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一番求医问诊的经历之后,我才知道,今天很多医生面对病人时,已经不会像当年吴孟超大夫那样客观中肯和超越自身功利。他们倾向于把自己说得无所不能,并且有意无意中给病人造成一个印象,如果不把你的金钱和生命交给他们,就将死路一条。
当然他们是用另一个词来表达这个意思的:“贻误最佳治疗时机”――这对病人和病人家属来说,几乎是个“杀手锏”。
“最佳治疗时机”当然重要,但是我却相信,“正确的治疗方向”更重要――也许比选择一个具体的治疗时机还重要。
我回想当初在“要不要手术”的问题上进退两难的情形,如果听从医生建议,立即切除脑袋里的肿瘤。那么即使在最好的医院里,由最好的医生操刀,完成一次最成功的手术,结果也只能是:
1,恶性肿瘤。全切除。造成部分脑损伤。
2,恶性肿瘤。部分切除。没有损伤正常脑组织,但剩余病灶仍会迅速长大。
3,良性肿瘤。全切除。没有损伤正常脑组织,或者造成部分脑损伤。
无论哪一种结果,我都将庆幸自己经历了一次成功的手术。我会对医生千恩万谢。我会说:“是手术挽救了我的生命。”也许还会以此鼓励其他癌症患者勇敢地走向手术台。即使留下后遗症――眼斜嘴歪、吃饭拿不住筷子,半身不遂,我也不会产生任何怀疑。
因为我永远也不会知道,如果不做手术,我的生命将会怎样。
但是,由于我没有听从医生建议立即手术,所以有机会看到另一种结果。我已经跨过医生所谓的“死亡预告期”,不仅什么也没有发生,而且我还能清晰地感到头部病灶带来的不适减轻了。
不能说这是痊愈迹象,但它已经证明――至少在我的病例中――所谓不立即锯开脑袋就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的说法,其实只是医生的错误判断。
我并不一律地排斥手术(我很快就会提到,当大多数医生都认定没有必要实施开胸手术时,我坚决地选择以手术方式切除左肺病灶)。我只是坚信,病人千差万别,肿瘤的性质更是大相径庭,一律选择某些治疗方式,或者一律拒绝,都有可能导致你走上错误的方向。
由于我家族中出了好几个癌症病人,也由于身边很多类似的故事,更因我本人的切身体验,我渐渐意识到一件事:与癌症的较量是没有后悔药的,一着不慎就有可能满盘皆输,因之每一个决定都必须有足够的理由,都必须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而不是冲动和盲从。
请记住,用我们的脑子救命,而不是用我们的腰包救命。
(待续。摘自《重生手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