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泖口,位于新埭镇东北的泖口村,上海塘的西岸,东与兴旺村、上海市金山区吕巷镇的夹漏村相望,北于兴塔镇下坊村交界,是长泖、大泖和当地西来之水汇集的连接口,故称泖口,俗称“龙头”,是苏州、嘉兴互通和出海的交通要道,也是历代船盐的巡埠,是控制贩盐商船的咽喉之地。
泖口老街
泖口之名始于泖水命名之时,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深厚,是平湖境内较有名气的地名之一,更是新埭最古老的地方。南朝梁陈期间,顾野王在吴郡华亭乡西泖(泖口)读书著学,建有顾书堵。元泰定年间(1324-1327),孙固深居于此,建听雪斋。明正德(1506-1521)后,陆溥创立的“三鱼堂”从石牌泾迁至泖口。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著名理学家陆陇其在泖口创建尔安书院。
http://ww1/large/b0b60db0jw1er589ojdijj20dw0aft9l.jpg
泖口集镇起步于明代。明万历二十年(1592),刑部尚书陆光祖去官回家,在泖口西岸建酒坊别业,并于泖口水滩垒石以建水月湾,明《程志》有载:“陆庄简公于巨流中甃石为矶,当明月皓白,水光接天,增一胜概曰水湾云……”。陆光祖请他的朋友王彦淳写了《水月湾记》,王彦淳称此‘泽国之大观而灵秀之所钟也’。陆光祖还请紫柏大师来此居住,紫柏住过的地方称为尔庵。尔庵及水月湾,毁于光绪年间的一次火灾。
龙头庵现状
泖口西岸之庵为“龙头庵”。 《平湖县续志》有记载,说:“光绪三十四年,陆氏後人陆家桢等集资建造,五楹,东西边间各一。”龙头庵占地约1.5亩,座北朝南,原为木构建筑,现今存柱网结构,其余为砖结构取代。正殿为硬山顶,梁架正殿为抬梁式、山墙为穿斗式。如今的龙头寺显得破败不堪。
清代的泖口,其商业以南北杂货、农副产品、手工作坊为主,虽然水上交通非常方便,但商业范围并不大。解放后,泖口为泖口乡人民政府驻地,1956年并入新埭乡。后,镇上有供销社、合作商店、服装厂针织厂、粮食加工厂等,现存有盐政楼、石板路等少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