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段语文集体备课3月 林青鸾《葡萄沟》

标签:
教育 |
分类: 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学校:三魁镇中心小学
项目名称 |
集体备课活动 |
项目负责人 |
林青鸾 |
|
活动时间 |
2015.03.16 |
活动地点 |
二年级办公室 |
|
活动主题 |
《葡萄沟》 |
主讲(主持)人 |
林青鸾 |
|
参加对象 及参与率 |
林青鸾、陶娟娟、董素娜、张巧巧 |
申请学时 |
2学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林青鸾: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因此对于本教材,我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美读、品读,在读中入情入境、披景悟情,让学生感受到《葡萄沟》夏天和秋天的景色美丽,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二是通过自由朗读、体验性朗读、教师引读等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朗读训练。 董素娜:本文的教学中应着重抓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如:“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通过朗读,感受葡萄沟水果之多,景色之美,老乡之好客,从而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陶娟娟:学生对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不太熟悉。所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是教学难点。教学时。以“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贯穿全文,让学生分组研讨,突破难点,并通过看课件。亲身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学生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还应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张巧巧:在学习生字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词。有的学生可能找本课的生字。有的学生可能找除了本课的生字外还有自己认为不熟悉的字。这样每个学生就有自己不同的生字词。然后让每个学生当一次小老师考考别人,都能体验到成就感。发挥学生做学习小主人的作用。最后。再让学生自己研究记忆生字的方法。想怎么记就怎么记。发散学生的思维。 |
|||
签到栏 |
(可附页) 林青鸾 陶娟娟 董素娜 张巧巧 |
|||
过程确认 |
职能部门负责人签字:林青鸾 时间:2015.03.16 |
|||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
10.《葡萄沟》教学设计
授课老师:林青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走进葡萄沟
1.新疆的吐鲁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牛羊成群,瓜果飘香。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到祖国边疆的一个好地方——葡萄沟去看看。(板书:葡萄沟)【课件1】
识字:“沟”字是形声字,“氵”形旁,“勾”声旁,念“ɡōu”(勾勒、勾画)。跟我念:沟——葡萄沟。
2.下面咱们通过地图了解新疆吐鲁番的地理位置。
新疆在我国的西北部。【课件2】我们先来看看新疆的“疆”字。【课件3】一个“畺”字,由“三横两田”组成,形象地囊括了新疆的地貌。“三横”代表东西走向、横贯新疆的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三座大山;“两田”代表三座山脉之间的两大盆地,即北疆的准噶尔盆地,南疆的塔里木盆地。所以就有“三山隔两田”之说。吐鲁番大致就位于这个蓝色的地方,吐鲁番的葡萄沟就位于吐鲁番市的东北方向。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下面我们就赶紧去美丽的葡萄沟逛一逛吧。大家自由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读音,同时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2.检查学习情况。
现在老师想检查小朋友们刚才的学习情况了。看看这些字你们都认识吗?【课件4】
我会认: ɡōu
沟 weí
维 |
①指生读,师正音。
②再指生读。
③跟我读:沟——葡萄沟……
④你们觉得哪些字音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指生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⑴指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3句话)每句讲了什么?
⑵说说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①写葡萄沟地处的位置。
师:难怪人们都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课件6】句号该怎么读?
(3)齐读,注意读出人们喜爱葡萄的心情。
(4)写字。看看这些字,你有什么发现?【课件7】(上下结构)
我会写: 留 |
①指生读。
②你有什么发现?(上下结构)
③“密”、“蜜”是形近字,为什么下面是“山”、“虫”?师释义。
④哪个字你觉得最难写,需要老师帮助?
