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螳螂拳》王开文著大作读后感与交流补图说

(2018-02-15 20:56:31)
标签:

螳螂拳谱

莱阳

历史

梁学香

考辩

分类: 螳螂拳
《螳螂拳》王开文著大作读后感与交流补图说 
                                                           
       王开文老师著的《螳螂拳》一书,已面世即购买了这本遐想不错的作品,可以说算作对仰慕已久的王老师精神上一个支持。而捧读之余,不胜感触,以已之力,出版一部著作,相当不易。人无完人,书中难免有不完备的说法,及各种各样的故事成份,还有一直没有鉴定的所谓宗师级“拳谱”等。但是,瑕不掩瑜,有一些精华部分,不容忽视。这一大部头著作,感触颇多,在下只能说出一二,不当之处,权当与大家交流探讨。

http://s13/bmiddle/003eyY7Xzy7ic6YdWB67c&690
读者家藏道光本螳螂拳谱 与作者螳螂拳内容作交流 

       此书作者汇集了相当一部分材料与史料,既有当前螳螂拳研究领域中有待商榷的文章汇录,亦有对某人的信任却仍然执迷,看来似已进师门不得而知?当然旁观清者认为深受其思想影响,而使研究前行的脚步缓慢了许多。在此书中读出一点改正或修改的诚意来(有篇章内容稍有删改),甚是看好。但是,读者感觉大有唐村武术史料与海阳“三本拳谱”、“福山六合棍”有之一比的情景,周伟良老师、张全海老师已做出严谨的考察成果了,读者多么企望王开文老师走出“围城”也能如他们一样,为螳螂拳谱和史实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果以谨小慎微的代着感情去考察,得到的且适得其反。有些事情古人已不能说,需依靠后人来鉴别良莠。当今螳螂拳研究领域乱象杂陈,地域性争风吃醋夸大其词和附会现象依然影响着人们……。古人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谱书和“故事”的选择很重要,反之则受其害也。提出来供大家深思再研究,以利于共同提高。书内原有作者介绍为: 
       作者简介:
      王开文,山东青岛人,1963年7月出生于烟台,硕士,教授。 
      自幼习武,多次参加省市武术比赛,曾获烟台地区少年武术比赛多个单项冠军。 
      先后就读于山东体育学院、苏州大学体育学院。1987年于烟台大学任教至今。……
       
         通过了解王老师在武术圈应该是,既有武术实作,亦有文化理论的武术人,后来又专门研究和练习螳螂拳及器械。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更有便利条件深入……查阅《螳螂拳谱》。从书中读到先生下乡访问的一些片段,以及对“历代螳螂拳谱荟萃”的阐述,很有感触确实不易,但看到对所谓三本拳谱的考证,离真相大白只有一步之遥,却没有胆量解开面纱,甚是惋惜。如果对没有螳螂拳史阅历的普通读者来读此书,还真看不出庐山真面目。  
 读者考虑篇幅原因,只剖析几个章节部分内容,权当读者与作者以诚恳心境交流。 
      
第二章 一孔之见我静观; 
      第三节 螳螂拳发源地[18-19页] 
      作者考证出卢乡就是莱阳,读者阅读于此特别高兴。高山流水难遇知音,是非之地得知己。拙文《卢乡即莱阳考新证》的出现,遭到多人非义,看到了螳螂拳研究领域的,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自己只好安抚情绪,何必与一些“不学无术”者计较。 
       
