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功不唐捐?

(2014-05-03 09:40:37)
标签:

人生规划

文化

分类: 成长

    功不唐捐语出《法华经》。意思是,你付出的努力和功德,从来不会白费,终有一天,它们会回到你的身上,帮助你。当下即道场,在任何时候做到极致,当你全身心投入,不仅当时身心愉悦,而且将来某一天当你回首往事时,你会发现当年所有的功夫都没有白费,不知道什么时候,当年的经历就会有如神助帮你顺利走上成功之旅。

    真是一个非常美妙的说法,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听April说的,我听这四个字从她嘴里蹦出来,我就是一惊,愣在那里,她以为我没有明白,就滔滔不绝的给我解释了一大堆,我笑笑,心下说,怎么我如此有慧根,早在我中学时,我就相信功不唐捐,我还曾经画了一张图,来试图解释我的想法,只是没想到用如此简练的四个字来概括而已。我当时画了个小人,站在一个原点上,在这个点上TA是一张白纸,人生的旅程究竟该往哪儿走呢?然后我自言自语,与其浪费时间在那里苦思冥想,还不如随便选定一条路,就这样努力走下去,这样你比别人都进步的快,然后也许走着走着,你会发现这条路不合适,没关系,继续努力走下去,在发现更好的路之前,我相信到了某个点,你就会成为大家,那时一通百通,你已经打通任督二脉,可以在任何领域之间自由跨越,那时候你就可以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任何事情。而且我也相信经手的任何事情都应该做到极致,完美无缺。所以我的经历可以说就是这种信仰的产物,我不断的学习,任何事物我都感兴趣,而且做起来都想要做到极致,因为功不唐捐嘛!结果怎么样?结果就是我现在回首我的人生,我觉得很辛苦,很多时候没有快乐可言,浪费了人生中很多宝贵的时间和美妙的青春。而且从世俗的眼光来看,我也不属于成功人士,到现在既没有实现财务自由,也没有成为学术泰斗或者权倾朝野。我觉得凭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我应该会有更成功快乐的人生,我其实就是被这四个字给害的呀!

    想想这么长的人生路,自己什么都赶在前面,四岁上小学,十五岁上大学,刚毕业就考了驾照(到现在不开车),买了股票(早就卖光了),在中国的著名考试基本上都参加过,什么TOFEL,GRE,GMAT,雅思,考研,考博…上班后还是恶习不改,一下子报名十个俱乐部,还要个个都去认真参加,太极那是要练老六路的,瑜伽也要正宗印度心法的,所有的球类运动都要参加,而且都要到能比赛的水准,还有舞蹈那是我的最爱,虽然在大学时就被嘲笑没有节奏感,音乐在生活中怎么能少,钢琴也是要练的,画画我也觉得自己很有天赋,日语、德语、法语都想学,相反写作那是我童年就有的梦想,却一直没有时间去写些什么。除了本职工作,又要做SQA,还要考CFA,什么培训我都要报名,那时就有同事问我,你怎么什么都感兴趣,你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吗?我笑笑,下意识在说,你懂什么?功不唐捐嘛!(当然我那时不会用这个词)。可是最后人极累极辛苦,学的很多东西却都没有发挥用场,更是离我所期盼的打通任督二脉,在理想境界自由驰骋的大家境界越行越远。

    我深刻的反省自己的人生,觉得如果能够重新来过,我一定不会再那样分散精力,挥霍时间,而是目标明确,在什么阶段做什么事,选择一些真正感兴趣的或者能够发挥作用的东西好好的专研,即使是业务爱好,也只选两三样能够真正坚持下去的去做,更多的时间和家人朋友好好呆在一起,或者什么也不做,就是放松自己。

    贪婪是可怕的,那要把任何事都做到极致也是不足取的。那天和爱人讨论人生如何能够成功,他也说自己有个同学,大学时其他成绩毫不出色,只是把考研的几门课程学的极好,然后顺利考上北京的名校,再出国深造,现在在苹果工作,已经做的风生水起了;而自己,门门功课都很好,又是学生会的头,当时很风光,但后来考研时已没有什么时间准备就只好选了个一般的学校。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人,目标明确,极早规划,只专注于当前的任务,每一次都完成那不多的一部分,看似波澜不惊,却实实在在一步一步的靠近自己的最终目标,所以虽然天赋一般却能取得超出一般的成就。谈到工作,也是如此,工作上其实不用所有事都做到极致的,这样说老板一定很生气,但事实就是如此,我第一次看到洛克菲勒的话“努力工作就失去了赚钱的机会”,大惊失色之后又若有所悟,工作只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应该留有更多的时间去自由的思考,这样才能超越工作,反而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如果一味沉迷于细节,只是想把事情做到极致,就陷入了完美主义的陷阱,整天疲于奔命,根本就不会有时间跳出当前的工作,视野更开阔,看到更多的机会。

    所以人生的规划是必不可少的,做事一定要有选择,设立优先级,有些事情需要做到极致,有些可能只要过得去就行,还有些根本就不应该去做。但公平的说,“功不唐捐”其实也不完全是个伪命题,在特定的情况下这种说法还是很有激励作用的,在你没有能力做任何规划之前,与其得过且过,浪费光阴,不如好好的做好手边事。这一点上中国的中庸之道确实了得,把握住度才是关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