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鉴赏——《故乡的野菜》

(2013-01-09 16:39:08)
标签:

杂谈

文学鉴赏——《故乡的野菜》

  提到故乡,相信每一个在外远游的人都会有道不尽的思语。的确,故乡之于我们的永远是一份割舍不断的浓浓乡情,有我们熟悉的乡音、习惯的民俗、当然还有那些伴随我们甜美记忆的家乡美食。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就是这么一篇怀念故乡饮食的优美散文。

  作者在这篇短短的文章中,以平和冲淡的风格介绍了故乡最主要的三种野菜——荠菜、黄花麦果、紫云英,讲述了它们的吃法、典故以及与之相关的民谣风俗,平易中展现了丰富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给读者以清雅恬淡的愉悦享受。

  细细挖掘,可以发现周作人的这篇文章有着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提到故乡,我们可能会想到很多,而作者则是匠心独运的选择了故乡的野菜这一典型形象,由一个水滴入手,却出人意料的折射出整个浙东的乡土世界。正如歌德指出的典型性是文艺作品中“健康的因素”,它能“从这特殊中表现出一般”,这就使得野菜有了普遍意义,成为每一个游子脑海中熟悉的故乡的代表,成为个别性与普遍性辩证统一的艺术形象。

  野菜在本文就是最突出的典型形象。典型形象是指达到完美、优化形态的文学形象,我们更习惯称之为“意境”,它讲究以鲜明的形象取胜,表现出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含而不漏、意在言外的特点。正如文中的民谣唱到的:“黄花麦果韧结结,关得大门自要吃,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作者有意记述了浙东的儿童歌谣,意在表现出黄花麦果这种野菜所制成的糕点给孩童带去的欢乐,借熟悉的歌谣,唤起读者心中那些童年欢乐的记忆。这正是以小见大、含而不漏的最成功的描写,营造出的,是一种乡土世界里特有的淳朴恬淡、平静祥和的艺术境界,给人一种纯美、安详的自然享受。

  作者借野菜营造出的意境,在这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了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诱发读者去开拓一种风味独特的想象世界,去亲近去体会那种美好的乡恋情怀。

  从另一角度分析,野菜也有着托物言事蕴含性。比如黑格尔说道:“遇到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他的意蕴和内容。前一个因素——即外在的因素——对于我们之所以有价值,并非由于它直接呈现的;我们假定它里面还有一种内在的东西,即一种意蕴,一种灌注生气于外在形象的意蕴。那外在形象的用处就在指引到这意蕴。”

黑格尔的这段论述实际上是强调形象背后的意蕴,强调它对文学所产生的美感价值,诚如本文中野菜这一形象,表面上看是故乡的一道独特风味,深层次发掘则是借野菜这一事物,表达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抒发游子怀乡的情怀。因此我们说:“文学作品的内在意蕴是个性化的,是独一无二的、不可雷同的;文学形象对于其内在意蕴的指引是一种‘显现’,即把认识和思想融化在情感和感知的律动之中表现出来;对于文学形象所蕴含的意蕴,读者需要全身心去感受、体验和领悟,其欣赏效果是总体性的,带有强烈的人文色彩。”

我们也曾听到过这句话:“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可见细小之物也可反映出大的境界,因小见大也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常用手法。巴尔扎克曾说:“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它类似总结。”正如本文,作者选取野菜这一在寻常不过的意象,却十分巧妙的写出了浙东地区的风土人情,如:“三月三男女皆戴荠菜花”、“三月三蚂蚁上灶山”等等。我们从这小小的野菜中体会到了浙东乡间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感受到了淳朴的乡土人情。

读罢全文,还可以体会到文章处处彰显着以情动人的感染性。托尔斯泰说:“艺术是这样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的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情感。”作者借故乡的野菜寄托自己对家乡的情思,在情感的处理上又表现的相当含蓄,只是让你觉得在文章淡淡的喜悦气氛中,蕴藏着淡淡的乡愁,如丝如缕,贯穿始终。

《故乡的野菜》是周作人的散文名篇,它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思、深广的意蕴、多彩的风情,相信我们仔细的去品味,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