第五章风格独特析拳理; 
      第一节 螳螂拳中的美女形象与动作技法例举[46-47页] 
       秀女引针原意如何领会:   
      秀女纫针:纫针是将一缕缝衣线穿入针孔中,即穿针纫线,不是“引”线。“今亦以线贯针为纫”(《方言》注)。
        螳螂拳技法中,有一个词叫Rèn zhēn,意思是将线穿进针眼中。这个词就可以写成“纫针”,那么前面解释纫的含义应该无误。看螳螂拳界继承下来的名称,各有各种写法分别出现。秀女引针、绣女纫针、巧女认针、美女纫针、绣女引针等。虽然前缀多变,但词根不应多变。读者孤陋寡闻,“美女纫针”螳螂拳谱有;器械谱无记载,当然,今人可以从别的拳种中借用过来,哪也是可能的?
        柳国顺先生发表的“太极梅花螳螂拳‘拦截’中的跷腿和弥肘”(《武魂》2006年8期)。其中针对秀女引针,是这么说的: 
       1)“绣女纫针”是由弥肘、掌和脚的动作配合来完成的招式,先由两手弥肘磕、挑出敌之右手臂,破敌门户,自中门而入,然后才有了推掌加跷腿的打跌动作。  
       2)“绣女纫针”是交替用右、左弥肘将敌右手臂向上向外挑出,并顺势用双掌向左前方推击敌胸,而以左跷腿勾挂敌脚腕,致敌跌倒。(柳国顺先生的“绣女纫针”的字面最正确,技法如字面正确那就完美了)。 
     “青岛炳斗拳法研究会”,张炳斗先生发表的拳术套路:乱截拳中“秀女引针”动作技法的讲解与柳国顺先生几乎类同,所不同的是两个字“绣、纫”的差别。他们的手法是学于谁的版本,读者没有必要去考证。但是,说他们的解释有误,反而都不理解。那读者替他们想说的说法,名称各理解不同做出的动作就有分别,如果人人都相同的,这才是传统的动作技法? 
       以上是引为例子,与此书作以比较。 
      
       1.   秀女引针: 
       但是,本书作者所表述:动作、批解、释名(文字内容略),虽然不同于前两个例子,是用手掌先后击胸部等等。但是,大有五十步与百步差别而已。三例正确的是,都有勾对方脚腕的方式,又都错误在手法上,通过三个实例来看,这就是“三人为众”,大众化的讹误技法,也就是说真正的技法失传了吗?当然,孩子是自己的好,谁也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名称有别也不要紧,技法正确就好吗,而图示中且没有表示出来。不可否认读者的师傅,留下拳谱中是“秀女引针”,其字面也个别字有误。但是在口授讲解技法时,还是其“绣女纫针”名称与技法吻合。 
       读者听师傅讲过,他的师傅贺先隆少年时,跟着乡邻郝家拳房当家人郝宏师傅,学梅花螳螂拳械有年。某日他的师傅当时坐在罗圈椅子上,问及绣女纫针手法如何使用?郝宏师傅说,你冲我来一拳,年轻气盛的师爷随后,就照面门一拳打来,他的师傅上面双手前后刁抱住来拳及胳臂,下面使用勾脚,与此同时双手前送,师爷仰面八叉跌倒于地上。这表明,坐在椅子上也能发挥出这一技艺,当今能有几人?现今郝家门人有此技法吗?当然其中手法还有详细说道,于此说明繁琐,但做起来很简单,读者暗想聪明的人能领会出,其中奥妙。而且,绣女纫针的名称与技法动作又恰切,是真正的名符其实的“纫针”手法,当今远离发源地而保留在关东一区之地。但是名称的字面有所不同,也没有关系,只要技法正确亦说得过去,再说前面例子的名称正确也好;差别也罢,但都与技法严重不符。按照考试写作文的要求,题目与内容应相合,反之则为“跑题”,题不达意,不得分的。绣女纫针的技法,在读者的逾百名师兄弟中,现今在世的知道此技法的没有几人。师傅有没有保守思想也无法知道,亦不是跟随几年就能教授的。 
       读者师傅曾经说,郝家拳房后来离开家乡在烟台兴盛时期的情况,当时号称郝家“五虎”“一群狼”,“虎头”即是郝恒禄师祖,而“狼头”则是贺先隆师爷。后来贺先隆师爷与郝恒禄师祖成为师徒关系,其内情变化不是很详细,但这对于后学们无关紧要,今天的人只有继承的责任和发扬光大的本分而已。

http://s15/bmiddle/003eyY7Xzy7ic7eWh0a7e&690
清道光《棍棒鞭全谱》演示棍法的巧女纫针 拳法中的技法只是去掉器械 身形略高同虚步姿势 

