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盖平县志》真伪考

(2018-02-14 21:14:42)
标签:

伪志

营口

盖州

专家

责任

分类: 历史

《盖平县志》真伪考

/莱阳裔人

《盖平县志》共分三个版本之说,这种荒谬的说法极其不负责任,因为其中有一个作伪的“版本”,即是宣统元年《盖平县志》。其实这个伪志的名称的命名和推崇,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且,其内容又是剽窃于他志而来的。考证其事实真伪,诚如《说文解字》解释:伪:诈也。从人为声。段玉裁的注释:诈也。诈者,欺也。徐锴曰:伪者,人为之,非天眞也;故人为,为伪是也。

百度百科,昭告天下说:“《盖平县志》为东北奉天省(今辽宁省)盖平县(今盖州市)的老地方志。共分三个版本,即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版、宣统元年(1909年)版和民国19年(1930年)版”。从介绍中看不出,三个版本哪一个是 “造假”的,伪志的认定或鉴定,是通过两部志书的比照而考证来的,下面利用两部志书考证出的证据,其中必有一个是伪志。

http://s12/mw690/003eyY7Xzy7iaFLnUiT0b&690

此所谓志书由营口市方志办署名即电脑臆造的·内容是剽窃来的伪志,然而讹误判断为一部正确的志书,是由营口市方志办的“考证鉴别”,而纳入了《辽宁旧方志·营口卷之二,其对人们造成的“伤害”和影响,多少年来没有人站出来为此负责任,而且十余年来并没有实行“召回制度”。任其继续……

 百度百科它这种说法来源于哪?又依据什么说的?有实据还是传讹?还是另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讲法?通过考证,当然是今人的粗心大意拣选不当造成的讹误!始作俑者谁?当然是地区权威部门“史志办”也!然而这样的部门拣选了一个伪志,同时在营口地区方志中,又埋没而丢掉了一部,承上启下的清光绪《盖平县乡土志》,这么一个低级错误都能出现。

下面就以被伪志而剽窃的原本,即清光绪《盖平县乡土志》沈庆飏编纂的版本,与作伪的“宣统元年(1909年)版”《盖平县志》“版本”,作为考证的重点来剖析,并且以这两个版本图片来比照为主,同时加上相互文字对照来考证,究竟孰是孰非?最后真伪一目了然!

 一、盖州首部康熙本《盖平县志》二卷

   康熙《盖平县志》原来是写本,有:目录、骆云序、纂辑姓氏(只有骆云一人)、凡例、县治疆域图、县城图、卷上、卷下。

“《盖平县志》二卷康熙二十一年知县骆云修;《开原县志》二卷康熙……知县刘起凡、周志焕修。
此二志亦为北平写本,凡康熙诸志皆为修《一统志》时征取之稿,成书仓卒,故尔时各省未有印本”(引自《辽海丛书·总目提要》)。

此部丛书搜罗资料有许多“家藏稿本及传抄本而向未付刊者”,而 “其中以传抄本居多,家藏稿本次之。凡此诸本,今俱不易得,”至于绝版之复本,金毓绂辑补本之数种,至为珍贵。许多海内孤本、珍本赖以传世。 由此可见,康熙二十一(实际至二十四)年《盖平县志》,即是以“世所罕见之本”被《辽海丛书》重新收入第七集(在第四册中),至此流传下来,不致湮没。这是盖州地方史学爱好者之幸!由陈梦雷负责纂修,但他是被流放之谪人的身份,是无法署名而埋没于志书中。

http://s5/mw690/003eyY7Xzy7iaFYQ36Q34&690

   此志书由东北书法和篆刻家王光烈署名

此部营口地区第一部志书,版本源流有序,是由东北史学家金毓绂的考证鉴别,而纳入了《辽海丛书》(详细内容请阅读笔者《<盖平县志>原版本说略》)。

 

二、盖州第二部民国本《盖平县志》十六卷 既是第二部又是最后一部

第二部《盖平县志》刊本是,民国十九(1930)年铅印版本,全志六册十六卷。此志由宣纸双折页线装订,本志先后由盖平县知县石秀峰、辛广瑞监修,由王郁云总纂。此志首先收有前民国九年《盖平县乡土志》原序五篇,跋文二篇;同时本志有序十篇,跋文一篇。

