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

(2013-11-07 18:39:35)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

            陈燕燕

 听了蔡晓霞老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不论是课的设计,还是教师引导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还练习的方式,都给我了很好的启示。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用心引导,促进学生参与求知的有效性。

 一、创设了有趣的情境,营造了愉快的氛围

   创设了用小朋友最喜欢的游乐园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用这一情境贯穿课的始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二、注重了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

 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蔡老师从用游乐园项目入手,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游玩项目解决问题,学生兴趣高涨,从而活动主动,很自然的引出让学生写一写加法(连加)算式。诸如有:5+5+5+5+5、 7+7+7+7 3+3+3+3+3+3+3……

整节课设计了操作引发-观察思考-讲授新知-自主尝试-巩固拓展等几个环节,这些环节的设计体现学生逐层深入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发展的规律。号召全体学生参与各环节开展数学活动,暂不谈获得体验的多与少,但毕竟不同的人还是获得了不同的活动体验,而且这些体验也体现了螺旋上升,由此及彼,不断排除不清楚的认识,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的特点。这样做远远比老师讲学生听的效果要好得多。这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这也是提高数学学习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三、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本节课教学的各个层次做到了趣味化、情感化、活动化、自主化、生活化和开放化。明确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既训练了语言表达,有发展了多项思维。整堂课既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疑惑:在新授课时,当新知识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去处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