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山塘集镇位于平湖市广陈镇东北6公里,背靠山塘河,与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山塘村连成一片,宛如一个镇。
山塘桥,桥南为浙江,桥北为上海
山塘本地原名罗村,原先是片荒地,因有山塘痕迹(即小山头和山底低处塘),故村民惯称“假山塘”,亦称“西山塘”。山塘镇风光秀丽,民国初期《盐溪竹枝词》描写道:“山塘桥下水东流,渔火江枫几度秋。宛似姑苏城外路,烟波十里荡轻舟。”
山塘老街(浙江侧)
清末民初,逐步形成集市,为方便两岸村民上镇与商品交易,在山塘河上建立了石桥,取名山塘桥。桥长22米,桥宽2.12米,净跨15米,桥堍两边各有桥石级。桥跨南、北山塘镇,南镇属浙江平湖广陈镇,北镇为金山廊下镇,牵连双镇,又划桥而治,是上海与浙江的界境地标。历史上,山塘桥对金山平湖两地交流沟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悠闲的老街,仿佛时间是停留的
抗日战争期间,因山塘地理位置隐蔽,一镇跨两省,抗日队伍活跃,日军曾三次焚烧山塘镇。解放前,山塘属新马乡管辖,解放后属共和乡管辖,1956年撤区并乡,划归港中乡。山塘街坐北朝南,长180米,宽5米,镇中石桥连接南北山塘。该桥现已被上海市金山区文化部门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并在北桥堍竖立牌子加以保护。镇上有商店、餐饮、茶店、肉摊、农产品收购部、农资供应站等。解放初,二胡“二泉映月”代表人、民间艺术家瞎子阿炳曾在这里教曹姓居民拉二胡,度过了他在山塘的文艺生活。今天的山塘与已经没有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繁荣景象,但江南小镇的气息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