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年05月14日

(2014-05-14 12:37:25)
标签:

瓷器鉴定培训

青铜器鉴定培训

文物鉴定培训

文物教育第一品牌

文化

   《食货志》叙述了自先秦至西汉统治时期货币演变的过程。并描述了货币的重要意义。书中列举了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管仲通轻重之权,周景王铸大钱,以及秦时通行黄金,铜钱上、下二币的情况。至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引起物价腾贵。继而,孝文帝铸四铢钱,造成私铸泛滥,致使“吴、邓钱布天下”。武帝时富商大贾财累千万,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钱益多而轻,于是造上林三官钱,以图稳定物价。迨至王莽摄政、称帝,变法制,更铸造大钱,作金、银、龟、贝、钱、布之品,名曰“宝货”,并屡次改变币制,造成“农商失业,食货俱废”的局面。

    货币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的收藏中也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它往往是我们研究古代经济和货币流通、铸造、甚至是重金属的采集制度的关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各国的刀、布等旧钱.将“半两”定为法定货币。据史书记载“惠文王二年(336)初行钱”,一般认为这就是秦国初铸半两钱的年代。半两钱的出现将先秦时期各种原始形态的货币统一在方孔圆钱之下,中国货币的形态从此固定下来,以后一直沿用到清末,通行了两千多年,影响极其深远。

    汉初,钱文袭用秦半两旧名,但是减重铸造,并允许民间自行铸钱,大部分轻薄小型.文字浅平的小篆体半两,均为汉半两。半两钱一再减重,币轻质劣,私铸泛滥问题严重,这种混乱的局面一直延续到武帝。汉元狩五年(118),武帝因为半两钱盗铸不止,就下令新铸五株钱。元鼎四年(前武帝更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其所铸的五株钱称作“上林三官五株钱”或“三官五株”。上林三官五株的铸行第一次全面完成了中国货币的标准化。对汉以后各朝铸币的名称、形制、钱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至唐高祖武德(621),五株钱历时七八百年是中国铸期时间最长的货币。

    西汉末年,王莽改制时期流通的货币有错刀、货布、货泉、小泉五十、小泉十一、大布黄千等。东汉初年,继续使用王莽的货泉。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刘秀下令复铸五铢钱即建武五铢。灵帝中平三年铸四出五铢。初平年间董卓乱政。铸行了一种无文、无轮廓的小钱,后世称为“无文钱”东汉后期钱法混乱,民间出现了“剪边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