,我们劝家属带患者回去静养,其实就是等待“死亡”,但一两年过后,我们本来以为已经该死亡的患者,又出现在我们眼前,虽然状况依旧不乐观,但是真实“活着”;有一些我们觉得期别很早的癌症患者,接受了手术,也接受了后续的治疗,但是还是过早遗憾地离开人世;还有一些患者,曾经手术后病理确证为癌症,当时分期也不早,后期也积极配合治疗,我们不报多大希望他能活多久,他也清楚自己病情,就过一年算一年,每一年纪念一次,直到第十年,他还好好的活着,喝酒喝兴奋了,突然冒出来一句 "医生,当时我是否被误诊了?”,这个问号让大家都不舒坦。我们学校当年病理教研室主任,身体很健硕,无意中有咯血,照片有肺部阴影,取了活检,因为他是主任老大,他说要自己阅片,大家出于尊敬,片子做好后,同事请主任阅片,主任看完片子之后,就瘫在椅子上,从此没有下过床,很快就离开人世,因为病理切片很典型的低分化小细胞肺癌,作为病理科老大,他充分知道这个疾病的病理病程,所以心理的负担和恐惧远远大于疾病本身。
我所说的这些例子,只是临床上很少的几个实例,都是特殊案列,但是从统计学来看,在茫茫人海,大家都应该遵从医学的规则,特列毕竟是少之又少。至少在现有的医学观里,医生只能从统计学的观点来评价每一位患者,因为在上帝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因为没有任何人知道未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