       2.[50-51页]美女过桥: 
       首先得说明白,此名称正确,然而,不是螳螂拳中原有的,读者孤陋寡闻,于今也没见 到螳螂拳中有此名。原郝家的罗汉拳共有十八个套路,第七套中存有此名称,读者师傅继承了七个套路,而只有第七趟有“美女过桥”的名称。

        
       师傅给我们留下的手迹拳谱中的,罗汉拳谱的下面批注:“罗汉十八趟此乃第七趟”。并且,在前页自作诗一首,老人家说出了罗汉拳的要点,似有点睛之笔,其诗为: 
       罗汉拳术路法好,开式先用步心脚。 
       双手托天增气力,扭扭捏捏如过桥。 
       急流退步三穿掌,抽梁换柱腿法高。 
       挑打之后双勾手,久练此拳百病消。 
       诗述的内容恰如其分。    
       诗中“扭扭捏捏如过桥”,即是“美女过桥”,它不是一个定式形式,而是运动的式子,即行走中手脚运作。简单说是全身协调运动,下面左右高抬腿,上面双手左右环摇,与此同时,扭恍上身,主要是三个方面都要协调一致。读者当初学此式子时,感觉特别的别扭,回家慢慢练也不成,后来师傅亲自指点,并说一句话才点破迷津,那就是:“美女走的是独木桥”!不要以为是人马通行的桥? 
       师傅在整个拳谱开篇,留下告诫我们的话为:“练武术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功夫须要纯,寒暑要锻炼,五分钟热血等如未学。……”  
       
第二节 螳螂拳仿生势名与动作技法例举 [54页] 
       白虎洗脸: 
      读者感到,白虎洗脸的论述与技法,严重跑题!看来其案例不穷,如: 
   “太极梅花螳螂拳的指击法贵在以巧制胜,因为手指的击打力和击打时的承受力远不如拳合掌,所以其主要的攻击目标是敌之眼睛、咽喉、裆部等人体最薄弱的部位。如‘白虎洗脸’是用阴掌型的指尖戳击敌之双目;‘纫针’是用阳掌型的指尖插击敌之咽喉;……”(“太极梅花螳螂拳的拳、掌、指击法” ;柳国顺先生发表于《武魂》1997年12月)。 
       本书作者说的动作、批解、释名,论述的于上例,大同小异,只不过是,指头与拳头的区别而已,然都脱离了武术象形取意的命名范畴,关键在于取意,领会讹误技法就会相差,不能说十万八千里,哪也是名不副实,不经明师难得真谛。读者认为自己师傅于烟台师承源流有序:梁学芗-郝宏-郝恒禄-贺先隆-桑永茂(其中,替换一人就差辈份了),继承下来的各种技法,古朴纯洁,符合命名规律,名称与技法相合,读者通过与国内螳螂拳界所表现出的,如上种种,差别太大。有几人知道,白虎洗脸、绣女纫针是“短打”范畴的技法?又如读者师傅讲法,那是“见手入手”的方式方法,手脚相合运作。白虎洗脸的技法,即“见手入手”的同时,下面勾脚上面双手掌以揉力迎面,接触脸面用洗戗之力,即加手脚、身法相合,自然对方就倒下,要点是戗脸之力的“戗”字上。 
      作者书中,白虎洗脸技法所阐述用拳,是以“长拳”形式,其实上面说的技法命名,其中心含义就是一个字:“纫”、“洗”,离开诀窍就脱离实际。白虎洗脸名称的出处:读者师傅留下的拳谱,在螳螂拳套路的名称中,只有大、小翻车拳法有白虎洗脸的技法。 
      