《盖平县志》民国十九(1930)年版,既是利用前民国九年《盖平县乡土志》书稿,亦再增加内容而完成的一部志书。1925(民国十四)年石秀峰来任盖平县长,临走(即卸任)之前一年,他请原来“乡土志”的志书“校正”,王郁云为编辑主任,于1928(民国17)9月,开始主修县志,利用民国九年,刊行的《盖平县乡土志》所有资料。并且,搜集补充前“乡土志”所缺失的资料,运作中搁浅,是因石秀峰调离,辛广瑞接任县长后,又继续督修,并且聘请王郁云为总纂。于1930(民国十九)年书成而刊行,既是盖平县的第四部志书,亦是现今为止的最后一部。全志分礼、乐、射、御、书、数,共六册十六卷。

这部志书前后编写仅2年,涉及人员较多,全县所有的学校校长和部门负责人,都被责令参与调查,因而资料较丰富,编写质量较好。主编者对历史上重大悬案做了一些考证,但是,既有讹误,也有的相信了辽阳民间故事方面的传讹,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即耿仲明墓葬辽阳(实际在盖州)。对近代工商业、店铺字号等等的介绍,记述相对他县多少还有不足之处。但整体还是优于其他方志。

http://s11/mw690/003eyY7Xzy7iaG7uL7Y6a&690

原版本志书由书法家郑孝胥署名

尤其《盖平县志·凡例》之末尾,解释并说明此志,从1928年九月,开始编辑、纂修。请看原文曰:“此志兴修,始于民国十七(1928)年九月,成于十九年四月杪。其间新政繁兴,一岁之中因革迭见,有编辑已定而规模更新者,有纂修垂成而机关忽易者,虽及时采补改窜尚恐难周。其他晚出后见之事迹,参差歧异,更有收不及收,检不胜检之处,亦时势使然,难期整齐划一,而无所疏漏者也。”解释的很明了,此志只用两年时间,虽然历经两任县长,“新政繁兴”、“因革迭见”,但是,还是顺利完成了。这就是利用了前乡土志的所有资料的前提下,才有民国十九年《盖平县志》的成果。这既是《盖平县志》的第二部版本,也是盖州最后一部志书;其同样是源流有序;而其刊本是再清楚不过的版本了(详细内容见《<盖平县志>原版本说略》)。

 

三、宣统元年《盖平县志》真伪流变确系伪志考

“宣统元年(1909年)版”《盖平县志》,看来这一讹误的说法,害人不浅!辽宁盖州自从有建制以来,盖州历史共有四部地方志书,即《盖平县志》有两部,《盖平县乡土志》同样也有两部。凭什么说《盖平县志》有三部哪?怎么多出“宣统元年(1909年)版”?这是从哪里引录来的?依据又是什么?其实,始作俑者是始于辽宁省营口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他们没有经过缜密鉴定,而选择了一本存于南开大学的伪志抄本。

http://s6/mw690/003eyY7Xzy7iaI0nuShe5&690

此图即宣统《盖平县志》伪志,其扉页和卷首书影

这一本造假者的抄本,应是从民国年间文物市场,收购而入藏的。这个伪志篡改人,其实应该是于煤油灯下,剽窃清光绪《盖平县乡土志》的内容,其人首先抄录内容而后篡改。为什么这么说?原因是这一本伪志,格式.篇目等都与被抄录本雷同,所不同的就是“灯下黑”原因,造成的缺字、错字、年号讹、有的篇目中一个子目混乱,全志末还缺少一个篇目,即“商务”中内容,尤其古书注释是双行小字,而此制假者,竟然抄录且变为正文等等。一连串的证据,不可否认此志,就是铁板钉钉的伪志。并且证明伪志就是剽窃、篡改清光绪《盖平县乡土志》的内容,名称删减了“乡土”二字,而伪称了“宣统元年《盖平县志》”的迷惑人的版本,其实内容属于光绪《盖平县乡土志》的内容。

关于沈庆飏编纂的清光绪本《盖平县乡土志》简述 

光绪三十四年(1908)手抄本《盖平县乡土志》,全本二册,分上下二卷,分别收藏于“上海图书馆”和“辽宁省图书馆”,此志既不著纂修人及年月,亦无序言,无独立目次(录),但于正文中有各篇的篇目:卷之上即历史卷,分别为:建置沿革、政绩、兵事、耆旧、列女、人类、户口、氏族、宗教、实业;卷之下即地理卷,各篇目分别是:(包含)地理(含五个子目)、古迹、祠庙、市镇、学堂、山、水、岛、道路、物产、商务。总共21篇目(现存于辽宁省图书馆。至今未发现原稿本,此抄本比较贴近原稿本。

(详细内容见“光绪《盖平县乡土志》版本简介” 沈庆飏编纂)

