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学方案第1课时

(2022-03-23 08:22:54)
标签:

部编版语文

名著阅读

分类: 七年级语文


【教学目标】

1.了解与老舍有关的文学常识。

2.结合老舍的我怎样写《骆驼祥子》,还原故事背景,激发阅读《骆驼祥子》的兴趣。

3.画人物关系图,体会对祥子影响较深的周围人物的形象。

4.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阅读《骆驼祥子》。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阅读《骆驼祥子》。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阅读《骆驼祥子》。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教师提问:你知道所给图片是哪本书的哪个情节,作者是谁吗?

过渡:《骆驼祥子》的第二章:祥子买上新车才半年,北平街上就流传爆发战争的消息,一天祥子怀着侥幸心理贪图高车费往清华拉客人,结果被军阀队伍抓去当差,车也被抢走。(祥子连夜带了逃兵丢下的三匹骆驼逃命。)骆驼祥子出身贫寒,他的性格可以用“老实”“隐忍”“骄傲”这三个关键词来概括,而这本书的作者——老舍也有这种特质。 “老实”“隐忍”“骄傲”这三个关键词,正是老舍在他的自传中对自己的评价。南非小说家库切说:“所有的自传,都是在讲故事:而所有创作都是一种自传。”祥子的性格,明显有老舍自己的彰子。

设计意图:由图片导入,调动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回忆和思考。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教师提问:“老实”“隐忍”“骄傲”这三个词都是性格特点,为什么老舍会有这样的性格?你们能说说对老舍其人的了解吗? 

提示:可从作者姓名、身份、生平、代表作等方面来介绍。

学生可以回顾七年级上学期学过的《济南的冬天》,回忆与老舍相关的文学常识。

明确: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这一天,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等,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早丧,由母亲抚养成人,由远房亲戚资助完成学业。他从小生活在大杂院里,接触到大量小商贩,小手工业者,人力车夫,巡警,旧艺人等下层平民,熟悉他们的生活和心理。为他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还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提问:听了同学们对老舍的介绍,老师感觉这是一个非常严肃、“正经”的作家,似乎他写的东西都很枯燥沉闷,是这样吗?

明确:其实老舍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幽默。比如我们学过的《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的一组散文《一些印象》。《一些印象》讲述了老舍对济南的印象,一共由七个部分组成,《济南的冬天》节选自第五部分。老舍描述完自己对济南的各种印象之后,在第七部分他风趣地感慨道:“印象是要有诗为证的:不然,那印象必是多少带点土气的。”于是他说自己强行凑了三首七言律诗,其中有两句写道:“何时买得田千顷,遍种梧桐与海裳!”这两句诗很好理解,但是有个问题,老舍买得起一千顷田地吗?老舍的儿子舒乙曾这样概括老舍,说“他是北京人”“他是满族人”“他是穷人”。注意最后一个词“穷人”。这是实在话,老舍应该是中国近现代知名作家中为数不多的出身贫寒的一位。作为一个穷人,老舍在写完这些诗后马上声明自己的立场:

“五十年之后,准保有许多人给作注解……我的评注者,一定说我是资本家,或是穷而倾向资本主义者,因为在第二首里,有‘何时买得田千顷’之语。好,我先自己作点注吧:我的意思是买山地呀,不是买一千顷良田,全种上花木,而叫农民饿死,不是。比如千佛山两旁的秃山:要全种上海棠,那要多么美,这才是我的梦想。这不怨我说话不清,是律诗自身的别扭;一句非七个字不可,我怎能忽然来句八个九个字的呢?”

小结:老舍的幽默,一是因北京的市民文化本就幽默风趣,二是因为他曾在英国留学5年,深受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幽默风格的影响。以后我们读到老舍的作品越多,就越能感悟到老舍的幽默。

设计意图:唤醒旧知,检测预习成果,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拓展视野。

过渡:老舍是个处处都能幽默的人,那是不是《骆驼祥子》也是个幽默的故事呢?我们阅读本书的“后记”后可以发现,老舍说了这么一句话:“在这故事刚一开头的时候,我就快定抛开幽默而正正经经地去写。”我们都知道,当一个向来幽默的人,突然正襟危坐要给你讲一些严肃的事情,那这事情必然很重要。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骆驼祥子》,感受这一重要事件吧。

三、阅读探究

(一)合作探究一

1.探究任务:

请同学们分小组,结合《骆驼祥子》及老舍的我怎样写《骆驼祥子》,说说:

1)作者为本书命名为“骆驼祥子”,有什么含义?

2“骆驼祥子”是个怎样的人?

3)你能围绕“骆驼祥子”画出人物的关系图吗?

