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高段《掷一掷》集体备课

http://s7/mw690/003ejblRgy6X997U3Vs46&690
课题 |
掷一掷(初稿) |
||||||
课型 |
新授课 |
备课人 |
魏爱春 |
执教时间 |
2015.11.4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 目标 |
.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
|||||
能力 目标 |
通过与老师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愉悦的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成功乐趣。 |
||||||
情感 目标 |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
||||||
重点 |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
||||||
难点 |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
||||||
教学过程 |
教 |
个 性 修 改 |
|||||
目标导学 |
复习激趣 |
|
|||||
创境激疑 |
一.
导入
|
|
|||||
合作探究 |
二.
实践,探究
师:谁想说说自己的想法?(此处和以7的组合情况为例让学生说,在说其他的)
|
|
|||||
|
|
||||||
总 |
今天我们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发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就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的奥秘。 |
|
|||||
板书设计 |
掷一掷 2=1+1 |
|
|||||
|
|
||||||
课题 |
掷一掷(2稿) |
||||||
课型 |
新授课 |
备课人 |
魏爱春 |
执教时间 |
2015.11.4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 目标 |
.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
|||||
能力 目标 |
通过与老师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愉悦的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成功乐趣。 |
||||||
情感 目标 |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
||||||
重点 |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
||||||
难点 |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
||||||
教学过程 |
教 |
个 性 修 改 |
|||||
目标导学 |
复习激趣 |
|
|||||
创境激疑 |
一.
导入
|
|
|||||
合作探究 |
二.
实践,探究
师:谁想说说自己的想法?(此处和以7的组合情况为例让学生说,在说其他的)
|
|
|||||
拓展应用 |
经了解,这位老人姓林,今年60多岁。昨日傍晚,林依伯在屏山公园散步、锻炼身体,当天下午6点半左右便开始走路回家,顺道去建设银行ATM机上取老伴交代的1000元。依伯取好钱出门,在银行附近看到一群人围着里三圈外三圈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林依伯也上前凑热闹,发现是有人在赌钱。 “老人家,来试试运气吧。”一名男子对林依伯说到,依伯本只是想凑热闹,并无参与赌钱的心思,便只是笑了笑。这时,身边另外两个围观的人参与其中,都是在赢钱,“今天庄家运气不好啊,依伯要不要试试?很简单的,看谁掷的骰子大谁就赢钱”其中一个赢钱的笑对林依伯说后就离开了。 “要不也试试,赢了钱就可以偷偷买烟抽了呀”,林依伯最终没能按捺住,便参与了。刚开始,林依伯手气的确不错,赢了三百元,渐渐的赌注越下越大,运气也越来越差,最后把身上的1000元都输光了,灰溜溜地回家了。 回到家里,林依伯不敢对老伴说钱赌输了,只说忘取了,心里一直闷闷不乐,晚上老伴觉得老头从傍晚回来后就怪怪的,在她的追问下,老头只好将情况告诉她。 “你被骗了!”老伴听完说到,“不可能”林依伯还一直不信,却一直想不通自己的运气怎么会那么差,夜里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直到凌晨才恍然大悟自己被骗了,越想越气的林依伯爬上阳台想跳楼。 |
|
|||||
总 |
今天我们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发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就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的奥秘。 |
|
|||||
板书设计 |
掷一掷 2=1+1 |
|
|||||
|
|
||||||
课题 |
掷一掷 |
||||||
课型 |
新授课 |
备课人 |
魏爱春 |
执教时间 |
2015.11.4 |
||
教材分析 |
本节课内容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50~51页。
教材在学生学完了"可能性"这一单元后,设计了这个以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通过本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过与老师比赛的形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过程。从知识内容上看,整个活动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
教材通过让学生同时掷两个相同的骰子(六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1~6),把两个朝上的数字相加,看和可能有哪些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根据前面所学的"组合"知识,学生可以把两个数字相加的和的所有情况列出来。
2、
事件的确定性与可能性(实验)
3、 3、可能性的大小(验证)
|
||||||
学情分析 |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 目标 |
.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
|||||
能力 目标 |
通过与老师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愉悦的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成功乐趣。 |
||||||
情感 目标 |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
||||||
重点 |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
||||||
难点 |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
||||||
教学过程 |
教 |
个 性 修 改 |
|||||
目标导学 |
复习激趣 |
|
|||||
创境激疑 |
一.
导入
|
|
|||||
合作探究 |
二.
实践,探究
师:谁想说说自己的想法?(此处和以7的组合情况为例让学生说,在说其他的)
|
|
|||||
拓展应用 |
经了解,这位老人姓林,今年60多岁。昨日傍晚,林依伯在屏山公园散步、锻炼身体,当天下午6点半左右便开始走路回家,顺道去建设银行ATM机上取老伴交代的1000元。依伯取好钱出门,在银行附近看到一群人围着里三圈外三圈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林依伯也上前凑热闹,发现是有人在赌钱。 “老人家,来试试运气吧。”一名男子对林依伯说到,依伯本只是想凑热闹,并无参与赌钱的心思,便只是笑了笑。这时,身边另外两个围观的人参与其中,都是在赢钱,“今天庄家运气不好啊,依伯要不要试试?很简单的,看谁掷的骰子大谁就赢钱”其中一个赢钱的笑对林依伯说后就离开了。 “要不也试试,赢了钱就可以偷偷买烟抽了呀”,林依伯最终没能按捺住,便参与了。刚开始,林依伯手气的确不错,赢了三百元,渐渐的赌注越下越大,运气也越来越差,最后把身上的1000元都输光了,灰溜溜地回家了。 回到家里,林依伯不敢对老伴说钱赌输了,只说忘取了,心里一直闷闷不乐,晚上老伴觉得老头从傍晚回来后就怪怪的,在她的追问下,老头只好将情况告诉她。 “你被骗了!”老伴听完说到,“不可能”林依伯还一直不信,却一直想不通自己的运气怎么会那么差,夜里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直到凌晨才恍然大悟自己被骗了,越想越气的林依伯爬上阳台想跳楼。 |
|
|||||
总 |
今天我们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发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就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的奥秘。 |
|
|||||
板书设计 |
掷一掷 2=1+1 |
|
|||||
教学反思 |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想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以学生介绍他们熟悉的骰子导入,让学生有种亲切的感觉也为探究两个骰子打好铺垫。在掷骰子的环节,让学生代表自己猜想的组进行比赛,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小组游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防止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和混淆。活动的表格设计,我之所以先用统计表的形式,再用统计图的形式,一是想让学生经历从抽象到直观的认识;二是想在这节实践与综合应用课中让学生感悟统计与概率知识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试教是我也感到活动二与活动三有重复,我也考虑了很久才决定保留,设计了四个活动:猜想——质疑——活动明理——研究证明,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掷骰子,完成统计表、统计图、表格等活动,学生通过对数据、图表的分析后,发现了一种普遍现象,然后引发学生去思考其中的原因,引导他们去探索每个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和什么有关。用理论来解释游戏结果中出现的普遍现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