 1、依据民国《盖平县乡土志·序》,可知是当时任劝学所总董沈庆飏编纂的。即:“光绪末叶,学部订成目录颁之各县,余友沈庆飏羹唐曾奉委编辑”(主编辑人,崔正峰序),又“余求得故友沈菊邨(名庆飏,字羹唐,号菊邨)先生遗稿,而简断编残,类多阙略,枨触者久之”(副编辑人,郭春藻序)。通过民国《盖平县乡土志》编辑人在序中所言,佐证了光绪本《盖平县乡土志》编纂人,毫无疑问的就是沈庆飏先生。

http://s14/mw690/003eyY7Xzy7iaILM4kB7d&690
上海图书馆藏的手抄本光绪《盖平县乡土志》,复印本卷首之图影

       2、此部抄本《盖平县乡土志》,存于上海徐家汇天主堂藏书楼,此“藏书楼”曾收藏中国各省、府、州、县地方志2531种达12万多册,现今“藏书楼”隶属于上海图书馆的旧外文资料中心单位。这一部抄本《盖平县乡土志》现藏“上图”,另外,辽宁省图书馆收藏一部,即“辽图”本,与此本基本类同,亦无纂修人及年月、序言、目录等,其他相同。

本志分二册上下卷(即一册一卷),宣纸折页线装订,版框约28cm×17.5cm。半页10行,行20字,无边栏,工笔楷书字体。全本三十二页,每页的书口上书“盖平县志”,下标记页码。在上卷首页,首行竖书“盖平县乡土志卷之上”(下卷首行竖书“盖平县乡土志卷之下”),同时都在下面,有两方馆藏钤印章,首印:“上海徐家汇天主堂藏书楼印”,其二:“上海图书馆藏书”。次行,“历史”,再起行即:“建置沿革”,再行是内容。此志以略小的字体,在“每页书口上书‘盖平县志’”的原因,即是图以省笔而已,作个小“简目”标记罢了,卷首的首行已有明显的,志目“盖平县乡土志卷之上”,所以此本书口上书“盖平县志”,不能认为是标新立异的新版本,其他另类传抄本亦有这种做法。全志个别字仍有讹误外,其内容及版式与藏于“辽图本”相同,恕不一一赘述。 

http://s3/mw690/003eyY7Xzy7iaIV60Su92&690
上海图书馆藏书的《商务》内容全,是以二个表的形式叙述,这是其中之一图影 ;伪志无此文字。

        现存手抄本清光绪沈庆飏编纂《盖平县乡土志》上下卷二册,被收藏于“上海图书馆”和“辽宁省图书馆”。此手抄本就像一颗蒙上厚厚历史尘埃的明珠,沦落风尘百多年。地理、山川等叙述颇详细,不但作为蒙学教材,教育儿童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作为成年人仍然亦是不可小觑的,一种普及性的教科书。

             宣统元年《盖平县志》手抄本是部伪志考辨 

   所谓宣统元年《盖平县志》,即是“冒牌”的伪志。 

其一,“光绪三十四年(1908)版《盖平县乡土志》宣统元年(1909年)版,又名《盖平县志》。由张国珍编,未刊发,手抄本存于南开大学。” 这里所言“光绪三十四年”版,又说是“宣统元年”版,而后又说是“又名《盖平县志》。由张国珍编,”此说既是牵强两种版本说,亦是附会“由张国珍编,未刊发,”这应该是没有深入研究,而产生了当事者迷的原因,就认为是新的版本《盖平县志》了。实际,就是由沈庆飏编纂的原版本,进而重新抄录之后,添加人名又删掉了“乡土”两字,就摇身一变成了所谓《盖平县志》,蒙蔽了粗心大意的人们,通过证明,其实是造假的伪本。

 其二,“《盖平县志》由沈庆飏(盖平人)主修,盖平县知事姚昱监修。此志分上下二卷。”  这里说的同样不明确,混淆了光绪《盖平县乡土志》与宣统《盖平县志》的关系,为什么说混淆了?因为,前志是光绪沈庆飏编辑,后志是依据前志作伪,所以这一伪书的出现,混淆了史料的真实性,模糊了文献的真正价值。清末张之洞说得好:“一分真伪,而古书去其半。”研究的基础首先不稳固,往后的分析及结论就更不用说了。为此清人姚际恒把辨伪工作看成是“读书第一义也”(《古今伪书考序》)。梁启超,曾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无论做哪门学问,总须以别伪求真为基本工作。因为所凭借的资料若属虚伪,则研究出来的结果当然也随而虚伪,研究的工作便算白费了。                                                                  

