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图形面积复习课 评课稿
(2013-12-30 22:09:00)听平面图形面积复习课评析
—--郑丽锋
李老师这节是复习课上得很成功,复习课的目的有三个,它要查缺补漏,孩子缺些什么,漏些什么,二复习课得梳理学习过的知识,第三个复习课提高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李老师这三个方面做得都很出色,这节课李老师做到了“实、新、活”。
首先,查缺补漏做得很实,上课开始时,他打出了一个小淘气的家,在小淘气温馨家中有扇门,这扇门要是油漆的话,要油漆的面积是多少?这扇门里有几种不同图形的装饰物,这样有效的复习了六种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让同学们分小组去合作完成。做出了三种不同的答案,李老师又让做对的组员去帮助大家检查错误,真正做到了小组合作,和查缺补漏。
复习本身就是一个“串点成线”的过程。这一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系统内化并达到个性化和创造性拥有的过程,也是师生有效互动、预设与生成自然交融的过程。思考讨论中,学生自觉运用原有的知识储备,各个知识点不断被激活,探索的视野不断得以开阔,知识之间不断产生新的链接,理一点明一片,理一片会一面,不知不觉中,学生完成了对整个知识网络的新的建构。这样的梳理,远比反复背公式、一再做题目要深刻得多。
第二点,放手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做得很新。
老师在梳理时做了两大步,第一步让学生回忆我们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面积公式,它是怎么样推导出来的,你们知道哪个就说哪一个,这样充分的调动了孩子们的复习积极性,在孩子们说的时候,大屏幕上配合出现了公式推导过程,这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孩子们很快就复习完成,接着李老师又让学生把这六种图形面积关系用箭头图画出来,画完后小组讨论,然后教师拿出自己画的知识结构图,然后教师再引导同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转化关系,并很好的渗透了数学的转化思想。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表述。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在一起,力求不但“温故”,而且“知新”。
三、这节课综合解决实际问题,做得活。
李老师把阿凡提赶羊一道课本的习题放大了,变成了一个故事,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非常想解决这个问题,这道题只给出了长方形的长和宽,学生通过知道周长一定,圆的面积最大,能想到把这个羊圈变成圆形,这时李老师又提问,那你能知道这个羊圈大约有多大吗?在这里又复习了估算,通过估算学生又算出了圆的面积。充分的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高妙的复习技巧。当“阿凡提的赶羊”这一习题经过精心“包装”成 故事,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复习的“产出”便获得了自然的增值。这里的情节跌宕起伏,这里的想法妙趣横生,教师突破藩篱,巧辟蹊径,引领学生围绕“面积与周长的关系”这一中心点,将知识的圆心不断地向四周扩展,形成共振的同心圆,于“无意”间巩固了“已知长方形长宽求周长”、“已知正方形周长求正方形面积”、“已知圆周长求圆面积”、“估算”等一系列知识,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