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创造令人心境平静的美——陈爱明青瓷印象
(2012-09-08 09:57:21)
喜欢龙泉青瓷,因为它很“君子”,很自然、不花哨,够稳重,有内涵;青瓷不像别的艺术品,容易让人一见钟情,而第一眼看青瓷,一点都不出挑,可看久了,你会越来越喜欢,越来越觉得它深不可测。龙泉青瓷如翠似玉,精美极致,受到了包括历代皇室在内的国人甚至外国人的喜爱。以至于当年除了朝贡朝廷以外,也大量出口海外。时至今日,龙泉3000多青瓷艺人并没有放弃对青瓷的钟爱,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创造出美丽的青瓷,用艺人最朴素的感情投入到青瓷的研制中。在这3000多艺人中,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陈爱明就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1978年9月,17岁的陈爱明高中毕业后,走进龙泉瓷厂厂门,踏着父辈之路开始了他的艺术人生。在厂里,当他看到前辈们做陶瓷那种认真专注的神情,熟练精到的表现手法时,便产生了无限仰慕的心情,于是他追随其后,努力工作,刻苦学习,虚心求教。1991年9月,业务突出的他被厂里选送到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进修。1993年,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后的他回到瓷厂后,结识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峰老师,并拜他为师,学习传统手拉坯和“跳刀”纹饰等技艺。后他又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为师。
执着陶瓷如斯的陈爱明常常试图透过陶土将自我融入到自然之中,并把自然之美和陶瓷之美看作同种境界,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每当他看到窑炉升腾翻卷的浓烟,飞舞流动的火焰时,便加深了对“土”与“火”的深情,体会到了投身“土”与“火”这创造性工作所特有的喜悦心情。结缘陶瓷20多年,他几乎干过青瓷生产的所有工艺,从瓷土的粉碎、陈炼到釉料的配制,从制坯、上釉到装窑、烧窑,甚至质检、包装。其中有很多工作是极其繁重的体力劳动。就是这种年复一年的劳作,建立了他与青瓷的血脉关系,成就了他淳厚沉静的艺术品格。
名师出高徒,通过多年的钻研,目前陈爱明的青瓷艺术已炉火纯青,成为了中国青瓷界的顶级高手。业内人士评价,他的陶瓷艺术是中国青瓷界最具有装饰语言的艺术。
青瓷作为我国传统瓷器的重要品种,在其千年之久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窑口,虽然窑口间存在相互的影响与借鉴,但每个窑口都有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可以说,传统的龙泉窑装饰技法主要是围绕着青瓷的装饰技法展开。根据实物观察得知,传统的龙泉窑青瓷有划花、刻花、贴花、点彩、化妆土填白等多种装饰技法。这些技法与龙泉青釉相结合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为现代青瓷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现在许多青瓷艺人忽视了陶瓷的装饰语言,不肯在刀工上下工夫,制作的许多作品不是雷同,就是呆板。陈爱明的可爱之处就是在钻研传统装饰艺术如何创新的过程中,以多元化的视角尝试材料技法的综合运用。同时,把全新的、个人化的创作理念注入于特定的装饰技法,从而形成新的装饰风格和装饰语言。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一位教授说,欣赏陈爱明的青瓷作品,不论你盯着它看多久,你的眼睛都不会感到疲累;而你的心情,也会越来越平静。因此,喜欢青瓷的人,都有一点闲情雅致,因为一分浮躁的情绪,决定你根本无法真正欣赏青瓷的美。而这一点,正是陈爱明一直所追求的。他认为,一件精美的作品,摆放在那里,观赏者不必言,作品本身就蕴涵着浑厚的艺术气息。这种艺术气息就像古代精美瓷器经过历史沉淀后自然透出的声音,美丽而舒畅。
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陈爱明永远都不会停歇。当今,每一个人都在期待看到中国伟大陶瓷艺术的复兴,看到真正属于中国文化的陶瓷艺术的再生。陈爱明正如一位沉静的麦田守望者在他的陶瓷艺术世界耕耘收获,以他不断的创造拉近着我们与自然与传统的疏离。
陈爱明是沉默的,但他又是艺术的!因为他创造了中国青瓷最美丽的装饰语言。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