所谓宣统《盖平县志》二卷,其残缺后部份内容和添加所谓作者名,都包括了“有意作伪”“无意作伪”的范围。这一册《盖平县志》二卷,其实看不出一卷还是二卷,根本没有分卷。虽然是“乡土志”的篡改版本,其收集的内容也是光绪本当年的,除了前说的舛误以外,亦基本保留原来结构格式的抄本,不但没有增加任何内容,还缺少《商务》一项的内容,又能在扉页上妄自添加姓名?其王榘曾以宣统元年,刚来任盖平县知县的身份,不到一年即离任,下车伊始,就敢为假冒的东西署自己姓名?岂能不顾廉耻?所以,是好事者的伪作,想作为一个见面礼罢了。 

这不但暴露出来了“马脚”,而且整个马身子已经暴露无遗,判为是一册伪书,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流传于世,有害无一利,这只能遗憾的表述原版本光绪《盖平县乡土志》,又遇到了被“强奸”后而产生的另外一种“面貌”的版本。即所谓宣统元年的《盖平县志》的伪志。同时,还缺少全志的最后一篇目《商务》的内容,即有篇目无内容的两份一览表。“宣统元年《盖平县志》”,通过以上证明可以说是伪志,明眼人一看便知。

“宣统元年《盖平县志》”,为什么是伪作?关于伪书,有人批评说:“有意作伪,动机很恶劣,非辨别不可;无意作伪,虽无歹意,但客观上混淆了是非,亦同样需要严格考订。为此,辨伪工作异常地艰巨而复杂。” 

笔者间接经见的除上面“辽图本”、“上图本”两种版本以外,还有间接见到所谓“宣统元年《盖平县志》”版本,即是《辽宁旧方志·营口卷》之二的重印版本,伪志没有增加一句内容,然而,还缺少内容,并且,多有错字、缺少字等讹误。通过考证,此手抄本的作伪者,虽然是转抄于沈庆飏在1908年编纂的二卷本《盖平县乡土志》,但是,在抄录时有意还是无意的暴露出一个事实,那就是把志目“盖平县乡土志卷之上”(卷之上的第一篇目即是:建置沿革)、“盖平县乡土志卷之下”(卷之下的第一篇目即是:地理)给阉割了,所以在这一部伪志中,读者就看不到有上下卷的标示,篡改为一卷本。其中,还有一个讹误是,兵事篇目是独立成为一行,而“兵事”下:是双行小字的注释:“古事已见正史者不录惟录近事……”,然而伪志却没有把兵事篇目与注释分离,则错误抄录成为一行正文形式(即是,篇目与注释不分,注释成为正文的错误)。

 在地理篇目中有五个子目,即:经纬度、疆里、区域、城内区域、城外区域。然而伪志中隐蔽了一个子目“城内区域”,其中,疆里、区域、城外区域,并不是篇目(另外,在耆旧篇目中有孝子的介绍,但是并没有立,以“孝子”这一个篇目)。所谓25个篇目是不正确,减去孝子、疆里、区域、城外区域四个称谓也是原来的21个篇目。证明它还是回归于光绪《盖平县乡土志卷》21个篇目中来

这一部假冒伪劣的宣统元年《盖平县志》,还有其他讹误多得是,初步检出有:在建置沿革篇目中:“据《金志》明昌四年……”,给抄录成了“据金昌明四年……”,金代根本没有“昌明”这个年号;在耆旧篇目中:“秦聚奎字凤山”,成为“秦聚奎‘家’凤山”;又在烈女篇目中:“徐单氏盖州城东小七盘岭……”,讹误为“小七盘林”;在氏族篇目中:“沈氏汉军镶黄旗人……自国初迁入本境……”,一字之差而造成重大错误的是:“自国初赶入本境”的“赶”与“迁”的讹误,这样讹误百出的手抄本,不知能祸害多少“专家学者”们及其他普通或粗心大意的人们?通过考证和比照,它并不是新的、独立完成的一部地方志书。多处露出马脚而证明,所谓宣统《盖平县志》,实际就是篡改、剽窃光绪《盖平县乡土志》的衍生手抄本的“版本”,其作伪者,是利用民国时期的原装订现成的宣纸账册本(内印有竖式10格,代双边框的账册)而抄录其中。 