     燕子投井: 
       螳螂拳谱有这个名称,其来源出处,于卢乡(莱阳)人升霄道人乾隆本、及莱阳佚名道光本,以及咸丰五年的卢乡(莱阳)人,别号弗遑道人增补手抄本拳谱(后来还有民国改编的本子,即所谓《衣钵真传》),一脉相承下来,大自然中是否能产生“‘燕子’投井”,不可而知?但是,套路中无此式子,因为此式是手脚连续动作。属于“短打”范畴的“地趟”打法。曾如作者书中说螳螂拳有“地趟拳”技法(水口的工夫躺下使劲),其“之间多有技术交流”;又说:“其流传至今的拳术套路有‘古存’……”拳等,莱阳现今存有的“古存拳”,是作者的调查而得到的,又间接的证明了道光本《棍棒鞭全谱》中,也记载“古存拳一套”的拳谱(内容略,有的式子名称在崔彭年著《拳谱》中有记录),这是后话。同时这也证明作者讲过的,螳螂拳引用了地趟拳技法,看来其言不虚。 
       清道光本中有此“燕子投井”,并且有图有释义,其技法含义与投井名词相合。摘录一句点睛之笔,如:“……此谓剪夹腿使法”;地趟拳中又称抛剪子腿法。现在已知有两部古螳螂拳谱都记载燕子投井名称,并且,只有螳螂拳谱道光本《棍棒鞭全谱》有图有释义。 
       清代出现的前缀名称不同的,舜子、燕子的投井,两个武术技法名称,但究竟是“‘舜子’投井”,还是“‘燕子’投井”,二者之间变化不详。什么样的动作能恰如其分的如燕子投井呢?技法命名的艺术不在于“燕子”还是“舜子”,而主旨是以“投井”为形象思维。其实古代拳师先是利用,平时有效的技法动作,而后去寻拟于此相符合的名称与文字,即民间成语、俗语、俚语等等。如今的现代人却是反其道而行之,自己不会这一个技法,那就是利用原来的名称或者改编,又断章取义等行为,套用原技法名称,臆想出的技法动作来,这么弄出来,怎能合辙。当今各界各行造假的人很狡猾,“打眼”的不在少数,好猎手又有几人? 
   千百年来,“‘舜子’投井”有典故。父亲瞽叟与弟弟象嫉妒舜子令舜凿井,舜子担心会出意外,在凿井时预先从旁边留了出口。瞽叟与象见舜在深井之中便埋土填井,想置舜于死地,舜只得从旁口逃出。北宋二十四孝,专门记录了他的故事。为什么投井出井?于此文无关,见郑振铎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介绍“舜子投井从东家出”,并且,有老版本插图。 
        清代黄百家的一篇文章(有人称“书”不确切)为《内家拳法》,短文中有此名称记载,即应敌打法有此:“舜子投井”,但是,黄百家最后说:“则此术已为广陵散矣。 ……庶几有好事者或可因是而得之也。虽然,木牛流马,诸葛之书中之尺寸详矣,三千年以来,能复用之者谁乎?”后来的今人没有继承到原来技艺,就臆想演绎了一出戏作,即今天演示的燕子投井的技法来。        
      
