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址方尊

分类: 知识百科 |
亚址方尊
孙一鸣
1990年10月,安阳队对安阳殷墟郭家庄墓地北部的160号墓进行发掘,发现该墓未经盗掘。出土各种器物共353件,青铜器291件,38件铸有铭文,其中就有亚址方尊。
亚址方尊通高43.9厘米,口径33厘米。有铭文二字“亚址”。商人制字大抵多取诸物以为象形,故难以偏旁辩识。亚形者庙室之象即庙器(注1)也。薛尚功(宋)著《历代钟鼎彝器款式法帖》中介绍“足迹罍”铭文和亚字方尊的铭文笔者认为应为同一族群,且“足迹罍”出土地点也在安阳殷墟洹水之滨河亶甲墓旁出土(注2),不过是这二件器物的出土时间相差了千年。
铭文“亚址”宋人认为应是“亚中足迹”,笔者认为二种意思相当,所以不如“亚址”来得简名扼要。如果“亚中足迹”罍正如宋人讲的是在河亶甲墓旁出土的话那么“亚址”或“亚中足迹”这一类器物就很有可能是河亶甲及其先王的庙器。
亚址方尊不管是从器型上和工艺上都具有王的气场。首先从器型上仰视这件器物时可见八条弓型肘拱托举着一座巍峨的方型建筑。每条肘拱由夔纹叶作辅纹
,这种结构亦称“鬭拱”(注3)。 唐 元稹《连昌宫词》:“虵出燕窠盘鬭拱,菌生香案正当衙。” 唐
卢纶《萧常侍瘿柏亭歌》:“攒甍鬭栱无斤迹,根瘿联悬同素壁。”肘拱底下四角由四个大象作础基,中间由四个白泽(注4)居中。上古时期宗庙祭祀时庙器总是摆放在高高的祭台上,嘉宾敬仰庙器时会被庙器的雄伟和庄重所震摄。亚址方尊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当你平视它的时候只是感觉到它的精美,但当蹲下来朝上仰视时你就会内心汹涌澎湃...如此的不可思义,猛然间一座雄伟的商代宫殿呈现在眼前。商周的青铜器有很多器物是模仿当时的宫殿和宗庙建筑造型如方彝、方尊、偶方彝、方斝和高出戟提梁等。这些神器既是上古建筑文明的缩小版同时也传承和影响了以后几千年中华建筑的审美基因。亚址方尊的器型可谓是中规中矩,尊的上部、中部、下部的连接是如些的和谐,口部边缘厚度均匀,出戟的长度符合黄金分割定律。
工艺上亚址方尊的铜质非常优质,经过三千三百多年土壤浸蚀居然品相完好,这样的铜质比它晚一千多年的汉代青铜器还要好几个级差。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普遍要比其它地区青铜器铜质密度大,要重一些。究其原因是商王朝炼铜和范铸技术领先所有文明地区,包括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商代的范铸技术发展到了顶峰,范土选料、雕范、烘范、拼范和土法真空浇铸等先进技术独冠世界,就是三千多年的今天我们仍然无法完全知晓当时的绝技。
纹饰上亚址方尊全器雷纹铺底,主题纹饰有饕餮纹、夔龙纹和夔纹叶。雕塑造型有大象和白泽。《吕氏春秋》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大象在商代就是灵兽。《云笈七签·轩辕本纪》记载,“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因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白泽神兽通晓万物是王的守护神,上古器物上凡是出现白泽图案基本上可以断定该器物属于王器或王室庙器。
商代600年是青铜器的大发展时期同时也到了极盛时期。殷商先民以无穷的智慧,一丝不苟的严谨,卓越的艺术成就和非凡的辛勤劳动创造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青铜艺术。“亚址”或“亚中足迹”类精美艺术品留给后人的是一座无法超越的高峰,我们为此惊叹同时又感觉到无比自豪。
注1:庙器,宗庙祭祀用器。
注2:河亶甲,甲骨文作戋甲,子姓,名整,商王太戊之子,商王仲丁和外壬的弟弟,商朝第十二任君主。
注3:鬭拱,即斗拱。
注4:白泽,白泽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地位崇高的神兽,祥瑞之象征,是令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白泽亦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晓知天下万物。
前一篇:从正仓院遗珍看盛唐帝国艺术(1)
后一篇:黄金琉璃十二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