综上可见,上面考证的证据确凿,“宣统元年《盖平县志》张国珍编,手抄本存于南开大学。”“由王榘曾主持,儒学训导张国珍纂修完成《盖平县志》,手抄本现存于中央民族学院。”这两个地方所收藏的所谓《盖平县志》,基本都是一个剽窃和篡改版本。通过几种版本比照,其他内容基本相同,其他大学或学院所收藏的,同样是相同于宣统元年《盖平县志》这一部伪志,有的不缺少“商务”篇目的也同样是伪志,一旦两两对照,真相就大白于天下,大家就知道了,这都是为了名利而造假出现的伪志书。清康熙间学者姚际恒写的《古今伪书考》是在那个时期清算的开始。其序云:造伪书者,古今代出其人,故伪书滋多于世。学者于此真伪莫辨,而尚可谓之读书乎!是必取而明辨之,此读书第一义也。他指出要读书第一要务是辨伪,不辨伪读书是瞎读。此书辨伪书62种,…… 

以上这既是对拥有者和读者负责的考证,亦是应该利用了第一手资料,更是用心血来写自己的考证。所付出的辛苦和白眼自不在话下,所以就是为了发扬、光大,光绪《盖平县乡土志》的历史的存在。再一次增加佐证,以飨读者。          

http://s2/mw690/003eyY7Xzy7iaMJOnaVc1&690
              光绪《盖平县乡土志》中注释小字双行正确


http://s13/mw690/003eyY7Xzy7iaNB7AYIbc&690

                  伪志中把注释错误变成正文


http://s15/mw690/003eyY7Xzy7iaNnvpBc3e&690
          伪志中把金明昌四年 错误写出昌明四年


http://s12/mw690/003eyY7Xzy7iaO6pKwH7b&690
            白登明字林久 伪志写出宋林久


http://s1/mw690/003eyY7Xzy7iaOf4gIU30&690
              伪志把暖泉方家山 变成方家土了


http://s1/mw690/003eyY7Xzy7iaPErf4k10&690
             伪志上下卷不分,其原来上下卷分界线


http://s11/mw690/003eyY7Xzy7iaPVOGQa6a&690
          清光绪盖平县乡土志下卷 第一目即是地理


http://s10/mw690/003eyY7Xzy7iaQbGZjr09&690
        伪志把“城内区域”混杂前文注释中 而且下面几个文字不知从哪来的。特别严重的是上面六个区域是“城外区域”的,“灯下黑”的原因?竟然讹误于此“城内区域”中


http://s4/mw690/003eyY7Xzy7iaQW1Cuf83&690
     光绪盖平县乡土志正确的空当;右侧的“横一百四十里”正确。而伪志则错误的写出一百十五里。

附录:深受伪志毒害而不知、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者,而且还积极推崇的人及部门不在少数,从一斑而窥豹来看,这其中既有文史专家学者为代表,亦有普通的人们

http://s5/mw690/003eyY7Xzy7iaXoINUwb4&690
营口市方志办公室重印(2002年9月出版)

  “营口方志办”将此伪志纳入《辽宁旧方志·营口卷之二》的出版,近十多来年不断地、反复的影印(多见于买卖市场),所谓:“宣统元年(1909年)版,又名《盖平县志》。由张国珍编,未刊发,手抄本存于南开大学”。这是错误的鉴定,同时这一部既是粗制滥造,也是彻头彻尾的伪志,而封面又被今人炮制包装成为一个,看似挺“真实”的,其实是一本伪装本而已。

http://s9/mw690/003eyY7Xzy7iaTIRekwe8&690
       《盖州市志》承认伪志(2008年1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http://s5/mw690/003eyY7Xzy7iaUDinDS64&690

《盖州市志》对于清光绪《盖平县乡土志》矛盾的介绍


http://s12/mw690/003eyY7Xzy7iaUUeXyzdb&690
    《营口历史名人传略》(2017年7月出版)书中承认伪志。此书作者是由营口地区老中青三位历史专家写出的(各写不同人物)。但是,这篇人物是写的王郁云,可以排除不是其中的青年专家学者写的。

这一本伪志小册子通过今人的翻印、复制而能冠冕堂皇的流布于大江南北,如果专家学者引用这本根本不成立的“版本”,尤其引用了讹误内容,自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时至今日,目睹了延吉的大作家、营口的历史研究专家著书出书,还是常常引用这一部伪志,笔者特别感到无地自容,惭愧的认为笔者个人能力无法阻挡他们的思维。又死脑筋的认为,其他产品有问题要招回,即有《不合格产品招回制度》,书籍既是精神产品,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对此“有毒有害”的伪志不应该置若罔闻,而默默的忍受?笔者特此再一次大声疾呼,这对于我们的当代人、后代人,那都是遗患无穷的!

 

原稿甲午年写于古柞河畔寄庐之止戈斋

丁酉年腊月又稿 盖州莱阳裔人于辽东半岛南麓之寓舍止戈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