 第八章名家演练供鉴赏; 
       第四节螳螂拳经典套路六合棍  [第六合第24式图在316页上部;表演示范者程显明先生]。 
      所谓《枪棍拳谱》福山南涂山《六合棍谱》中,棍法名称有一个:美女纫针。 
     读者按:通过影像和图片来看,那不是美女纫针的状态、姿势,既没有一丝美女纫针棍法的技击含义,又于名称不贴切,严重的“跑题”状态。呈现的就是一个指路式罢了;讲述很矛盾:动作同第二合第2式,唯方向相反(第二合第2式:“单扎一枪”。类似于:仙人指路了、美女指路等)说“指路”式都符合而贴切。总而言之,棍术与拳术中的巧女(绣女)纫针方式,基本相同。所谓不同的手中无器械而已,拳术中的手法更为细腻、简单。 
       清道光《棍棒鞭全谱》,谱中的棍即是六合棍,棍法名称中有:巧女纫针。形象姿势如下面拳谱中书影。不比照不知道,一比照吓一跳。真相立现,所谓保留的福山南涂山古谱,实际还是近代的流行六合棍套路。而且,完全都不如陈若萍编著的《六合棍》一书中套路;陈若萍先生表述的巧女纫针,那好歹前脚是翘起来的,虽然棍的姿势略有不当,但是脚法是正确的。然而,所谓原始福山南涂山的六合棍,是正统的?而读者看到的,棍法精华都不在,并且,很多名称的改编都无法理喻,还好意思滔滔不绝于口……。还说:梁学香都是从他那儿学的?埋汰古人也不看日头。读者既想不明白,也不能理解!难道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样的逆天谎言,还有人而摇旗呐喊。不明真相的人那里知道,这好似刘邦为自己树立登“皇位”制造舆论一样。 
     “同样的事情重复三次,便是真理。这在现代心理学上被称为“认知强化”——当我们不断重复某一谎言时,其实就是对自己的认知不断进行重构的过程。每一次的重复与强调,都是一次刺激与强化。从认知神经学的角度来说,每一次重复都会刺激神经的联结,久而久之,谎言便成为真理。在这一心理效应的左右下,事情是否发生有时候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会由此认为它一定会发生”(选自《老梁说天下》中国工人出版社)。        作者王开文老师说:“福山南涂山《六合棍谱》据知情人士程显明先生透露:当年梁学香亲往福山南涂山村,用螳螂拳中的‘崩补’拳换艺六合棍术。至今福山南涂山传承的‘崩补’拳仍然保持着它的原始风貌。《枪棍拳谱·六合棍谱》首句即云:‘福山涂山村于氏祖传棍法’。……,其渊源关系不难分辨”。用臆想的“拳换艺”等等,都能编造出来,这不是杜撰那还是什么?又说自己收集那么多种的“六合棍谱”,整理出解释谱等等,文人墨客就借用他的话,而大张旗鼓的广泛传播,最后目的以利于自己“招商”而已。成语谓“……,路人皆知”,读者把前句省略,后句改为:路人有几知。通过证据的比照而言,作者被蒙蔽之深可想而知,读者以旁观者来看,真的坑了本书作者不浅!拳师的良知在哪里?误人子弟可不得了!真正的古六合棍谱,只有螳螂拳谱道光本有图有真相。从美女纫针一个式子,可看到一斑窥全豹,其他不赘述。

http://s2/bmiddle/003eyY7Xzy7ic7zYM0x51&690
http://s15/mw690/003eyY7Xzy7ic7Y1uwu2e&690
上中下三图,下图是 程显明先生演示的美女纫针   三幅图示比照真相鲜明  
       

      以下是作者原书所例五个拳谱介绍。读者将诸谱简单的各试析如下。 
       
附录:历代螳螂拳谱荟萃 
        一、升霄道人《衣钵真传》(节选) [321页] 
       1、此谱是咸丰五年卢乡(莱阳)弗遑道人增补版本,本是弗遑道人,讹误为升霄道人 拳谱名称也不是《衣钵真传》,虽然有书影照片证明,但是,哪也是咸丰五年以后的民国时期妄为之人改造而成的。
       二、《重订增补罗汉行功短打通解》(节选) [323页] 
       2、作者以前文章说:所谓“从螳螂拳早期作品”,“升霄道人又著《重订增补罗汉行功短打通解》”的抄本,读者考证实际是民国初期“杂交”而成的抄本;这一次集成此书时删去“升霄道人又著”及“升霄道人”的称呼。 
       柳国顺先生发表《<武备真传>误读》针对王开文先生在《中华武术》2013年第1期,刊载的《也谈“闪赚腾挪”——兼答马明达先生》(《<武备真传>误读》定为,“以下简称:《也谈》”)的文章,而无端及武断的反驳说:“其次,《也谈》所录的‘短打紧要’三段文字,其实是将原文内容无端扩大化了。第一段应是完整的‘短打紧要’内容。第二段的文字,在乾隆抄本《武备真传》里的‘短打紧要’原文是没有的,其又与第一段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明显是后人的添加之语”。这一段话显露出反对者,没有自知之明,其完全是裸身徒手打老虎的行为。其实“短打紧要”共有三段,一直是被记录在咸丰衍生本中,有目共睹的事实。其实王开文先生所引用的“短打紧要”,共三段并无误,讲述同样亦没有太大错误。其有讹误的只是引用的抄本问题,是民国时期杂交本而已,内容是由两种版本拼凑的,……(见读者《螳螂拳谱被张冠李戴考述》)
        
