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藏之道也要DNA
(2013-08-03 09:17:43)
标签:
瓷器鉴定培训考古与文物鉴定培训青铜器鉴定培训艺术品鉴定师玉器鉴定培训 |
分类: 蔡森林博文 |
鉴藏之道也要DNA
──
蔡森林
很欣赏版主的分析和论理,洋洋洒洒的鉴瓷之道,可以看出其源源之学、拳拳之心,读之大受裨益,亦让人看到贵版筑巢引凤之功效,善哉!今天看到“大博物馆......”此段,突然会心一笑:试想,乾隆皇帝脱去龙袍,走在大街上,恐怕也就是一个无人认识的老儿了,即便跟班的大声开道:皇上到!无疑只会引来围观和哄笑,因为谁也不敢认、不能认、不会认,凭什么你就是皇上?
当代社会就不会有这种无奈,因为“皇上”特征太明确了,太眼熟了,一眼明了。即使眼学达不到,科学方法DNA一验就准,包括验乾隆帝的DNA。前年就有人要验曹操的DNA。DNA就牵涉到数据对比,需要样本,需要标准模型。
也就是说,建立科学的古陶瓷鉴定体系太重要了。鉴藏之道的DNA是目鉴和机检的结合,即以眼学为主、科技为辅的鉴定方法和手段。一般鉴别器物不须采用机器,只有碰到疑难杂案时才需使用,动用机器检测,直接费用较大,目前拥有检测设备不是垄断的就是独家的,费用没有可比性。其实,目鉴也是有成本的,学费是成本,时间是成本,取得经验和眼力的成本因人而异。
目前的科技方法也未必能“一锤定音”,还有待科技的发展,建立数据库可是个浩大的系统工程,非一般的人力物力可为。更何况李鬼式的“高科技”检测机构不乏存在,弄个装置做道具,骗取不明者的鉴定费。就好像有的古玩店,赫然摆着一台保险箱,那基本上就是一个让人产生想象的道具。
然而,如果真的有了一个科学的鉴定体系,让人们轻而易举就能分辨出古陶瓷的真、赝、善、伪,那么,收藏活动中的无奈是否又会变成无趣了呢?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变化,我们何必为后世担忧呢!就像我们以前不知道有电脑、数码的出现一样。我们真正首先需要担忧的是,现实中社会道德和伦理的滑坡、公器诚信和公信的溃败!以及体制的滞后、法规的缺失!
艺术品市场乱象丛生的根源何在?和前文所指的“环境和人的因素”不无关系吗?自然科学离开社会科学就无所依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建立科学的古陶瓷鉴定体系,离不开社会“制度、法律、道德”的构建和完善。试想,如果人都坏了、人都假了,还看什么器物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