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琉璃十二棱镜

分类: 知识百科 |
黄金琉璃十二棱镜
从正仓院遗珍看大唐帝国艺术(2)
孙一鸣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李白的这首诗来形容这件无以伦比的国宝是最
确切不过的了。当这个世界就剩下它一件时,我们已感觉到它如此的孤独。大唐帝国已经不在了,那个光耀世界
的岁月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大唐您可知道?我们每时每刻在怀念着您!虽然您不在了,您依然留给我们一片彩云,
一朵宝相花。
黄金琉璃钿背十二棱镜,直径18.5厘米,厚1.4厘米,重2177克。此镜是目前仅存的一件价值连城的孤品,弥足珍贵。下面我将对此镜从纹饰和工艺上进一步探讨,因笔者未上手过此件珍宝故工艺上的观点都是一种假设和推断,如有差错敬请原谅。
从纹饰上看,此镜金壳上底纹是鱼子纹,鱼子纹上用金丝构成二朵叠压的宝相花轮廓,轮廓中填三种颜色的釉料并低温烘烤成型。二朵六叶的宝相花和谐地构成了阴阳关系。宝相花花纹是中国古代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是从自然形象中概括了花瓣、花苞、叶片的完美变形,经过艺术加工组合而成的图案纹样。唐代宝相花是非常流行的装饰题材,被广泛地使用于各种丝织品、工艺品及建筑装饰,形式的变化也很丰富。两朵宝相花构成了十二个叶片,而十二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数字如
十二月;十二生肖;十二个时辰;音乐十二平均律;人身分为十二属;人有十二经脉等等。镜的圆钮和内圈分别为六茎和六叶,外加二朵宝相花形成四个六,这四个六分别对应六合、六艺、六如和六谷。
从工艺上看,此镜胎由银构成,镜背上包了足金,金丝构成宝相花内的颜色玻璃釉为何种物质?按以前解释是用珐琅彩工艺,但从图片上看不到珐琅彩的特征,中国早期的珐琅彩是解决不了缩孔和光洁度问题的,此镜釉面光亮鲜艳
不象是珐琅。那到底是什么釉料呢?在唐代唐三彩工艺非常成熟,唐三彩釉料是用一种低温铅釉,唐代工匠运用低温釉的工艺是高度成熟的,但低温铅釉时间长了釉的表面会出现返铅现象。这块镜子经过一千多年的存放如果是低温铅釉的话绿彩上会出现返铅现象
,而这镜丝毫没有铅的踪影,所以可以否定使用低温铅釉。那它到底使用了什么釉料呢?笔者认为应是使用珐华彩釉料。珐华彩是一种低温色釉。又称“法花”、“法华”、“珐花”。烧制技术源于琉璃,发展成为与琉璃制品不同的新品种。珐华轴用牙硝作熔剂,施轴方法是在网胎表面采用立粉技术,勾勒出凸线或堆贴纹饰轮,然后分别以所需彩料填底子和花纹色彩,入窑烧成。用珐华彩烧成的彩不会出现返铅现象。由此看如果此镜用珐华彩工艺的话那么珐华彩工艺的成熟应用期得整整往前推了四百年。
从该珍宝的名字上看,笔者认为应起“金背宝相花镜”可能更贴题一些。大唐留下的这件难以言表的珍宝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睱想。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前一篇:亚址方尊
后一篇:读陈绍棣编著《张政烺先生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