      三、梁氏遗留《可使有勇》(节选) [331页] 
       作者以前在《螳螂拳起源及螳螂拳谱等若干问题的研究探讨》(2011年第6期《中华武术》)文章说:当年,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简报(刘希钦《梁振照献出三本珍贵螳螂拳原始材料》烟台日报1984.1.12)没有直接说明这三部拳谱为梁学香(1810?年)所撰是有道理的,只是说明“其中两本分别成书于1842年和1852年,另外一本年代不详”。这本年代不详的拳谱,后来被人称为《内功谱》。    
       所谓1852年的螳螂拳谱《可使有勇》的成书年代,是依据其封面“壬子”二字断定的 但却忽视了其余三字“皋(五)月”中关键性的“录”字。它已清楚表明,此谱既非成书于1852年,亦非梁氏所撰,而是抄录于1852年。是否梁氏亲手所录,还值得推敲。 
       3、读者认为:“壬子”年,有三个年份1792(乾隆)年、1852(咸丰)年、1912(民国)年,关键那一个是重点考证的要素,而作者以有一点怀疑“非梁氏所撰”,但承认“壬子”二字,是“抄录于1852年”,即是咸丰二年。为什么非得定为“1852年”哪?究其原因还是因循了“梁学香(1810?年)”出生的大约和假设年而为之,并且以假设而定调而已,当今没有负责任的人士来具体考证,梁学香究竟是哪一年出生,而今却约定为嘉庆15年生?当然误差十年八年是免不了的。权当是1810年生,于咸丰二(1852)年(“壬子”年),正是40岁左右,这个岁数创造拳谱是可行的?然而,再减一甲子,或者再加一甲子不可以吗?当然不行了,那就失去了指认梁学香创拳谱的年份意义,而真相就暴露无疑了,虽然拳谱内容不符合咸丰二(1852)年的实际,也顾不了这个小问题,能看到拳谱封面的人必定少之又少,但愿不被人看破为好。死猪不怕开水烫,死不认账,奈何于我。在此多多感谢作者提供拳谱封面。 
       读者试揭密如下,首先以减一甲子试一试看如何:1852年—60年=1792年,这一“壬子”年,是乾隆57年,我们的大宗师还没有出生,这是不可能的年份。其次用加一甲子试一试看看可不可以:1852年+60年=1912年,这正是民国开始的第二年,大宗师他又不在人间了,怎么办?怎么办?!那就选择一种折中办法,选择他40岁左右的咸丰二年(“壬子”年),正是年富力强之时,这个岁数创造拳谱,还能蒙蔽一些人,这就是流行于世的,“抄录于1852年”的“壬子”年,有人认为这是录于咸丰二年,而原被录的抄本要比此本早。当今安排“宗师”造拳谱,管他有没有文化及阅历了,以及武术素养和螳螂拳方面等各种积累了,等等,先戴上高帽子就OK了。大家想一想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在任何一部螳螂拳谱或者其他史料中,没有一点蛛丝马迹的套路名称,就是“螳螂拳”三字都没有,其他拳种或拳术套路名称也是凤毛麟角。尤其咸丰五年的卢乡(莱阳)人,号弗遑道人增补的“螳螂拳谱”,同样未见到。而民国《莱阳县志》记录也只是:“螳螂术”,可想而知螳螂拳的所谓套路名称能出现于清咸丰年间?以及光绪前期都是难成立!那么所谓《可使有勇》拳谱记载:“昔者王朗老师,作为分身‘八肘’,‘乱接’、秘手,但论虚实刚柔,其妙无敌”。这其中套路名称能是清代中、后期?有一点思维头脑的读者不难看出,这里充分暴露出来的就是清末民初所命名。套路内容语句,似同莱阳人螳螂拳谱如出一辙,有人本末倒置的认为那是莱阳人抄录梁学香的谱,还有人盲目的摇旗呐喊,只要是拳谱里写的就行,真假在所不管,我才不管事实如何,就给你们搅屎棍子。 
       但是,综合谱中内容语言及套路名称手法名称等,正符合民国当时螳螂拳谱大肆抄录之风气兴盛时期,也同样符合当时社会环境流传下来的。当然这种结果有人就不愿意看到的,而愿意最好的方式是“削足适履”比较能说得通,但这只是一厢情愿而已。还有一些人认为专家学者都说是梁学香的,不是他的我才不干那,这是一些有本末倒置的思维所不愿意的。还有所谓网站中低级的思维评价和论述,动不动回去问一问师傅看看资料,谁动了他崇拜的“名家”,竟如粉丝敬慕“明星”一样。君子难做,何必当小人,有些人就如同疯狗一般不顾廉耻,“登门”如泼妇谩骂。真给山东人丢脸,山东自古出英雄,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山东人性格,武德教育不当,是师傅的过错。阿弥陀佛! 
       当然读者祖辈山东对家乡多有眷恋,多年关注研究和用多种谱书方面资料的比照,此谱就是民国二(壬子)年“皋(五)月录”抄录(有清末民初莱阳螳螂拳谱中内容)的,应该无误的。这对于某些人来说,越是不情愿的事情,越是来什么的事实。我们同样也是不愿意看到尊敬的大宗师级人物,“梁学香分别于1842年、1852年编著的《拳棍枪谱》、《可使有勇》、《内功谱》”,共有所谓三本拳谱?最后被考证出一生没有留下一本谱书,在感情上叫人无法接受,但是历史事实是无法篡改和逆转的,相信历史事实,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没有留下谱书也没有什么尴尬,何必非得为此较劲哪?同样也无法撼动他在读者心目中宗师形象。 
       读者联想到王开文老师的处境,针对中国武术研究院资料库所收藏的《螳螂拳谱》,在两年前周伟良老师说过,以他为负责人的《螳螂拳谱》整理小组,通过很长时间的整理、注释的阶段,现在正处于校对等其他事务,争取年底出版。两年过去渺无音讯,看来也可能是离不开“围城”的困扰,是否还是骑虎难下的状态?不得而知?(出自《中华武术》原话记不详,大意如此。原杂志搬家后难寻找)
        
