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株洲资福寺礼佛记

(2013-08-13 11:42:38)
标签:

株洲

资福寺

礼佛

拜谒

休闲

分类: 散文杂文

http://s3/mw690/b0ed9807tx6BOLijXtUd2&690

  前几日,我满怀虔诚之心,拜谒了资福寺,也就是株洲沿江风光带“湘江十景”中最南端的景点“资福晓钟”。
    资福寺位于黄河南路口与珠江南路口之间,依五马奔槽山,傍滔滔湘江水,面朝南方。山门前有一座20米长高3米的照壁,上面大书“南无阿弥陀佛”六字。照壁两侧各有两座白色雕象,象在佛教中是佛法的象征。照壁前方地势开阔,江水如带青山如画,渔舟迎曦百舸争流。照壁和山门之后,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四进四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座北朝南,依次排列在正对寺门的中轴线上,倚山势层层递升。所有殿宇均以褚黄琉璃瓦覆盖,色泽如新,在阳光的照射下灿烂耀眼,气势恢宏。
  资福寺原建于河东的南湖街79号,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800年前,朱熹与岳麓书院的山长张栻曾在此秉烛夜谈。1998年,资福寺搬迁到现址,政府几乎没出钱,全是信佛的居士们捐献的,每一根柱子上,甚至有的砖块上都刻上了捐助者的姓名。殿宇都是明清样式,佛像和菩萨大多是从南岳请过来的,原南台寺释妙开大师任新资福寺的首任住持。
  寺院前方的湘江边,建有株洲第一个三级景观台,观景台呈半圆形,设有护栏。最高一级观景台与滨江路平行,最低一级观景台有楼梯下到放生台,延伸到河边。放生台是专为市民放生而建的。这一段沿江风光带,开满白色和粉红色的小野花。
  山门为三檐式门楼,中门高约10米,正面匾额是“资福寺”三字,背面是“护佑众生”四字。  
  门票10元,
  进得寺门来,头顶蓝得近乎通透的天空,脚踏洁净平坦的石板地,眼前是庄严神圣的殿堂,身后是奔流不息的湘江。和煦的江风徐徐吹来,风不醉人,人自醉,心头涌起一种安详、平静、古朴、宽大的情绪,那是佛家特有的气息和氛围。
  殿堂里来来往往的都是虔诚的香客和善男信女,人不很多,也不喧闹,高大的佛像虽然表情各异,却都散发着一种无形的威压。跪在蒲团上的人们喃喃许愿之声,僧侣们的阵阵梵唱诵经之声,敲击木鱼的“咄咄”之声,以及那悦耳的碰铃之声,悠悠扬扬地似从遥不可知的远处传来。这些威压和声音,交织着佛像前香炉里的枭枭青烟,又混合了一种无形的信念之力,弥漫于整个空间,荡滌着人的心灵,令人心生崇敬,平和中正,嗓门再大的人也会不不由自主地轻声细语,举止再粗鲁的人也会变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天王殿正中供奉的是弥勒菩萨坐像(一般都称弥勒佛,这里为何称菩萨,我没弄清楚,因为菩萨比佛低一级),殿两旁分塑四位天王:殿左是北方多闻天王和西方广目天王,殿右是东方持国天王和南方增长天王,均是彩塑金饰,颇有气魄。
  弥勒菩萨背面塑有有坐南向北的韦驮金身立像,双掌合十,宝杵横于两腕。韦驮天为南天王部下神将,在三十二神将(每位天王手下有八位神将)中以武勇著称。他常于东、西、南三洲巡游,守护佛法,故称“三洲感应”,凡建寺必奉之为守护神,世称韦驮菩萨。
  从天王殿后门出来,沿山崖边的台阶而上就到了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前的小广场两侧右有钟楼左有鼓楼。从这里发出的晨钟暮鼓,能否警醒世间名利客呢?能否让人们在当今社会的滚滚洪流中,闻声而离苦得乐,身心清凉呢?
  大雄宝殿是所有寺院的正殿和核心建筑,所供奉之主尊必定是佛像,大雄是释迦牟尼佛的德号。大,包含万有的意思;雄,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门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
  资福寺的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的是横三世佛(个别寺院还有竖三世佛),每座佛像都高达丈许。三佛均结跏趺坐在莲台:中间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中国民间称呼为“如来佛祖”,他的两手拇指相对作环形,名为“说法印”,他的造型是“说法相”。释迦牟尼佛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他的右手持塔,表示为信徒消灾祛病,延寿纳福。释迦牟尼佛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双手叠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的意思。
  殿两旁分立着十八罗汉,均是金身彩衣,个个神情姿态不同,但无论睁眼突额,又或垂目内守,都是栩栩如生,与活人无异。
  大雄宝殿的后殿,三世佛的背面塑有“西方三圣”:中间是阿弥陀佛,两边分别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这两位是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胁侍,我的理解是高级助手、副职的意思。
  大雄宝殿后的空地上,有一株古树化石,这可极其难得,估计是搞基建时发现而加以保存的。
  从殿后侧边再上台阶就到了观音殿。
  华夏民族最信奉观音,观音殿正中的莲台上就站着这位大慈大悲的菩萨。像貌端庄慈祥,右手稍稍扬起,左手持物(此物有点象古代大臣上朝时的“笏”)。观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又称观世音。观音菩萨分身无数,随缘普度,形象众多。如:送子观音,杨柳观音,白衣观音,施药观音,千手观音……等等。
  观音像左有善财童子右有小龙女,这两位分别是观音的左、右胁侍,是清纯可爱的形象。
  这里说的童子,并非“少年儿童”的意思。佛教中称童子有两个含义,一是还未成佛,将来要登佛位。二是赞扬菩萨持戒清净,十分纯真,像童子般没有淫欲贪念。善财童子从小就发誓要修行成佛,他先向文殊菩萨请教佛法,随后又接连参拜了五十三位大师,这就是“善财五十三参”,观音菩萨是善财参拜的第二十七位大师。
  小龙女是二十诸天之一娑竭罗龙王之女。龙女“智慧利根”,年满八岁,听文殊菩萨讲《法华经》“深入禅定,了达诸法”,翻然觉悟,即成正果,修身为佛,这是“龙女成佛”的故事。
  国人崇拜观音,也喜欢善财和龙女的天真造型,还把善财理解为“招财”。民间有“善财童子”的吉祥画,有趣的是把善财双手合十参拜五十三位大师的形象理解为把金银财宝捧上门的动作。善财作为观音的胁侍能够招财进宝,观音在民间的威力就更大了。至于佛经是怎样说的,也就无人探究了。
  从观音殿后的台阶再上去就是方丈和藏经楼,方丈是寺院住持的起居之地,藏经楼是寺院重地,游人和香客未经允许是不能进入的,拜谒也就结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