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北斗卫星系统:为中国70%智能手机提供导航,讲述背后的故事

分类: 科技生活 |
随着北斗三号系统核心卫星在全球完成部署之后,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导航系统也随之正式上线。
昨天(12月27日)消息,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国新办举行的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一周年有关情况发布会上相关发言:据统计,中国70%的智能手机都用到了北斗系统。
对此,他还做出一个特别解释称:用户感受不到,主要因为手机上经常用“GPS”三个字母代替了所有导航系统。
对于大多数智能手机用户来说,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解释的那样,只因“GPS”这个关键词几乎已经成为他们在出行导航中的经常提到的一个口头语。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背后的故事
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背后的故事,我们就要把时间推移到2009年那个起步阶段。
根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称,整个北斗系统全面推动应用始于2009年。
截至到去年(2019)年底,中国卫星、中国境内卫星导航产业的直接产值超过了3000亿元,其中北斗的贡献率大概在70%~80%。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覆盖率逐渐扩大
这次,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后续建设计划做出如下说明:
2020年6月前,计划再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北斗三号系统将全面建成。
2025年,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 GPS这个关键词代表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认为:手机厂商、地图软件制造商往往用“GPS”代替卫星导航。
在这其中,比较直观的一个案例:当遇到导航信号弱时,手机却显示的是GPS信号弱。
因此,他们正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跟有关厂家进行对接,建议把“GPS信号”改成“卫星导航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