      四、梁氏《枪棍拳谱》(节选) [332页] 
       4、所谓《拳棍枪谱》中八打八不打:一不打太阳为首 二不打两耳扇风  三不打脑后生风 四不打穿嗓捶 五不打向心直通 六不打两肋双闭 七不打撩隂高骨 八不打尾闾骨。这里的“八不打”的讹误暂且不论。 就评一评“八打”的部位,其部位名称多么可笑。
        请看八个名称: 一打迎面 二打嘴巴 三打肩头 四打胃膛 五打肩背 六打胗窝 七打胳膊 八打腿。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分明是一个没有专门武术训练的,普通老百姓的打法,小孩子的生理本能的行为。内行看门道,离巴(外行)看热闹。换民间俗语的话,就是一个“离巴”所为,而编造的打什么胳膊又打腿的。认为是梁学香编著,宗师级人物能愚蠢到这一种程度?这不是埋汰老人家吗?所以证据不足不能成立,他的后人抄录同样难成立,没有说服力,这个伪劣的小册子,应该就是民国时期的产物。
       所谓宗师留下的三部螳螂拳谱,不可思议的是,其中就有两部,各有堂号名称:其一、“拳棍枪谱”封面有:德顺堂印;其二、“可使有勇”谱的扉页有:慎德堂及联语,一家中很难得能有两个堂号?而且还都是做买卖人家应该有的,而“慎德堂”是清末皇家还有的,普通百姓人家应用,冒有杀头之罪,看当时梁家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和身份?他们家能不能架得住这一个堂号?今人可以随便附会,给人家涂脂抹粉等等,什么都可以拔高夸大。与此同时,慎德堂的联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驰马易放难收。这一付对联与谱的内容有关系吗?不见得!通过这两个堂号同时呈现一人之手,可以证明是民国时期收集而来的!当然收集那个人心知肚明!且于后面暗暗窃喜。就诚如作者所说:“而试将两谱作一初略比较,则会发现其字体风格迥异,显非一人所为。”这么看来如还是有人主观臆断的不认可,那就是无可救药了。

http://s15/mw690/003eyY7Xzy7iccL494i7e&690
所谓德顺堂印的梁学香《拳棍枪谱》封面                         所谓梁学香《可使有勇》内页之慎德堂及联语  
 
       另外,所谓梁学香去福山南涂山学习六合棍,当然始作俑者是清末民初那个作伪的《枪棍拳谱》者,再加上程显明先生的推波助澜的鼓噪,瞪眼说得就像是真的一样,再有几个人的摇旗呐喊而造成了当今现状。大家是通过作者的说法,认为梁学香诚实,自己说用拳术换取了六合棍等等。这那能是他梁学香说的,分明是造假拳谱的人说的——明睁眼漏的事实!  
       