重点指导:密、蜜: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扁,一撇不能漏掉。(师范写、生写)
⑴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划上“
①茂密的枝叶……凉棚。
师:作者把“茂密的枝叶”比作什么?(生:绿色的凉棚)比喻句。看图【课件8、9】
②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美丽极了。
师:现在大家跟随着舒缓的音乐,自由读一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想象:葡萄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在阳光底下美丽的样子。【课件10】
师:想不想亲眼看看这五光十色的葡萄?【课件11】现在你们觉得这句话该怎么读?(指生读、赛读)
师:葡萄沟的葡萄那么多、那么美,怪不得人们都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课件12】感叹号怎么读?这么美的句子,我们是不是该好好地背诵,以后写作文的时候还能运用到呢。试试用这样的句式来背诵。【课件13】
我会填:
到了( |
⑵葡萄沟的葡萄五光十色,这么多、这么美,要是你到葡萄沟去,老乡会这么接待你呢?(指生说)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哪个词写出老乡的特点?(生:热情好客)你是从哪里读懂老乡的热情的?
生:……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课件14】
师:我们来看看,把这个:准“字去掉,读一读。(齐读)【课件15】再把”准“字加进去,读一读。(齐读)有什么发现?
生:“准“字更加说明了老乡的热情好客。
师:看来呀,葡萄沟不仅葡萄多、美,老乡也热情好客,难怪人们都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课件16】感叹号怎么读?
师:那就让我们读读葡萄沟那热情好客的老乡吧,自己大声读。(自由读、赛读)
3.葡萄沟真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吧,我们跟着音乐,一起美美地读读课文的1、2自然段。
4.师总结:今天我们到美丽的葡萄沟去欣赏那里的葡萄园,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到山坡上的阴房去,看看我们爱吃的葡萄干是怎样做成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生字
1.上节课,小朋友们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它们又来和你们见面了,快喊一喊它们的名字。【课件17、18】
我会认: ɡōu
沟 weí
维 |
①齐读。
②倒着读。
③去拼音读。
④指哪读哪
我会写:
|
①指生读(2名)。
②跟我读:吾——维吾尔族……
③分行分组读。
④齐读。
二.感知课文,理解意思
(2)这里生产的葡萄干色鲜、味甜,非常有名。那么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呢?
生:成串的葡萄挂在……就成了葡萄干。【课件21】
(3)这阴房里制作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呢?找出课文中有关的词语。
(4)葡萄干图片展示。【课件22】
2.葡萄干这么好吃,一些去葡萄沟参观的世界各国的游客想学着葡萄沟制作葡萄干的方法制作葡萄干,可是没有做成,因为他们那里没有葡萄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只有我们中国新疆的葡萄沟才能制作出这么鲜美的葡萄干来。所以,中国葡萄沟的葡萄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3.齐读该段,读出自豪感。
4.葡萄沟盛产水果,有杏子、香梨、蜜桃和沙果,还有人们最喜爱的葡萄。你知道我们美丽的家乡泰顺有哪些特产吗?(茶叶、猕猴桃、杨梅……)【课件23】你能用自己的话夸夸自己的家乡吗?(迷人风光、丰富物产……)(家乡的变化、畅想未来……)【课件24】
三.课堂小结,复习朗读
1.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是因为什么?
生:葡萄沟出产很多水果,尤其是葡萄,在国外也很有名。那里景色优美,老乡热情好客,那里出产的葡萄干驰名中外。
师: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课件25】
2.你喜欢葡萄沟这个好地方吗?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葡萄沟吧!(齐读全文)
四.生字
现在又到我们的写字时间了。我们来看看这些字。【课件26】
我会写:
|
①自由读。
②你有什么发现?(左右结构)
③在写这些字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④哪个字你觉得最难写,需要老师帮助?
重点指导:够: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能写成左右并排;摘: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师范写、生写)
【板书设计】
老乡
葡萄干
《葡萄沟》教学反思
林青鸾(集体备课)
《葡萄沟》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尤其是葡萄最受人们的喜爱,那里的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首先以谈话导入,询问学生喜欢吃葡萄吗?葡萄吃时味道如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接着出示中国地图,找出葡萄沟在地图上的位置,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我从以下几步实施了课堂教学:
1.看图片:通过各种各样的图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
2.品读美句:
3.读中悟情:前面的每一个步骤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葡萄沟的美,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热爱之情。我引导学生充分的朗读,读出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整个课堂是朗朗的读书声。让学生多朗读,并做到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语,再从读中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