2.探究方法:

1)一位同学向大家介绍《骆驼祥子》的故事背景,其他同学作补充。

2)阅读老舍的我怎样写《骆驼祥子》,还原成书背景。

3)节选故事内容,学生概括出书名“骆驼祥子”的含义。

4)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说说祥子的人物形象,并画人物关系图。

提示:可从老舍的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中勾画关键词“一九三六”“三起三落”车夫被抓“车夫与骆驼”中,明确成书背景。

3.成果展示:

展示学生自主探究成果,教师相机指导。

4.活动小结:

1“骆驼祥子”来命名有三层含义:

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2)祥子本是农村人,后来到城市谋生。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常见的职业——拉洋车,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他老实,健壮,坚忍,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自己能养活自己,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了,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3)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学方案第1课时


 

5.随堂演练:

请简单介绍小说围绕祥子主要讲述了哪些故事?用四个字概括。

6.解答分析:

答案:三起三落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情节的梳理。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学方案第1课时祥子的一生“三起三落”

1奋斗三年买了车→被十几个大兵抢了车。

2从军营逃出来卖骆驼又攒钱买车→被孙侦探敲诈一空。

3)结婚后靠虎妞买了车→最后下葬虎妞卖了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故事主要的内容,和成书背景联系,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通过检测确保学生掌握感知内容。

过渡:同学们,圈点批注法是古人读书时常用的传统方法,这种读书方法的好处是:一可以让我们阅读时更专注,二便于再次阅读此书的时候复习巩固,并获得新的感悟。那么什么是圈点批注呢?

(二)合作探究二

1.探究任务:

结合教材及老师提供的《骆驼祥子》的片段,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阅读名著。

2.探究方法:

1)学生读教材,明确运用圈点批注法的注意点。

2)小组交流讨论,选取片段运用圈点批注法阅读。

3)选派一位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作的圈点批注。

3.成果展示:

展示学生探究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关注到多找片段中的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并引导学生结合社会背景理解作者的深意。

预设:

1)地名他很熟习,即使有时候绕点远也没有多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拉车的方法,以他干过的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况且他有他的主意: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儿”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在这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的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不敢想这个傻大个子是会敲人的。即使人们疑心,也只能怀疑他是新到城里来的乡下老儿,大概不认识路,所以讲不出价钱来。以至人们问到:“认识呀?”他就又像装傻,又像耍俏的那么一笑,使人们不知怎样才好。

2)到了六月,大杂院里在白天简直没什么人声。孩子们抓早儿提着破筐去拾所能拾到的东西;到了九点,毒花花的太阳已要将他们的瘦脊背晒裂,只好拿回来所拾得的东西,吃些大人所能给他们的食物。然后,大一点的要是能找到世界上最小的资本,便去连买带拾,凑些冰核去卖。若找不到这点资本,便结伴出城到护城河里去洗澡,顺手儿在车站上偷几块煤,或捉些蜻蜓与知了儿卖与那富贵人家的小儿。那小些的,不敢往远处跑,都到门外有树的地方,拾槐虫,挖“金钢”什么的去玩。孩子都出去,男人也都出去,妇女们都赤了背在屋中,谁也不肯出来;不是怕难看,而是因为院中的地已经晒得烫脚。

这两个片段通过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展现20世界30年代底层老百姓的生活,以及祥子从乡下来到京城后拉车,努力挣钱谋生的形象。

4.活动小结:

圈点批注因人而异,勾画的内容可以是词句也可以是语言运用、理解分析等;勾画的方式,除了用圆点、圆圈、画线等外,也可以自由选取其他的角度和形式。相信通过对老舍和祥子的介绍,以及分享了圈点批注的方法后,同学们对于再读《骆驼祥子》这本书已经跃跃欲试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阅读本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分析文本、理解文本等的综合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关于老舍的文学常识,初步了解了《骆驼祥子》的成书背景及故事背景,分析了祥子的人物形象特点,也认识了与祥子有关的几个人物。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圈点批注的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内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运用圈点批注法读名著。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为下面这段话做批注。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答案示例:

“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除了写出祥子当时的状态外,又暗示了祥子的命运像风雨中的树叶一样,无法自控。

2.课后作业:

1)《骆驼祥子》的正文部分大约16万字,按照我们对七年级学生“每分钟不少于400字”的阅读要求,即使每天只读半个小时,两周足以读完。因此需要大家先用两周时间,“连滚带爬地”自主阅读一遍《骆驼样子》。

在这个阅读过程中,需要同学们边阅读边做好圈点批注。

2好的封面,或传递书的整体内容,或呈现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题情感……和兼而有之,请从下列三幅画中选择一幅合适的画作为小说《骆驼祥子》的封面,并结合小说内容阐述理由。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深度阅读能力并借助作业让学生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学方案第1课时 

骆驼祥子

老舍

祥子:三起三落

圈点批注:角度和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