      五、宋子德《(螳螂)拳谱》(节选) [333-334页] 
       5、读者从节选考察此谱,初步看来,内容被《枪棍拳谱》抄袭又篡改,后来出现了一本所谓《枪棍拳谱》,其中部分内容,有宋子德《(螳螂)拳谱》中部分内容。大家看看不难辨别。敬请大家不要如某人的思维倒置,误认梁学香拳谱在前,宋子德拳谱在后,事实是正相反。如论点之错谬,竟把宋子德此谱的真实历史掩盖了。这只是节选所呈现的一点点内容而已,如果整体呈现,再综合其他拳谱,那又有一番惊喜展现。 
       作者大作阅读后,心情无法平静,再一次说一声谢谢!读者说出诚恳如实的感想如上。当然读者与作者阐述的内容,其实就是两地不同身份的人在交流,技艺的交流不在于身份高低,三人行必有我师。读者只是感受太多,此不赘述。  
       
       国内各界对于造假现象有不同反响 
       2017年11月21日-23日由中国武术研究院等几部门,召开 “2017杭州萧山国际武术文化湘湖论坛”,专家专题报告会(共8人)。        
       其中第6人为蔡宝忠,沈阳体育学院教授,他讲述了武术界多年来《武术学术造假现象的社会根源及其史学考查》,尤其近几年为商业和本位主义利益不谋手段的“标新立异”……     
 武术界假造“拳谱”,地方史界造假“县志”,当今发现伪造螳螂拳谱与盖州的伪造清宣统《盖平县志》,其手法大有异曲同工之处,当今营口史学界那么多的专家学者无人澄清,所谓专家还一再引用。伪造者固然可恨,然还不足于其翻印、复制及推崇者更可恼的事。 
       当然螳螂拳史研究亦不例外,假冒伪劣的已经形成,拳术套路形成的年份盲目拔高,所谓宗师级留下三本拳谱,为他们贴金等等。这些都需要真挚的螳螂拳研究者,重新认识并且把以讹传讹的讹传改正过来,以利归附正常研究轨道上来。那么武术界及螳螂拳门才能有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景。 
       于此,为人们了解所涉及螳螂拳人文历史的窗口,也为关注螳螂拳谱历史的学者提供一些研究依据。这么多年王老师在各种刊物发表的各类螳螂拳文章,于今终于汇集成一部《螳螂拳》一书,各个篇章上虽然没有多大修改,笔者多少留有遗憾,但我还是留下了上面的忠言逆耳之肺腑之言,如果虚心接纳鄙人的建议的话,若要真正能转变思路,重视本地区的螳螂拳械历史,拨乱反正甚至恢复历史都不算是难事,那么世上能把螳螂拳研究出成果来非你莫属,最后还坚持企望于王开文老师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看到老师书中难得的螳螂拳谱等资料,非常感谢王开文老师。 
       
       附录读者简介: 
       读者武术段位五段,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套段所取得,以后并没有继续考取,而是看开了段位的多少高低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武术等能力。今有一个段位权当体验一番罢了。


       另外: 读者家藏的清道光本螳螂拳谱《棍棒鞭全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没有为了贪得 “雄狮奖”而献出,今天看来还是正确的。 
       读者精力及其他各方面所限,企望王开文老师能把六合棍进一步考证出来,本人可以无条件的,把道光本六合棍原谱和书影给予提供,以利于中国螳螂拳发扬光大。 
 最后遥祝王开文老师及螳螂拳友们,家庭和事业更上一层楼,心想事成!乘新一年2018之风一发不可收!   

      丁酉年腊月 盖州后学徐贵宏  于辽东半岛南麓之寓舍止戈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