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有效教学,当要学情先行
陈振全
2013年12月11日李运俊老师执教了《平面图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课后使我萌发许多的思考,课程改革历经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对复习课怎么上才是有效的,我总感觉自己还模糊懵懂,不知一二。所幸的是有了李老师的这堂课,为我们如何“变革课堂”提供了辩论与思考的例子。
这堂复习课的模式是先让学生认真做一做学情调查单,实践课堂教学时李老师也尽力基于学生的学情预设教学。这样子就促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在上复习课时到底运用学情调查单好,还是不用学情调查单好些(以前我就几乎没用过学情调查单)?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从学生的学习有效性讲,运用学情调查单的学习效果一定比不用学情调查单要好得多的多!
李老师的学情调查单共设计了四个问题:①用尺子标准地画出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测量相关的数据计算出它们的面积;②用你喜欢的方式整理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③请你选择一种平面图形详细表述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④请你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图略)。我的观点是这四个问题都设计的挺好的,尤其是第一个问题,我特别欣赏。因为课堂变革的核心思想是“以学定教”,这里的“学”就是全班大多数学生的“学情”,检查大部分学生对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最最基本的知识点掌握如何,也会促使后20%学生的在课前先去翻一翻课本,回顾回顾计算平面图形面积的知识,反思巩固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这些都是全班学生必须要牢牢掌握的东西,这个过程真正彰显出教学面向全体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有翻读课本、回忆旧知、练习反思等都是一个学生学好数学的基本素养,或者说是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一系列学好数学的良好习惯。也验证了课程标准里的一句话“让所有的孩子在数学上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换句话说,就是一些学生对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还理解不透,对数学难题就是难以下手……这些都可以谅解,毕竟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但是,如果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都不知道,我们又不愿顾及这类教学中的问题。显然,这就有悖于“课堂变革”的基本精神,也就谈不上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了。
实现有效教学,则要学情先行。我觉得这应该作为学校实践数学课堂变革研究的基本理念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