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言小说《蛙》的读后感

(2024-11-26 09:03:29)
       自打成为中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后,莫言真是一夜之间声名鹊起,他的书籍用大卖、疯卖来形容是毫不为过的,毕竟“诺贝尔文学奖”----那享誉全球的金字招牌,不是一般人可以担当的起的。
        最近闹书荒,妻子极力推荐莫言的这本书《蛙》,说莫言之所以得诺奖就是因为这本书,被她这么一说很是心动,看书也不厚,“蛙”这个书名感觉很是莫名其妙,难道讲的是动物界的事情?亦或者是高密县东北乡一些抓青蛙、保护青蛙这类的事情?想想也觉得乏味,总感觉取这么个书名,让人很是纳闷,猜不出作者写的是啥,想表达什么!
        真正打开书籍,翻页阅读,不到十页,就被深深吸引住了,有种欲罢不能的意思,主人公是一个叫万心的乡村医生,或者叫赤脚医生,后期成了计生工作队的骨干,书中敬称为“姑姑”,她经历过美好的爱情,但因为未婚夫驾驶飞机叛逃台湾,成了文革时期的“人渣”、“破鞋”,及“现行反革命”,被批斗殴打的死去活来,尔后来到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她摇身一变成了地方上计生工作队的重点骨干,带领乡村干部走家串户抓计划外生育者,为了将超生妇女拉去堕胎,她们拆房搬家、甚至不惜草菅人命,目的是将婴儿扼杀在“祸门”之外,为此,作者蝌蚪的一帮儿子同学、小伙伴多数卷入其中,如王肝、陈鼻、李手、陈眉等等,甚至作者蝌蚪的第一任妻子王仁美也因堕胎死于“姑姑”之手。
         计划生育、计生工作队是本书最血腥、最出彩,最吸引人的部分,也是读者,想我这样年纪的读者最有触动、产生共情的章节,回想小时候的家乡,农村妇女为了逃计划生育、为了家庭香火、为了生个儿子,不惜避入深山、投亲靠友,或远走他乡,为的就是生个儿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真正是不管不顾、不惜一切代价,当然,当年家乡的计生工作队为了将孕妇捉拿回来,带领一班人冲到孕妇家牵牛抓猪、甚至是推墙捅屋,手段也是无所不用其极,那种鬼哭狼嚎、撕心裂肺的凄惨境况依然历历在目,反观时下,不愿生、不想生、不敢生竟然成了一种社会的时髦,政府正大力、想方设法提升人口的出生率,反差如此之大,真是恍如隔世。
         到了改革开放后期,“姑姑”万心有一种严重的罪恶心理,感觉自己手上沾满了鲜血,一半是腥香的,一半是恶臭的,尤其是经她手堕胎的2800多个孩子,她经常做噩梦,有杀人一般的自惭和内疚,晚年她通过他的丈夫的泥塑来赎罪,但真的是她的错吗?也未必,计生不搞,对中国社会而言,可能也是不可承受之重!因此作者感叹:他人有罪,我也有罪。
        回到前面所说的书名《蛙》,作者之所以取名为《蛙》,是小时候听说家乡的妇女为了避孕,说吞服14条活的小蝌蚪就可以避孕,当然这是不科学的土办法,实际上也没有丝毫的效果。同时“蛙”与“娃”也近音,还有“女娲”有一丝渊源,同时小蝌蚪也是男性精子的戏称,外形几乎完全一致,读至此,就完全明白作者莫言的一番深意了。
        本书勇于反思历史,直面生活现实,接地气、有深厚的泥土气息,读来十分畅快而又不乏沉重,令人深思、反思。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